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裤瑶的婚姻家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根据摩尔根提供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变化过程,认为人类婚姻家庭史大致上经历了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等几个发展阶段。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民族学调查研究成果都证实了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是十分正确的,民主改革前,我国白裤瑶的婚姻家庭变化情况也说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者普遍认为:人类婚姻家庭形态大致经历了乱婚、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共六个阶段。但资本主义民族学者对此论点则持否认态度。他们认为:“摩尔根的家庭进化(自原始群的杂交到一夫一妻制)的全部理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如今只有固执的马克思主义者仍然相信这个理论。他们以为对摩尔根的任何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依社会风俗和社会法律规范化了的人类个体的两性结合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这一社会的细胞 ,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 ,成为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社会行为和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恋爱、婚姻与家庭的形式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层面去研究和把握它 ,去进行深层次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类家庭从古至今不断地变化,从血缘家庭(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禁止父母与子女性行为)到普那路亚家庭(不同氏族的男女群婚,禁止同辈兄弟姐妹性行为),再到对偶家庭(男女婚姻较稳定,一男人有主妻,反之亦然)以至于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委制家庭,又从大家庭(三代或三代以上的家庭)到核心家庭,即一对夫妻加一二个子女的家庭。可以说,家庭的性质、组织形式、人员构成、功能与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那么,人类未来的家庭,又会是怎样呢?1.阿尔温·托夫勒对未来家庭的预见据未来学家,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5.
血缘家族在生产力推动下,实行过长时期性禁忌之后,才进化为旅外婚家族。族外婚家族是人类家族发展史上一个新阶段,但仍属群婚,只不过开始建立禁止近亲血统通婚规范罢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起源》,均以普那路亚家族为族外婚家族的代表予以重点介绍和阐述,澳大利亚人的婚级制只简单提了一下,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婚级制无疑是一种族外婚,而且是由血缘家族直接发展来的,“它是走出血缘家族的第一步。”它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的婚恋古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土家族文化中的原始婚俗,如兄妹结婚、普那路亚婚姻、同姓为婚、骨种婚等。这些婚俗有的存在于土家婚姻现实中,有的是一个世纪以前的历史文化中的陈迹。  相似文献   

7.
(五) 我们既然否定了氏族制度是产生于所谓“两合组织”,肯定了血缘婚和血缘家庭公社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那么,母系氏族公社究竟如何从血缘家庭公社产生的呢?为此,我们还需要分析一下血缘家庭公社的发展。如前所述,血缘家庭公社建立在血缘婚基础上,两种生产结合在一起,是实行按人平均分配的共产制的社会组织单位,反映了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有机联系和高度统一,但它又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童年是否都经历过母系氏族阶段,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这是一个关系到史前社会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笔者在《论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在论述母系氏族公社的过渡问题时就曾经说明,论证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仅仅涉及那些最初组成民族的时候,其世系是按母系计算世系的民族,不包括由血缘家族公社分裂演变为父系氏族公社的氏族”。即认为某些人类群体在血缘家庭公社或普那路亚家庭公社之后,可演进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本文拟就此观点再作论证。(一)几种不同的观点母系与父系在人类历史上究竟孰在前孰在后。这是一个争论了一百多年的问题?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西方学术界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青年的婚姻实践出现了多种新形式,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于其中某一种特定的形式,因此,有必要将这些形式做一个对比分析,才能把握当前我国青年婚姻实践的全貌。根据青年对婚姻实践形式的选择,我们将其划分为被动选择型(包括早婚、试婚和形婚)、主动选择型(试婚、不婚和开放式婚姻)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闪婚、懒婚、恐婚、晚婚)。本文探讨了出现这些婚姻实践(新)形式的一些原因,比如家庭本位传统的松动、家庭经济功能的变迁、现代与传统的碰撞、社会心态的改变和婚恋教育的缺失等,并简要讨论了这些(新)婚姻形式可能带来的影响,如个人意志得到尊重、刺激消费以及强化低生育率等。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是亘古不变的,它们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迁之中。因此,我们不应匆忙提出相关政策,而应该认真研究青年在何种状态下做出何种婚姻实践形式,以及这种选择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谨慎地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婚姻家庭的变化金仙婚姻是人类社会两性结合的基本形式和制度,家庭是通过婚姻建立的两性生活组织和血缘组织,它是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合体,是社会文化的载体。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婚姻家庭发生了变化,并具有显著特点:一、初婚年龄延长、晚婚率...  相似文献   

