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峰 《青年论坛》2008,(1):130-132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船山虽不以词名家,却在易代之际的文坛上援笔挥毫,以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含婀娜于刚健”的词风回应了时代的呼唤,而“嗣响离骚”的评价几成论者共识。但长期以来,对船山词骚怨精神的研究却一直停滞于一种既成概念。通过探讨船山楚骚精神的思想渊源、在词中的情感体现诸方面,使船山词的楚骚精神的内在旨趣都一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楚辞》楚语札释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素称难懂,前人号之曰“恢奇奥衍”、“语意杳冥”,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好用楚语”,即用楚方言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择取十字以“楚声”、“楚地”、楚物”试加诠释,以求教于大方。 一、新考证的古楚语词——櫋、青、吴 (1)櫋 《九歌·湘夫人》:“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王逸注以“櫋屋”释櫋。櫋亦可写作。《说文·木部》:“,屋联也。”“楣,秦名屋联也……楚谓之相。”《释名·释宫室》:“(木 吕)……或谓之櫋。櫋,緜也,緜连榱头使齐平也。”可见櫋是屋檐上连接椽皮端的构件,即封檐板。这是个秦方言词,在楚方言中,它被称为相。  相似文献   

3.
序 说 宋人黄伯恩《新校楚辞序》曰:“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荪、蕙、若、苹、蘅者,楚物也。”(《宋文鉴》卷九十二)有人认为,这是“本末倒置”,是“形式主义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廉洁与自我约束□文/冯振国,谢杰“廉洁”一词,古已有之,在《楚辞·招魂》中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说。汉时校书郎王逸曾对廉洁作注曰:“不受为廉,不贪为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领导干部肩负重任,应时刻保...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楚辞观主要见于《汉文学史纲要》。他首先指出《诗》、《骚》的不同之处 :“较之于《诗》 ,则其言甚长 ,其思甚幻 ,其文甚丽 ,其旨甚明 ,凭心而言 ,不遵矩度。”这是说屈原的《离骚》比《诗经》篇幅句式更长 ,构思更虚幻奇特 ,文彩更耀艳瑰丽 ,主题更鲜明突出 ,诗人一任情感的驰骋而自由抒写 ,不受任何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鲁迅认为《诗》、《骚》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 ,而形式之所以不同 ,乃是因为风俗与地理环境的差异 :“时与俗异 ,故声调不同 ;地异 ,故山川、神灵、动植皆不同 ;惟欲婚简狄、留二姚 ,或为北方人民所不…  相似文献   

6.
楚辞研究,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年代久远,文字艰深,资料湮没,存在着的问题很多。有的悬而未决,有的众说纷纭,有的需要重新审视,有的尚待深入研究。无怪乎郭老生前有言:楚辞这座巨大而瑰丽的宝库,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找到打开它的金钥匙。长期以来,殷光熹教授以其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长期在这块洪荒之地上默默耕耘,进行了大量的梳理、补缀和阐发工作,“补苴罅漏,张皇幽眇”,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些成果,就集中体现在他近年出版的专著《楚骚:华夏文明之光》一书之中。初读此书,似觉分散,细细琢磨,却有相当的系统性。作者在书中先探讨与楚辞本身有关的诸如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作品归属  相似文献   

