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也是全球性难题。不发达地区的贫困以绝对贫困为主。经济社会结构和制度不合理、自然禀赋和地理区位劣势等,都可能造成或加剧贫困。其主要减贫措施包括:以制定经济计划促进减贫、以分类救助的帮扶政策对贫困者进行针对性帮扶、加强国际减贫合作等。中国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并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通过开展减贫示范、带动增收致富、关注特殊群体等为加速全球减贫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如何逃脱贫困?——基于贫困心理文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贫困发生并持续的内在机理却还没能得到很好的诠释。从心理学视角看,贫困会给穷人造成特殊的心理活动,进而影响其经济行为,最终导致穷人难以逃脱贫困。文献研究表明,贫困会导致人产生紧张、消极的情感状态,加之由于注意力的限制、习惯性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会使人做出短视、风险厌恶的决策。因此,贫困、消极心理、经济决策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反馈循环,这种循环使得贫困者更加贫困,最终发展成持久性贫困。我国的"精准扶贫"应统筹考虑贫困的心理成本和减贫的心理收益。  相似文献   

3.
"贫困认知税"是近年贫困研究的新成果,它是抑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限理性人"是其平生的人性基础。本文以"贫困认知税"这一新成果为视角,深入研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问题,为我国打赢脱贫功坚战,让全体人民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减贫的可持续性是指贫困消减的情形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下来,不出现反复,返贫情况,呈一种直线、良性运行态势。它可以从贫困人口减少数、就业质量、投入成本、制约条件等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判断。当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和破坏、"三农"发展出现新趋势、社会制度改革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减贫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正逐步下降。同时,不同减贫模式的可持续性也不尽相同。综合比较,教育减贫、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大模式的减贫可持续性依次递减。因此,中西部山区可以重点抓好教育培训,以及扶植特色农业的发展,并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切实增强减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同贫困作斗争的进程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制度的变革、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因素,推动减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彰显了减贫的变革精神、创新精神、发展精神、自强精神和合作精神。展望未来,我们要充分弘扬减贫精神,为反贫困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从而加速全球减贫进程,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民族在适应所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跨区域的经济活动中,民族文化等众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相际经营原理》一书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在贵州的田野调查资料,将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与中国实情相结合,提出跨"相"经营的理论,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人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18日,"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在云南怒江召开,会议主题为"推进全球贫困治理促进现代化发展".来自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官员以及减贫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探讨中国减贫经验对全球贫困治理的启示,以互尊互鉴精神推动减贫和发展领域合作,共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之道.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美国。统计显示,黑人和拉美裔等少数族裔是此次疫情受创最重的群体。贫困、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和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是其症结所在。此次疫情是否会成为美国"浴火重生"的契机或者沦为《大西洋月刊》所说的"失败国家",尚有待观察。但毫无疑问,疫情将对美国社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的宏观减贫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体系在应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的转型贫困风险方面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的城乡分割。中国的宏观社会服务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应构建一个确保脆弱群体免于陷入转型贫困的生计安全网,以使这些脆弱群体具备应对社会转型风险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权利,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城乡统筹的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的宏观减贫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体系在应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的转型贫困风险方面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的城乡分割。中国的宏观社会服务政策和专项扶贫政策应构建一个确保脆弱群体免于陷入转型贫困的生计安全网,以使这些脆弱群体具备应对社会转型风险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权利,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城乡统筹的反贫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价值共识的经济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的一致性是达成价值共识的根本所在。如果价值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根本对立或者不可调和的,那就不可能达成价值共识。如果从利益主体之间对各自经济利益博弈的角度去分析价值共识问题,将给价值共识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博弈论主要是研究理性的人在面对各种冲突行为如何选择的理论,它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研究价值共识问题具有独特的借鉴作用。可以从囚徒困境博弈、有限理性博弈和合作博弈理论的条件下如何形成价值共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按照博弈论的理论形成价值共识,一要认清达成价值共识的基础是什么;二要区分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等不同方式;三要认清博弈分析的核心不是博弈方的最优策略选择,而是有限理性博弈方组成的群体成员的策略调整过程、趋势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反贫困历程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维度着手,构建了扶贫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评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总体成效,并建立了协整方程,从实证角度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总体成效显著,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减贫效果,但农民增收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仍呈现"亲富"式态势。  相似文献   

13.
论民法上的“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印  路涛 《理论月刊》2012,(2):103-105
"经济理性人"是传统民法上的"人"的唯一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形象存在着的严重内在缺陷与历史局限性逐渐暴露,并与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合拍,改变单一的"经济理性人"形象,以"经济理性人"为形象主导,增加"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使"生态理性人"成为传统民法上"人"的形象即"经济理性人"形象的合理补充,以实现民法上"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这样一个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社会并存建设的新兴时代的不错选择。"生态理性人"形象设计补充,使得民法对"环境私权"的认可与保护成为一种可能和必要。但无论"人"的形象设计如何发展,动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法律上的有限主体。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贫困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人类减贫经历了以防治饥荒为核心的减贫阶段、以保险和福利为核心的减贫阶段、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减贫阶段、市场化改革与国家推动相结合的减贫阶段。从全球范围来看,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为减贫目标的如期实现蒙上了一层阴影,国际减贫形势依旧严峻,减贫动力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电商扶贫日益成为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抓手。从扶贫开发工作的阶段性、多维性与空间性特征出发,探讨农村电商以持续增收的共建机制、内生动力的共治机制与城乡双赢的共享机制,助力相对贫困主体实现三重减贫、赋能发展以及统筹协调的减贫目标。以锚定阶段性目标的"三重减贫"、着眼多维性需求的赋能发展和对标差异性空间的统筹协调为路径,农村电商将有力推动相对贫困问题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有限政府的建设离不开对政府自身职权和职责的科学定位,行政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和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诸多学科对有限政府建设的路径问题都有所关涉。"第三域"是相对于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而存在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作为以"第三域"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尽管源起于西方,但它同样可以作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现象的一种工具。有限政府的建设在本质上就是要科学解决政府角色定位问题,这要求政府必须处理好它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第三域"理论视角对有限政府建设的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在有限政府建设的传统分析框架之外寻求其他的理论资源和路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贫困心理现象”是一种因经济贫困而产生心理问题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可以通过外界手段进行干预的。研究和解决大学生“贫困心理现象”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大学生“贫困心理现象”“贫困心理现象”是指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和人格上出现障碍和问题。经济上入不敷出是导致“贫困心理现象”的直接诱因,经济拮据的个体一旦改善了经济条件,其心理障碍可得到有效缓解“,贫困心理现象”也就随之得到有效解决。“贫困心理现象”既存在于经济贫困群体,也存在于非经济贫困群体,前者是家庭贫困等外因所…  相似文献   

18.
治理场域是一个可以刻画社会治理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的中层分析概念,在结构上包括了治理中的能动主体、位置关系、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文化—认知性要素。当前社会治理中的问题需要从以上治理场域的要素进行考量和分析。未来治理场域转型需要从理性的社会建构机制、政府的功能发挥机制、非市场治理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减贫之路。中国减贫的成功道路验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还表明,政策创新是消除贫困的制度保障,国家动员和社会参与是消除贫困的力量源泉,公平公正是消除贫困的价值遵循。未来,国际减贫事业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化政府间的合作,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共同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20.
破解深度贫困的八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脱贫是这个奇迹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扶贫开发规模之广、难度之大,绝无仅有。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下降到2017年的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减贫6853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3以上,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也为世界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