11.
<正>有学者认为:摩梭人的走婚制,是人类婚姻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人类婚姻史上,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之外的第四种婚姻形态,是一份至今保留完整的独一无二的家庭与婚姻"活化石"。在英国约克大学博士周华山的论著中,曾被视作"落后""愚昧""野蛮"的摩梭文化,甚至能妥善解决"两性社会地位和感情空间""婆媳、妯娌、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的纳西族,民主改革前处于封建领主制度,但在家庭婚姻方面,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以及与婚姻形态相适应的母系家庭,并带有若干血缘婚、群婚残余。这种比较原始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为什么能够长期保存在封建领主制度下面,这是许多同志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材料,做些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赵芳 《人民论坛》2011,(10):202-203
金一的婚姻思想,比如婚姻之前男女关系历史和婚姻历史的划分;人类婚姻的最高形式是自由婚姻;对中国的媒妁、卜筮、金权之婚的批判等,在其妇女解放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对爱的力量的泛化、对再婚和妾的歧视等也暴露了他的婚姻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金一的婚姻思想,比如婚姻之前男女关系历史和婚姻历史的划分;人类婚姻的最高形式是自由婚姻;对中国的媒妁、卜筮、金权之婚的批判等,在其妇女解放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对爱的力量的泛化、对再婚和妾的歧视等也暴露了他的婚姻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古典神话大部分记载在《东巴经》中。本文试图透过纳西族神话,辨析纳西族的原始家庭形态,并就原始家庭形态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就正于专家和同好。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民族都产生过兄弟姊妹互为婚配的神话传说。恩格斯指出:“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从原始群向氏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原名《崇摆统》)中,已有血缘家庭的反映:“利恩五弟兄,吉命六姊妹,结缘成配偶。”另一种神话《迎东格神》中记载;“米利董色两兄妹,结缘成一家。”崇仁利恩是纳西族神话中创世始祖,董和色是创造万物的阳神阴神。从这两则内容古老的神话中来看,纳西族在远古时曾经历过“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血缘家庭,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16.
第九讲 我国各民族的习俗和文艺 一、婚姻与家庭 1.婚姻家庭的几种形式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婚姻关系,由于婚姻形成了家庭。婚姻家庭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在原始人群中,人们之间的婚姻关系,最初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称为“乱婚制”。这种婚姻并不排除在亲子、兄妹之间的缔结。《管子·君臣》说:“古者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列子·汤问》亦说:“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二分制组织(dual organisation),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民族或部落分为两个外婚制的“半体”,本半体内的男女禁止通婚,而必须与另一半体的男女通婚。它是为了排除兄弟姐妹通婚而产生的一种制度,产生于普那路亚家庭阶段。恩格斯在论普那路亚家庭时说:“如果家庭组织上底头一个进步是在于从相互的性交关系中排除了父母和子女;那末,第二个进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指男女两性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形式。婚姻因结婚而发生,因配偶一方死亡或离婚而消灭。婚姻首先是人类自身延续的需要,其首要职能是保证血缘的纯洁和正统性。其次,婚姻家庭本身曾经代表着一种生产方式,今天也仍然是一种所有和分配形式,婚姻关系可以通过经济(财产)方式进行调节。第三,婚姻并不仅仅是夫妻双方的关系,还关系着重要的社会利益,涉及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保护,家庭中弱者权利的保护和公平,并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公共道德的维系。因此,古今中外,婚姻家庭都是由法律、道德乃至宗教共同调整的重要领域。婚姻作为…  相似文献   

19.
家庭关系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家庭的发生、演变,既塑造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伦理格局,又受其影响和制约。传统的家庭,既是生活单元又是生产单元,现代家庭生产的意义淡化,但其依然是社会关系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0.
现代家庭理想模式探索王秀玲何恩光引言前苏联著名社会学家A·R·哈尔切夫认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共同生活和相互帮助,有着共同利益。”①这一概念表明,家庭成员间特殊的婚姻、血缘和经济上的联系,使家庭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成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