7.
屈赋楚语义疏(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侘傺《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又《九章·惜诵》:“心郁邑余侘傺兮”;“申侘傺之烦惑兮”。《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哀郢》:“蹇侘傺而含慼。”屈赋中盖五见侘傺”一语。而单用“傺”字者亦有《惜诵》:“欲儃徊以干傺兮”一见,再则于宋玉《九辩》中有“然欿傺而沈藏。”王逸注:“侘傺,失志貌。侘,犹堂堂立貌也;傺,住也。楚人名住曰傺。”洪补:“侘,敕加切;傺,丑利切。又上,勑驾切;下,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人们不仅重视它,甚至把它当成“超逸”风神的象征;屈原作为一种人格范型,已通过民俗的方式深入人心,与他有关的地望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对于《楚辞》这一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此时期的文人比两汉更看重它的抒情性和华美的艺术形式,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九歌》而非《离骚》作为仿效和学习的对象;《楚辞》作为一种先在的文学资源,依然是文人摹仿的对象,其句式、意象和语词被大量运用于诗赋作品中,并在与文体赋、乐府诗、骈文等各体文学的碰撞交融中,推动文学形式的发展,激活新型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释“彭咸”     
屈原在《离骚》中两次提到“彭咸”:“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王逸《楚辞章句》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自王逸注后,历代学者多从王逸说,虽也有学者对此说表示怀疑,但多语焉不详。钱杲之《离骚集传》说:“彭咸未闻。”戴震《屈原赋注》称彭咸“书阙不可考矣”,“一说即《论语》所称老彭”。俞樾《俞楼杂纂》二四《读楚辞》认为“彭咸即彭铿,铿咸双声字。”闻一多《离骚解诂》补充道:“铿咸不只双声,元音亦同,惟韵尾略异耳。”姜亮夫《楚辞今绎讲  相似文献   

10.
蒙金含  林树明 《求索》2008,(5):177-179
《文心雕龙·辩骚》作为刘勰文艺思想的“枢纽”,全面反映了他对楚辞的审关方式和评价标准。刘勰对屈原的高度赞扬和欣赏,表现了他对楚辞的钦慕式的审关认同,这种审美认同感最终导致刘勰对楚辞审关超越意识的形成。刘勰的文学批评是以其思想素养为基础的,他将不同的思想糅合在文学审关活动中,形成独特的审关经验,这种审美经验也是他在《文心雕龙·辩骚》中对楚辞形成钦慕式审美认同感、实现审美超越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别解——兼论《伐檀》的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魏风·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但诗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诸家解说各异。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流行:一是认为“不素餐兮”是反问句或反语。二是认为“素餐”为“素食”,“不素餐”即“不吃素食”。这两种说法不甚妥贴。现略述管见如下。 《诗经》中类似“不素餐兮”的句子凡十二例,均为否定性的陈述句,而非反言句式。如“不我活兮”,“不我信兮”(《邶风·击鼓》)《毛传》“不与我生活也”,《郑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和研究,大致可分为魏晋和南北朝两个阶段。魏晋人学“骚”、拟“骚”者不乏其人,但无突出成绩,亦少精到或警策之语;至南北朝,评“骚”、拟“骚”又显活跃,诸家言论,有誉有毁:誉者视《离骚》为“奇文”,赞曰:“屈平联藻于日月”;毁者将屈原视为“狂人”或“轻薄”之人,认为其死不足惜。无论是誉是毁,是对是错,在历史上均产生过一定影响。今天,随着楚辞研究领域的扩大和深入,对于这个历史时期楚辞研究的情况,有必要加以全面、系统地搜集和梳理,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估价。魏晋人论及屈原并有所评价者有:曹丕、刘毅、挚虞、谢万、陆云、曹摅、皇甫谧、葛洪、陶渊明、萧统等。  相似文献   

13.
《离骚》的“骚”字,历来的解释有忧愁、牢骚、诉说三种。但都不能解通。因为:“骚体”是一种文体,但并不是这种文体的作品每篇都写了忧愁、牢骚、诉说。若解作“象《离骚》那样的文体”,又不符合客观实际。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说楚国“民间盛行巫风,祭祀鬼神必用巫歌.《九歌》就是巫师祭神的歌曲。又巫师行术,唱禁咒词,句尾用些(苏个切)字。民间歌唱,句尾带兮(音同侯字)字。屈原作《离骚》、《九歌》,弟子宋玉作《招魂》,都是用楚方音,修改民间流行的曲调,变成新创造”。可见作为骚体特征的句尾带“兮”、“些”的民歌体,早在屈原以前已在楚国民间流行了。那么,古代楚国方言是否将“歌曲”称为“骚”呢?确实是这样,并且这种读音还保留在现代苗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个至关重要的语言文字问题,一直没有取得文化人的共识和社会的认同,这就是:“兮”字不应读作“XI(希)”,而应当读作“HO (呵,相当于今音啊A)”。先秦古籍《诗经》、《易经》、《老子》、《楚辞》等经典里,有大量的“兮”字,许多年来,大家都把它  相似文献   

