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21,(6)
正喝茶和做诸事,道理相通。过于讲究形式,就丢失了内容;而偏袒内容,又会忽视掉形式的价值。城市里"懂得"茶道和书法的人日渐多了起来,每天都可以碰到。酒鬼多、骗子多的地方,讲茶道的也多。茶道和书法讲述者,假借茶道、书法之名,行销茶之实,卖书法发财。茶之美,在兜售者嘴里变了味儿。我喝茶,多托本分的茶农买。  相似文献   

2.
无限情趣寓茶中吴炳南在下生于茶区,长于茶区,自小就习惯于粗茶淡饭。及长,烟,三天一包,酒,不过一两,始终停留在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唯对茶独有情钟,大有长进。饮次增多,饮量加大,质地日益升高。迷恋茶道,在探索与实验"色、香、味、形、具、水、时、温、烹、礼...  相似文献   

3.
“茶,点苍,树高二丈,性不减阳羡,藏之愈久,味愈胜也。”稍懂茶道的人都知道,这句带有古典意味的描述,说的就是普洱茶。  相似文献   

4.
孙宇 《两岸关系》2003,(12):62-63
他举了个例子,就茶道进一步而言,泡茶技术不只是图口福之欲,而要一直从事泡茶练习,不断让人浸润在茶文化环境之中,才可以培养茶人应有的气质。而且在“泡好茶”的追求之间,才容易了解茶道的真义;享受、体会茶道的境界,也只有在亲自泡茶、实际认真参与之下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5.
如今,云南各地都在讲茶,讲“茶道”,讲“茶文化”。再后来,令人遐想的“茶马古道”也作为一种魅力文化现象被挖掘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孔令举 《前沿》2011,(10):57-59
"道"为万事万物本然的存在方式或一般规律,"德"为"道"的可能发展方式或最好表现方式。对于自然存在,"德"与"道"正好同一,自然的"德"正好就是"道",自然之"道"必然有其"德"。对于人这种自由存在,人之道就超越了"遵循"这一问题,人之德就变成了对可能发展方式的开拓,于是出现所谓道德问题即有德无德问题。所谓人道目的,就是对于道来说,德就是目的。只有人道目的才能约束人的概念。道德的依据就是目的论。  相似文献   

7.
赵建林 《今日浙江》2011,(20):36-37
坚持学以立德常态化 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组工干部学以立德,用心"学"是基础,持久"立"是关键,立正"德"是根本,坚持常态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喝一杯好茶     
陈云君 《天津人大》2009,(11):44-45
以茶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就饮茶形式言,在中国大陆称为“茶文化”,台港澳地区称为“茶艺”,日本称为“茶道”,韩国称为“茶礼”。虽似纷纭,其致一也。于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大江南北茶艺馆大兴,各省市纷纷成立各种茶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9.
说到"老爸茶",只要是在海南有过生活经历的人,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场景:街边或小巷,几张简单的桌椅横七竖八放着,一壶茶水,一群闲散的人,装束随意,姿态各异,高谈阔论。"老爸茶"作为海南"特殊风景线",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前段时间,海口晚报联合海口网推出文明话题之《特色"老爸茶"休闲还是懒散?》,目的是想让大家认识到"老爸茶"的简陋和不文明之处。出乎很多"专家"意料,激烈的讨论结果是,  相似文献   

10.
茶道行     
在滇西北,有条“茶马古道”,是当年马帮长年累月为百姓运送茶叶和生活必需品的高原山道。而今,在福建建瓯(古称建州),也有一条被当地百姓称作“绿色茶道”。每到采茶和制茶季节,这条茶道上来来往往跑的大多是运茶的车辆,仿佛连宽敞的水泥公路上都留下驱之不散的浓浓茶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茶道中吸收了“礼”的精神,上自朝廷皇家,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茶礼。茶礼在风俗相同、方言相通的闽南和台湾的工夫茶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地人的“开门七件事”中,工夫茶被摆在首位,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叶冠于大米之前。工夫茶的泡饮自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大有工夫可言,  相似文献   

