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年调查数据,运用二值选择probit模型和以本地非农就业为参照组的多元logit回归模型,检验了以家庭贫困、健康、教育及社会网络特征变量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对贫困家庭外出行为的显著性影响。结果显示,家庭贫困与家庭外出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在以本地就业为参照组,家庭发生贫困时其选择本省其他县市或者外省就业的行为更少,呈显著负相关。在进一步的分析中,以不打算外出为参照组对未来外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t回归,结果显示,家庭贫困与未来选择外出的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对家庭收入决定模型进行OLS回归发现,相较于不外出家庭,家庭外出务工行为显著提高家庭收入;与本地就业相比,选择本省其他县市就业显著增加家庭收入;而相较于本省就业,选择外省务工就业家庭收入显著增加更多。最后,根据文章得出的结论提出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减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皮尔斯1978年提出"贫困女性化"概念以来,女性与贫困的关联研究成为劳动经济学、家庭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研究以及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全球化语境下,贫困女性化的现象具有客观性,但在不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呈现的形式则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一成不变的全球性现象。具体而言,对贫困女性化的研究不能只关注收入和消费维度;在研究方法上需要超越以"女性户主家庭"为分析单元的局限性,将贫困问题放置于宽化的性别和其他群体领域,特别需要关注多维度的贫困和致贫的原因;针对城市化、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女性的竞争劣势性也需要从总体社会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单一的女性本位的发展干预往往会产生负面结果。本文认为,贫困女性化虽然具有实证研究的支持,但是女性与贫困问题在不同经济社会语境和社会关系维度上呈现出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资源视角:贫困女性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长白学刊》2010,(3):102-105
社会转型期的女性贫困与特定的历史、经济密切相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障转型导致的社会分化,是出现贫困女性化的结构性原因;资源不足是造成女性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在城市空间中,制度资源是最常见的一种正式支持,但制度资源的匮乏和获得的不平等,使得社会公共服务只能满足部分贫困女性的初级物质需求,对缓解或减轻贫困的作用有限。亲缘网络在女性应对贫困中发挥主要的社会支持功能,但贫困对社会支持的消解作用已经显现。女性采用节流策略应对贫困的同时,还应努力开辟增加经济资源的渠道,尤其是发掘家庭外部资源以获得改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在陕西秦岭山区对贫困农户生计的调查数据,从个人和家庭层面探讨西部贫困山区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劳动力外出是农户的家庭决策,受家庭特征和女性劳动力个人特征的共同作用;户主年龄、家庭网络、资金可及性和家庭抚养人口等家庭特征对女性外出有显著影响;教育、培训、年龄和婚姻等个人特征对于女性外出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当地的政策、经济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农户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西部贫困地区农户经济体系的独特性;个人因素体现了家庭对个人的要求,与家庭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春  陈元福 《前沿》2011,(12):13-15
女性贫困化现象已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僵硬的性别制度的遗存,导致女性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获取和发展方面受阻,女性较男性易陷入贫困境遇。而女性在抚育后代、家庭未来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更易于将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传递给子女,使子女长大后复制父辈的贫困,从而陷入贫困的代际传递陷阱。为了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陷阱,有必要加强对贫困女性发展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研究"调查数据,探析家庭因素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支状况与理想工作单位性质存在一定的关联,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毕业后更想回家乡所在省份工作;家庭收支状况与创业比例呈正相关;内向等性格特征影响其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建议应从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角度出发,采取多阶段、早介入、走出去的全方位精准帮扶方式,促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7.
