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建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科学指南。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和“魂”,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生产经营、把好选人用人关、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针对新时代国企党建面临的新困境,要聚焦国有企业党建能力,筑牢国有企业的“魂”和“根”;聚焦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治理,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聚焦党管人才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国有企业干部队伍;聚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涵养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聚焦信息化新技术运用,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纵观人类历史进程,人与自然之间维持着一种统一与分裂、斗争与联合的辩证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从“以人类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最终转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自然”到“人民—自然—人民”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治理思想,倡导重塑生态劳动、生态生产力和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生态正义的现实伟力。  相似文献   

3.
“人是类存在物”理论是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解释。作为自然界的“类存在”,人始终是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对实践主体的科学认知是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前提条件。按照马克思“人是类存在物”理论,作为实践主体,人必然要以“生态人”的身份出场,而“生态人”在现实社会中必然是多维度的,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相吻合的。在新时代,人不但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人的身份肩负起对自然界的责任和义务,还要具备生态政治人、生态经济人、生态文化人、生态社会人等多重品质,这对于新时代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易水 《创造》2019,(2):27-30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9 年2 月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 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 年5 月18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学 《重庆行政》2023,(1):92-94
<正>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疆新业集团党委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按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和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国企党建的各项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巩固深化“抓基层、打基础、强党建、促发展”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从关乎民族永续发展、民生福祉和党的使命宗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自然观、发展观、价值观、方法论、治理观、全球观等方面阐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任务,从实现空间格局、发展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方面指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这篇文献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纲领。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主旨是通过生态环境监管、经济政策、法治体系、能力保障和社会行动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构建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而提升党的战略顶层设计能力、政府制度创设和实施能力、市场绿色创新和绿色生产能力以及社会的参与决策能力。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高度统一,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侯富浩 《协商论坛》2023,(10):21-22
<正>近年来,濮阳市华龙区政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人民政协党的建设要求,把党建融入履职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探索“党建+社区治理”模式,稳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助力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坚持党的领导,“三个强化”把准社区治理“主旋律”始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条主线,确保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对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探索,使这一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起步发展期、深化发展期和完善发展期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也走入了新时代,具体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的发展启示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凝聚起生态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共识,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中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水体污染治理攻坚战和土壤综合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生态思想的发展和深化,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深刻的哲学思辩。"两山论"作为生态文化的内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基础性、牵引性和长效性作用。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应该进一步发挥生态资源的财富作用、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生态科技的转化作用、文化氛围的推动作用、环境友好的普惠作用,进一步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推动治理理念生态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行动自觉,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普惠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1.
谢永明 《前进论坛》2013,(11):56-57
一、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等。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文明程度。“生态健康”是以“人”、“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为基础,没有“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平衡,就没有良好的“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2.
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是统筹数字政府发展的新战略目标。而数字治理生态与数字政府发展间的动态作用机理还有待揭示。基于数字治理生态理论和组态理论搭建研究框架,以2015年至2021年间31个省级政府为样本,并运用动态QCA方法从生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单个数字治理生态要素对数字政府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效应,数字政府发展日渐依赖于良好的数字治理生态;“数字赋能下社企助推型共栖生态”和“数据赋能下政社企协同型共栖生态”是产生高水平数字政府的生态类型,而“生态待育型”和“需求不足下的资源缺位型”是导致低水平数字政府的生态类型;四类生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总体保持稳定,但2019年高结果组态解的一致性断崖式下跌,其可能原因是政策动因成为核心主导因素。研究发现有助于丰富数字治理生态理论和厘清数字政府发展的约束条件,并为地方政府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政府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将企业党建融入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等问题是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铁塔山西分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企业党组织建设,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党建工作体系,初步破解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四化"问题。一、"党建+考核",破解国有企业党建责任空悬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功能和社会功能。坚持党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与领导核心地位,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学习载体、工作载体和活动载体,对于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新时代国有企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确保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同步发展。以此发挥国有企业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将党的理想信念对接企业文化发展,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茹婧 《长白学刊》2024,(1):122-134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其“亦城亦乡”的混合形态为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本研究以成都市公园社区示范点为例,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为视角,以“空间断裂—空间修复—空间适配”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相“切割”引发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的“新陈代谢断裂”;通过空间修复与空间营造,城乡结合部社区实现了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类而治转向空间适配的绿色融合式治理。“绿色融合式治理”是一种以“绿色”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包含“多元主体联动”“空间尺度再造”与“空间资源融合”的内在机理,不仅拓展和丰富了社区治理的理论维度,更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绿色融合式治理”不仅是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也可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推进全球生态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颜复 《群众》2023,(16):1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传承周恩来崇高品质和加强基层治理高度融合,把“温暖”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品牌内核,从建设温暖组织、凝聚温暖合力、提供温暖服务、营造温暖环境、弘扬温暖文化等五个方面,建立“党建引领温暖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共创温暖、共享温暖”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明 《思想战线》2005,31(4):90-96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首次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引入生态视角,将生态思考融入文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批评实践,在跨学科的生态与文学视野中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然观,积极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关注生态和谐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以提升人类的生态责任意识为己任,形成了以生态整体观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同时,美国生态批评作为新兴的文学批评流派,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尝试还有待于改进,需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时代精神与生态文明前景的生态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自工业革命打破地球碳循环平衡,人类社会进入高碳时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速了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这使得人类文明日渐陷入“生态环境过载陷阱”。从长时段文明史的视角来看,人类文明作为命运共同体正面临着严重的可持续性危机,这也对构建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尽管中国率先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一个普遍性的解释框架,但由于世界范围内国家中心主义的深刻影响,使其在实践中难以超越全球治理目标与现代民族国家利益优先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面对全球日益紧迫的“生态环境过载”危机,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史观和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探索可实现路径。借助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传统生态文化观念,结合日益发达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培养文化观念和技术相融的结构性文化生态理论,建立人类文明体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共识以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治理观,方可形成21世纪创新全球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不同的价值预设、分析层次和视角形成了不同的生态观并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思路.在当前治理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在对三者进行借鉴反思并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重构基础上,塑造新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危机治理理念,在实践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增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危机治理的制度供给,发展并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构建生态危机的全球协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吴刚 《前沿》2007,(2):22-24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国有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占领市场、加快发展、创造效益成为国有企业工作的中心,必然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与问题。本文认为,在新时期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努力提高对搞好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实现“三个转变”,改进国企党建工作;坚定“三个观念”,保障企业党的领导;深化“四个内容”,创新国企党建工作,从而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更好地谋求企业的协调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