12.
茶 (cha) is a drink worthy of appreciation; tea drinking, therefore, is an art. In France, the pastime is known as tea ceremony .茶仪式 (cha yi shi). In China it is known both as tea ceremony 茶道 (cha dao) and tea art,  相似文献   

13.
在绚丽多彩的中华茶文化中,茶道是其核心。 天府之国四川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和发祥地,在那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好饮茶。早起清肺润喉一碗茶,饭前酒后一碗茶,邻里纠纷释前嫌一碗茶,亲朋好友晤谈聊天一碗茶,劳心劳力一碗茶。在成都,穿城而过的锦江两岸,茶馆、茶楼比比皆是,茶客们在茶馆里品(艹名)、听戏、读书、看报,乐趣无穷。生意人则把茶馆做为交流信息、成交生意的理想场所,比起咖啡厅、舞厅来,茶馆既经济实惠,又不失现代气息。从前巴金、沙丁、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警"作为"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已经践行近十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市场化趋势,公安队伍中也出现了诸多与"以德治警"相背离的现象。文章从"以德治警"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两方面,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以德治警"的实质和内涵,阐述了"以德治警"对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鹏 《前沿》2011,(24):239-241
大学班级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分析当前大学班级的"德"育功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模块化管理对策,将大学班级的"德"育功能分为大学班级"德"育素质考量、大学班级"德"育内容架构和大学班级"德"育建设评估三大模块,并提出具体的管理实施方法,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大学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有序地推动大学班级建设均衡动态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11,(24):64-65
德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以前,漫长的历史积淀了德清深厚的文化底蕴。防风文化、游子文化、"瓷之源"、"前溪歌舞"源远流长。今天,德清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再次孕育了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文化——钢琴文化,作为其重要载体的"中国钢琴音乐谷"是德清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德清与钢琴的不解之缘还得追溯到20多年前,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清县洛舍镇就建立  相似文献   

17.
郭煦 《小康》2023,(1):30-32
<正>“来安化,必须感受一下我们安化黑茶24小时茶生活,喝的是黑茶,吃的是茶食,走的是茶道,赏的是茶故事。”好客的安化人热情地欢迎着全国游客。绿意盎然的山水美景,一望无际的茶园碧海,独具茶文化特色的文化建筑,还有一阵阵似有若无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行人之间的问候,多是一句“恰(喝)茶客(去)哦”,这便是湖南安化黑茶特色小镇的初秋之景。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日本东京观赏正宗的“日本茶道”。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身着和服的茶女,手捧典雅的茶具,以舞蹈般的表演仪礼,向客人敬茶、献茶,真的让人感到这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据介绍,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杭州余杭区径山寺的“茶宴”,唐时由去日本留学的和尚传入,经过近千年的演化,始成今天的日本茶道。当时我想,我们杭州的龙井茶,是茶中的极品,中外闻名,何不发掘“茶宴”这一文化资源,创编“龙井茶道”,以弘扬我国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呢!如今,这一愿望在位于西湖风篁岭上的龙井山园“茶文化村”里实现了。该园地处满觉陇和龙井之间,发掘龙井茶产地的…  相似文献   

19.
酷日本     
《时事报告》2012,(1):69-69
"酷日本"是日本针对海外受众打造的国家形象和品牌战略。概念中既包括日本料理、茶道、歌舞伎等传统文化,也包括动漫、游戏等现代流行文化,还包括汽车、电器等产品形象。"酷日本"希望通过宣传日本软实力,提升上述各类品牌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在台湾青年萧尧忠来说,却有一肚子念得烂熟的茶经.他出生于台北坪林茶乡,家里世代种茶,从小在茶树下长大,所以现今才三十出头,却已浑身“茶”味十足.由于本身既是茶农,又是茶商,也有收藏茶壶的雅好,谈起传统茶道,滔滔不绝,脍炙人口,其声名,竟也如醇茶飘香,远播四海.泡茶要领一二三茶之学问,莫过于如何冲泡一壶“色、香、味”俱全的好茶,而泡茶虽人人都能操做,但要泡出个出神入化,却非得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