自从1960年代向贫困宣战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解贫困的政策,并在1990年代对原有的福利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然而直到今天,美国贫困人口仍然以百万计,贫困率仍然高居不下。这引发了对贫困及相关问题的持续关注。研究认为,更好地理解贫困的本质需要采用多种贫困测量方法。陷入或摆脱贫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就业状况的变化。而对致贫原因、贫困后果、贫困的邻里效应,以及福利改革的后果,则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论。研究认为,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需要更多关注衰退期及更长时期内贫困家庭的福祉变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贫困的主流测量方法暗含一个基本理论假定:“家庭内贫困分布均等”或者说“家庭内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等级均等”。本研究对其质疑,采用“社会性别分析”视角,以一个街道内的“贫困家庭”资料为背景,提出研究假设:家庭内贫困分布存在性别分层现象。结果表明:在调查范围内,家庭内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存在性别等级之分,且表现为女性弱势。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主流贫困测量方法理论假定的脆弱性和其“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场。本研究建议主流贫困测量方法纳入“社会性别”视角,使其更具“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9.
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质量处于劣势、家庭内部营养品分配的不平等及生育和节育手术的不平等三个方面。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影响了妇女的生计选择;减少了她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机会;因多胎生育增加了孩子的抚养成本;也导致妇女妇科病增多,难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造成家庭贫困。而贫困进一步加剧了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一是制定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政策。2007年,人事局专门制发《关于开展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活动的通知》,规定按照《平湖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方案》,接收贫困大学生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凭《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服务卡》,市人才专项资金给予每接收一名贫困大学生2000元的奖励。  相似文献   

11.
实地研究发现,在西藏白朗县,农村利用太阳灶替代出了大量的能源牛粪;减轻了贫困家庭妇女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妇女的生活卫生条件和环境,增加了贫困妇女的自尊心,增加了妇女交流的机会,改善了农户的饮食质量。总之改善了贫困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借鉴福利社会学中的可行能力理论,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研究发现,贫困生的家庭致贫类型可分为累积型和突发型两种;贫困生在处理贫困问题时表现出了积极抗争和消极适应两种应对方式。根据上述条件,可将贫困生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累积型贫困家庭中积极抗争的贫困生;累积型贫困家庭中消极适应的贫困生;突发型贫困家庭中积极抗争的贫困生;突发型贫困家庭中消极适应的贫困生。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生,需要从物质、心理、能力以及机会四个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帮扶。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昆山市将解决贫困人员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努力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每个贫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考上火学的子女不囡贫失学,确保每个困准家庭的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一是扶彷帮困形成长效机制。2006年出资近2000万元,建设11个扶贫载体项目。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收入户和中低收入户等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台湾从托育幼教、医疗保健、义务教育阶段援助、生活扶助以及父母就业和家庭生活援助等几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减小了贫困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为他们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大陆开展好未成年人领域的社会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破解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贫富分化越来越突出,贫困群体已出现了代际传递的趋势。社会底层的人群日趋定型,缺乏改变自己命运的渠道和机会,难以实现公正、合理、开放的向"上"流动。造成中国代际贫困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保守的观念、低素质、疾病、年老和残疾等都是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能力、通过医疗保障避免贫困家庭的返贫危险、通过改变赡养模式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6.
调查表明:残疾和疾病,是导致城市居民家庭贫困的第一原因。这种贫困是永久性贫困.这种家庭是脱贫无望的家庭,如果政府不施以救助,他们只能挣扎在越来越恶化的贫困之中。 此次调查以哈尔滨市近10万户贫困家庭为基本抽样框,采用分层随机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56户贫困家庭作为研究样本.并进行了结构性的入户访谈。调查结果不仅能够代表哈尔滨市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对于认识东北地区城市贫困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改革开放 ,也二十来年了。贫困人口 ,在国语中还是一个高频率词 ;温饱问题 ,在国人中还未完全解决。救助贫困人民 ,是人民政府的天职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表现。然而 ,在这个问题面前 ,有些人似乎有点儿不知所措 ,有病乱投医。近有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优先就业之措出台 ,就是其表现之一。贫困学士先上岗 ,实质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国策。其一 ,它是公平竞争原则的悖反。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优先就业 ,和救助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回事 ,有原则上的区别。救助贫困家庭的…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人群,主要是指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普遍制约作用。校园环境的和谐与否决定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贫困大学生和谐心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韦艳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161-166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尤其在贵州。文中通过对贵州6所主要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统一战线》2007,(10):31-31
近日,桂林市委统战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