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谋划架构"563"新时代四川民政事业发展总体思路。"563"即:建设民生民政、法治民政、创新民政、智慧民政、文化民政"5个民政";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6大体系";实施民政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工程、民政基层力量建设工程、民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民生、民心,事事关系百姓。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将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作为"现代民政"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坚持"顶层设计、基层落实、点上突破、面上推动"的工作思路,着力健全基层机构、加强人才队伍、提升能力建设,全面夯实民政基层基础。一是科学谋划,完善政策支撑。省民政厅201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突出了"基层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阳曲县委、县政府在千方百计抓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民生作为第一关切,结合"三基"建设和乡镇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民政"五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一要打造标准化的机构阵地,做到有机构、有人员。在乡镇设民政所、行政村设民政服务站,健全县、乡、村三级民政机构。每个乡镇民政所配备人员不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民政事关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民政发挥的作用更为关键。《"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立足环境变化,聚焦重点问题,回应居民需求,民政工作将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吉府办发[2017]19号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升民政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我市现代大爱民政建设,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赣发[2012]16号)、省编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民生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赣编办发[2012]59号)及省财政厅、省民政厅  相似文献   

9.
正民政部门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建设"六型民政"为目标,以打造"四大工程"为载体,强化履职尽责,不断开拓进取,在创新中提升和夯实能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机制、加投入、织密网、兜底线、强保障,实现了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提档升级。近3年来,黄冈市三社联动、农村幸福院建设、低  相似文献   

10.
<正>民政部门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建设"六型民政"为目标,以打造"四大工程"为载体,强化履职尽责,不断开拓进取,在创新中提升和夯实能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机制、加投入、  相似文献   

11.
<正>一、民政新定位对民政法治工作提出新要求今年3月,在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职责、定位、目标、要求作出了最完善、全方位的权威诠释。习近平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  相似文献   

12.
湖南"禾计划"旨在通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加强全省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街镇服务供给能力和社区居民参与能力,加强培育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畅通社会组织参与民政事业转型升级渠道,提升民政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最终实现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融合式发展。为传统民政服务能力提升注入专业新动能"禾计划"是湖南省深化基层民政改革、加强民政基层能力建设的创举,该项目经由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融合式发展,为民政服务能力提升注入专业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正>兰西县以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发展、边提升"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兰西实际的改革发展路径,把基层民政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抓,为县域经济发展、城乡面貌改变、民生事业改善注入了不竭动力。一是加强资源整合,扩大基层民政"投入网"。出台了《兰西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实施意  相似文献   

14.
<正>"民字当头、政在其中",基层民政第一要务,就是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城乡末端落地生根,就是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之果、惠民之策。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抓建设与抓民生并重,谋发展与促福祉并举",先后获评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民政事业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呈现投入持续增大、设施趋于配套、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动民政创新发展,湖南省民政厅纵深推进"五化"(人本化、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民政建设,把信息化作为"五化"民政的先导性、牵引性、驱动性工程来抓,推动民政事业创新发展。一、信息化是"五化"民政的发展先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随着民政的民生职能拓展,要以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满足民政服务对象对美好生活的个  相似文献   

16.
杜清平 《中国民政》2010,(1):F0003-F0003
近年来,重庆市开县民政局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核心理念。立足民生干民政、干好民政保民生,着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着力提高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盘大做强民政事业。创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三连冠,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市民政工作创新奖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3,(12):F0002-F0002
<正>2013年,黑龙江省民政工作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以发挥民政推进社会建设的骨干作用为主线,以强化队伍和作风建设为保证,主动作为,高效作为,在基本民生保障上重质量,在基层社会管理上强能力,在提供公共服务上促规范,在支持国防建设上求实效,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为推动全省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建设"富强、和谐、文明、大美、幸福"龙江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民政工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大量基础性工作。河北省曲阳县实施"五项举措",全面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一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县级层面,成立县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全县民政民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乡镇、  相似文献   

19.
正立国之道,唯在富民。民生至重,增进福祉。自2013年7月起,广东省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大民政"的工作理念,制定出台《江门市"大民政"工作方案》,由政府牵头,全市统筹,财政倾斜,打破"壁垒",构建起"大民政"综合保障大平台。2014年,全市各级共安排资金约4亿元用于"大民政"建设;2015年,市本级投入6919万元,用于敬(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大民政"信息系统建设、残疾人康复和救助等民生服务项目,以"大民政"托起"大民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21,(4):27-27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效果体现在基层。抓好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是民政工作政治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民政部党组高度重视,2020年10月,在湖南长沙专门召开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肯定新探索,作出新部署,提出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