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核心.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阐述了和谐、优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探讨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教育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关系到促进未来一代全面发展的全新挑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宗友 《前沿》2008,(12):44-47
全球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弱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鉴于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住;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实践不断促进理论创新,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价值取向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的指导,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琳庆 《桂海论丛》2007,23(1):10-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自古以来的人类理想,是中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理性的思考:公平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与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革是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的重要途径;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宣传》2006,(12):1-1
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阐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针原则,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蕈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把握,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社会阶层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谢俊 《学习与实践》2009,(8):141-14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发展中关注民生、启发民智与清新社风方面所提出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个为引导国人深入实践与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所提出的理论指南和战略目标。先秦时期的“和文化”与“礼意识”是当代国人进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文化资源,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借鉴;和谐社会无论怎么建设,归根结底都要体现文明、富裕、祥和的特征,去粗取精和古为中用是必不可缺少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的本质及属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健全人民政协的民主机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5,21(5):41-43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谐社会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本性,其涵盖的意义非常广泛,不断加强民族文化的融合应是其应有之意。加强民族文化必须要由经济主导转向环境主导,由政治推动转向生态共享推动,树立基于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15.
系统整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本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形塑生成于培育中国特色市民社会过程中系统整合的实践需要;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在动态平衡中以实现系统整合的实践过程;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实践目标在于通过系统整合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落实,集中全社会之力,多方协调共同建设,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7.
黄筱娜 《桂海论丛》2007,23(6):77-80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指标,其中,“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和外在形象。乡风是否文明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乡风文明”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动内容之中。因此,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既是一个高效率的社会,又是一个充分体现社会公平的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提高经济效率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切实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如何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切入点,在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的不同层次贯彻不同的效率与公平原则,从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良性互动,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法律基本特征理论对于一国法学和法制的发展影响深远。当前我国的法律基本特征理论还未摆脱传统“王法”解释的思路,与中国法治社会的发展目标很不适应。为此必须予以重新定位,建立起一套体现时代精神的、符合中国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发展方向的新的法律特征说。现代法律作为行为规范所包含的三层含义:法律只针对行为而不问主体、不干涉思想、不规定结果,这些判断、结论在当今的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