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相互联系、内在统一,蕴含着根本政治立场、重大原则方向、强烈政治担当、崇高精神境界、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回答了“为谁创新”的根本问题、“什么是创新”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概括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体系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4.
张云泽 《前进》2023,(1):48-5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并对“六个必须坚持”作了深刻具体的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关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张勇 《北京观察》2023,(7):28-29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批判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认识事物、把握现实、改造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思维与方法,也就是系统观念、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坚持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明确要求:“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领导干部要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须从哲学视角研究与把握系统思维,努力提高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一系列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作为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也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征、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诉求进而牢牢掌握话语权。新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坚持人民立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要突出问题意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要强化批判与反思,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认同、整合与革命动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确立、巩固与群众动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拨乱反正、凝聚发展共识与改革动员和新时代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复兴动员的四个阶段。在这一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凝聚时代共识、需要坚持斗争精神、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牢牢掌握领导权、需要守护人民中心的价值选择、需要推进话语转换。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给予了重要的现实启示: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维度,必须坚持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性,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守正创新,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主体,将意识形态建设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统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领航定标。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鲜明的守正创新特质。“守正”体现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正经、科学社会主义正道、无产阶级先锋队正气、为人民服务正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根,保持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传承。“创新”体现在理论、实践、制度和文化方面进行了许多原创性的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阐释,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守正创新因其世界观意蕴、方法论意义,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认真领会贯彻“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的新发展本质地要求意识形态话语创新。从"新时期"到"新时代",要"讲新话"、构建"中国话语"已经成为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中一个显著的理论关切。讲好新话既要守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创新,为说出新话解决各种"不平衡"的矛盾,具体说来就是要缝合应然与实然,兼顾大事与小事,澄明普遍性与特殊性,做好批判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祝平 《求索》2014,(7):4-7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的探讨不能离开“话语权”概念。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被削弱的挑战,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面临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未能实现现代转换等。重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着力为政治稳定提供合法性论证,坚持与时俱进和中国特包。我们应该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建设更具包容性和亲和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主动”是党和国家事业永葆生机的关键。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历史主动”的认识论语境是明确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理论前提,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实践论逻辑是把握历史思维的逻辑原点,应抓住历史机遇的实践起点,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点以及人民至上的价值支点;方法论向度是坚持基本原理与理论创新的辩证协同,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的互融互通。系统阐释“历史主动”的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对于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发展。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以中国话语体系去解读马克思主义,让其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要以群众喜  相似文献   

16.
汪兴国 《群众》2022,(5):33-34
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鲜明特点,也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展现新气象、焕发新活力、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原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殷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这深刻揭示了文艺发展客观规律,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是新征程上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文艺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历史实践中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克服了许多难以突破的艰难险阻,化解了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汇聚起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8.
总结新时代政党外交的经验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百年新起点继续前进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要坚持以创新思维谋划拓展政党交往特色优势,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超越意识形态与坚持价值引领、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义"与"利"、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等六大关系。做好新时代政党外交,必须充分认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政党外交协调机制,为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风范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防范与实践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岚 《湖湘论坛》2021,34(1):54-64
网络空间作为思想激荡的前沿阵地,是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必争之地。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不是要隔绝网络空间,而是要从网络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切入,因为网络意识形态的议题设置既关乎网络意识形态的走势,也影响着网络主体的价值选择。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无边界性等特质,使得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肆虐;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既面临着各种势力的渗透,也面临着资本扩张和数字空间的挤压风险。维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要坚持人民至上的议题设置红线、衔接“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身份,从而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又要把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拉回日常生活、贯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话语空间”,从多维度构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09,(7):1-1
为深入回答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