15.
南宋楚辞创作衰微,高似孙《骚略》载拟骚之作33篇,可谓独盛。但高氏既明言反对楚辞创作的蹈袭,所作《骚略》又有极大的模仿痕迹,此诚不可解。本文对《骚略》的命意和体例做出分析。认为他编选《骚略》的命意是"以骚解骚",即用自己的拟骚创作来对屈原的情志做出阐发。而他对屈原情志的阐释可以概括为"芳香雅洁,冲淡自守"。最后指出高似孙的"离骚不可学"、"以骚解骚"等观念是北宋以来拟骚创作求新、求变失败后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6.
濠城镇位于安徽北部的固镇县城东24公里处,为四县(五河、泗县、灵壁、固镇)交接之地。濠城史称“垓下”,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二年楚汉战争后期,楚霸王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逃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两军展开决战。汉军夜唱楚歌,楚卒相继亡去。项羽闻之,疑汉已得楚,帐中饮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爱妃虞姬深明大义,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项羽见大势已去,夜率八百子弟垓下突围,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遂自刎乌江,年仅31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骚体赋的内涵特征、发展历史、影响进行了界定、梳理和评价 ,认为 :骚体赋是指采用楚骚体式又以赋名题的作品 ,直接在楚辞母体脱胎而成 ;骚体赋作为赋体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别 ,以其突出的抒情性、疏朗流畅的语体特征丰富了赋体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开拓了纪行、玄思、悲士不遇、悼骚等四个重要的题材领域 ,大大扩展了赋体文学的表现空间 ,骚体赋在赋体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长江,自唐古拉山奔腾而下,挟沱沱河之冰凌、通天河之雪浪,越玉璧金川.汇蜀山九水.来到夔州。在这甲破夔门.穿巫峡,闯西陵,天地云水,在此演出了长江交响乐中最具华来的一章──三峡。“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雄伟壮丽的瞿塘峡,壁立千仞,气势磅礴,雄贯古今,令人到此陡生阳刚大气。而幽深秀丽的巫峡,云霞京绕的巫山十二峰,灵秀而神妙。“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踪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直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九歌·山鬼》)西陵峡滩多水急,行船到此,凶险非常,充满一种险绝之美。三峡两岸的飞瀑急…  相似文献   

19.
谈“啸”     
啸,《说文》曰:“吹声也。”《诗·召南》郑笺:“蹙口而出声也。”古人爱用啸声来表达悲愤哀伤的感情,《楚辞》里就有“临深水而长啸”的句子,《诗经》中也有“其啸也歌”。这在开始大约也和悲哀而叹息是一样的。所以《楚辞》里同时更多的是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抽思》);“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以掩涕”(《远游》)等等。历史上真正啸声大作,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创造活动的,是魏晋时代。曹植“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杂诗》);嵇康“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悲愤诗》);潘岳“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洛阳县作》);左思“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陆机“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飞飚”(擬古诗》)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  相似文献   

20.
《楚辞·九辩》:“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王逸《章句》曰:“恃怙众士,被甲兵也。”洪兴祖补注曰:“耿,明也。逸以介为介胄。”朱熹《集注》曰:“负,恃也。左右,侍臣也。耿介,亦刚勇之意也。”王夫之《通释》曰:“负,矜衒自负也。”符定一《联绵字典》及今版《词源》“耿介”条均以《楚辞》此句作例证,释为“甲胄明”、“引申有‘刚勇’义”。刘永济《屈赋音注详解》谓“负恃左右狠戾刚愎的人”。马茂元《楚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