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中的颜色词作为文化层次的符号,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价值——正与反、善与恶、褒与贬共存于一种语言符号中,这样颜色词联想意义,就有了“双重语义”的认知特征.当用颜色词来修饰其他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便形成了颜色的隐喻.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直接影响着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颜色词作为符号系统在越汉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对越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深入地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越、汉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田志华 《前沿》2012,(19):199-200
在日常语言交际活动以及非语言交际活动中,由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所导致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使用的差异现象值得关注,尤其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下,这种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日汉对比的研究方法,以日语和汉语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例子为佐证,说明男性和女性的交际差异,并尝试讨论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象征人类学在研究人类文化时,是把文化看作一种能传递信息和表达观念的象征体系.[1]对于象征人类学来说,所有事物都是象征和符号,它们充当着两个主体之间的媒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的彝族撒尼人刺绣,是撒尼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传达和表现了撒尼文化的意义.刺绣上面的颜色是这个象征符号系统中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汉军 《新东方》2009,(12):50-54
所谓翻译,是按社会认知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在形式上是不同语言字符的转换,在内容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一种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各种表达方式都是其所属的系统中的符号。捷克斯洛伐克翻译理论家东·波波维奇认为“翻译活动乃是符号的操作”。也就是说,翻译是把一种符号系统转换成另一种系统。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6.
根据符号学理论,音乐是一种特定社会以及文化的符号,音乐符号形式成为人类认知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意向。侗族大歌作为音乐形式是一种原声态符号,在侗族的社会生活中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它不仅是音乐、语言和生态环境符号的结合体,也是侗族文化、历史、生态、社会规约、道德准则等的载体,是侗族社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民族符号。  相似文献   

7.
金凌卉 《前沿》2012,(8):125-126
中日两种语言中都包含着丰富的色彩词汇。两国人民因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历史背景、性格特点不同,对颜色的理解和崇拜也产生差异,中日两个民族形成了以各自不同文化为源泉的"民族色"。本文首先分析了颜色词和文化的关系,继而以红白两种颜色为例,分析了中日语言中颜色词的异同,最后对产生异同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8.
黄曙光  陈建生 《求索》2007,(9):198-200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就成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定律”。然而。按照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即“现实-认知-语言”,语言符号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因此,是有理据的。本文从语言符号的起源和现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非任意性问题两方面论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符号是非任意性的。  相似文献   

9.
顿祖纯 《理论月刊》2012,(9):107-110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同时,用语言符号把认知对象或具象描摹或抽象概括出来,并逐渐完善成记录人们认知世界的语言工具.英词汉字作为这种工具的重要部件之一,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文章认为,英汉民族相似的认知基础使英词汉字创造存在许多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认知、文化及语言角度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是以符号和仪式作为表征得以传承的,它的核心内涵是生活价值系统,而其主要呈现方式则是符号象征形式。文化符号既包括语言符号又包括非语言符号,它承载着文化的信息和意义,是文化创造和传  相似文献   

11.
薛岩  祖利军 《青年论坛》2008,1(3):137-140,110
人们一般认为科技语言具有共性特征,不论是在同一语言内部还是在语言和语言之间,科技语篇都具有同一性,不受认知差异的限制。这是客观主义科学观的看法。认知的经验主义则认为,人在客观世界里的经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导致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表现在翻译上则是不同的概念体系所表达的科技概念可能会不对等。但人类共同具备的概念能力却能使交流得以进行。这就是认知视域下的科技翻译观。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社会认知的符号,总是承载着是社会和文化信息。语言在社会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建构的结果。语言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压迫体现了语言在社会建构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万资姿 《桂海论丛》2009,25(2):70-74
自觉文化创造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乃是文化符号创造的二重性.技术进步的二重性包含着某种反面,全球信息网络化在使当代符号文化创造获得全新发展界域的同时也带来了悖论,体现为现实文化符号的危机.这些危机具有虚实、真假联袂混合性,其实质就是由主体自身的局限所导致的文化创造之符号工具的异化,且其直接的表现就是主体受制于各种文化符号权力结构的束缚并最终致使人类文化创造陷入困惑与焦虑.要克服此种焦虑,则取决于主体自己的决断与行动--取决于人类自觉的符号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史与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紧密相关 ,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一经形成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发挥着主体民族的凝聚作用 ,具有三个特点 :融合性、扩展性和南北差异性。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应忽略对汉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华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中国北方游牧经济类型和南方农耕类型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决定了中国民族发展中的融合特点、关系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语言和艺术语言是人类所创造的两个最基本、也是最大的语言符号系统,表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反映方式。流行歌曲歌词语言作为艺术语言,往往不符合甚至是有意违背自然语言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方式,且以这种陌生的变形构成新的独特的文化意味,进而强化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对听者心灵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的音义理据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问题是一个较为原始的语言哲学问题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诠释。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从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理据的类型以及研究语言符号理据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说明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掺杂一定人为因素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性和理据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原则并不有悖于任意性原则 ,语言中音义结合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并存 ,是互为条件 ,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7.
黄静雯  王坤茜 《前沿》2013,(14):167-168
听觉语言在长期的使用和演变中,已经成为具备不同含义的听觉符号。听觉符号的准确使用可以增加广告对消费者的吸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由于不同听觉符号的差异性,听觉符号有着自身独特的运用原则,研究和了解其运用原则有利于准确地运用听觉符号,达到最大化广告效果的目的。听觉语言符号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种分类,对这三种分类各具有不同的符号化含义的分析详解,可以丰富听觉符号在手机广告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空间隐喻是隐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人类对物理空间的经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空间隐喻具有许多共性。同时,由于各民族认知模式的不同以及文化属性的差异,空间概念在隐喻性地构筑其它概念方面又存在一些跨语言的差异。本文以俄英汉语的部分例句为例,对空间隐喻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语言技能教育与语言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 ,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才能抓住语言的本质。所以外语教育中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套不同于母语的符号系统———重视语言技能的教育 ,更要注意语言文化内涵的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外语 ,精通外语。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隐含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对语言文化心理的深刻理解有助于特定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认知和把握。日本语言有含蓄、舒缓、敬语、残缺等特色表达方式,这些特色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隐含了日本暧昧文化、和文化、耻文化和等级文化等多种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