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预期的合理性对决策的有效性及决策质量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非理性预期理论等传统预期理论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基于有限理性的分析,提出了选择性预期的概念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剖析,运用权变的观念系统分析了从众行为、人格差异、组织环境及政策等影响选择性预期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信息技术对不同层级组织(战略层、管理层和业务层)决策的影响,系统梳理了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信息、决策权分配、决策过程及决策参与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和提出了未来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影响的研究方向: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信息、决策过程及决策参与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公共管理学的政府治理模式理论,验证信息技术互补机制假说;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政府决策中,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府决策及公共组织中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大小既与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相关,也与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相关。我们将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分为项目风险和决策风险两部分,其中“决策风险”是指企业决策者非完全理性的决策行为所导致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不能取得预期成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研究决策行为和风险的传统理论是预期效用理论,该理论在不确定性决策的经济理论中曾占据支配地位。但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在对人类行为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后,认为真实世界的决策者常常并不根据概率法则去评估不确定性事件,也不根据预期…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关于不强迫自证其罪及讯问方法的禁止性规定,实质是为了保障供述的任意性.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有任意供述的相对自由,也即意志的相对自由是必须保障的.心理强迫的方法,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认知加工方式及形成决策需要的信息进行干扰或影响,迫使犯罪嫌疑人仅能形成具有唯一性的且是侦查人员所期待的供述决策.欺骗、引诱等心理强迫的方法,在讯问中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犯罪嫌疑人意志的选择性,会导致犯罪嫌疑人形成有关案件证据、法律处置等内容的一种确定性的认识,在这种确定性认识的影响下,犯罪嫌疑人在作出是否供述的认知决策时,难以作出依据自己的选择性判断的供述决策,导致供述意志具有非任意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选择性理性"的理论框架出发,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在浙江、湖北和河北等3个省份开展的"农村妇女家庭及生育状况"专题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了"为什么在男孩经济优势日渐消失的条件下,农村妇女的男孩偏好依然严重"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妇女在进行生育性别的决策时存在着"选择性理性"现象。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个人意愿中的男孩偏好已经逐渐弱化,但是内化标准中的男孩偏好却受此影响很小,依然比较强烈。由于最终的生育决策是个人意愿和内化标准的折衷产物,所以导致人们的男孩偏好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国外对资本市场的研究逐渐纳入了预期因素。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市场上的投资预期心理、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资本市场效率理论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资本市场预期理论。本文回顾了他们对资本市场预期理论的研究并进行了评论,指出了他们的探索对我国资本市场预期理论研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革命对行政决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使其获取了全新的特点。它将改变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结构,使行政决策从公务员精英决策转变到精英与广大民众共同决策的新时代,使公开、透明、全程开放式的决策取代传统的政治运作路径和模式,大大降低政府运转成本,增强政府执政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董怀杰 《人民论坛》2011,(12):64-65
信息化革命对行政决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使其获取了全新的特点。它将改变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结构,使行政决策从公务员精英决策转变到精英与广大民众共同决策的新时代,使公开、透明、全程开放式的决策取代传统的政治运作路径和模式,大大降低政府运转成本,增强政府执政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的理性经济行为在失地农民迁移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将托达罗模型应用于失地农民迁移决策的研究,试图分析在农民到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到市民逐步转化的过程中,迁移决策和市民化过程之间的特点和机理。该文认为失地农民对补偿的预期和对城市工作的预期,对失地农民迁移意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失地农民的可行能力影响了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过程,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分化造成了市民化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决策者的认知是决策者对客观存在的情景在主观上的知觉、判断和体验等。有效的危机决策必须依赖于对危机的科学认知,决策者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危机决策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从危机决策、决策者、危机与决策者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分析影响危机决策者认知的因素,提出优化决策者风险认知的措施,对提高危机决策者的风险认知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柳钦 《新东方》2002,(3):26-30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曾一度成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克服经济衰退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的理论把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归于心理预期,忽视了制度因素,尤其是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对心理预期的决定性影响。预期是制度的函数的理论命题,要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必须建立非歧视性产权制度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贫富两极分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公共决策事关民生社稷。行政"一把手"基于职位特点对公共决策影响巨大,这也导致当前公共决策中某些腐败问题频发。行政"一把手"公共决策腐败成因复杂,运用"三元交互决定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成因有领导干部首长负责制的悖序运行、政府决策制约机制先天漏洞的存在、公共决策中利益冲突有效规制的失位等。"一把手"公共决策腐败的治理需要在复杂的多系统环境下进行,系统协同控制理论为之提供了思维的向度,通过建立公共决策复合协同控制模型并重设决策做出体制、利益表达机制、议事民主技术和决策责任终身追责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对行政"一把手"公共决策行为形成法律规制,从而有效遏制行政"一把手"公共决策腐败。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政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行政决策的影响是围绕着提高行政决策的有效性和行政决策的效率展开的。电子政务有助于建立适当的行政决策控制幅度;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反应力与社会回应力;有助于公众对行政决策的参与;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体现为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决策过程的互动性、决策实施的自觉性及决策反馈的有效性等特点。当前还存在着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公众理性参与不足、公众参与渠道不畅及效果有限等问题。结合现有公众参与的制度,以政务公开机制、民意表达机制和舆论传动机制为基础,构建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应加强开放性政府建设、提升公众参与能力、疏通公众参与途径及完善参与反馈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各种风险愈演愈烈,行政决策也常常呈现出制度风险——行政决策认同困境。从理论上深度分析行政决策的合法化困境,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审视,即从决策的合目的性困境、合规律性困境、合法律性困境、合主体间性困境进行理论探究,绝不能有所偏废,影响行政决策的实效。对行政决策的合法性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理论审视与论证,有益于为行政决策合法化困境的消解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行为理论变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阶段、金融经济学阶段和行为金融学阶段。传统阶段对投资者行为研究局限于产业投资者对投资产业的选择和投资回报的分配;金融经济学范式下的研究基于理性预期、完全价格弹性和完全信息的假设,侧重于对资产组合的定价和风险分析;行为金融学范式下的研究把心理学和金融学联系起来,提出了不确定性下的决策行为理论,投资者反应过度和反映不足理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一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一直表现出较高的储蓄倾向,农民按银行存款计算的储蓄倾向从1988年的2.57%持续上升到1994年的11.7%,随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以上①,远远高于80年代前期。为什么我国农民会出现如此之高的储蓄倾向?这是无法用收入、利率和物价等因素来简单加以解释的。笔者认为,制度性因素在影响农民的消费决策与储蓄行为中必然地发挥了重要作用。1、制度变迁与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制度变迁对个人预期最大的影响在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居民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偏差及导致行为偏差产生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偏差和内外部因素对居民投资行为的影响。文章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研究所需的样本数据,检测居民在投资中可能存在的保守性偏差、从众性偏差、依赖性偏差、模糊趋避、选择性信任等,在此基础上利用SEM模型对几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就促进居民理性投资提出了相关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崔平  王蕊 《人民论坛》2011,(11):130-131
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我国利率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应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利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商行信贷、居民储蓄、房地产市场及股市的影响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应该进一步加强。优化利率传导机制,构造一种启动投资需求和启动消费需求的传导渠道应该是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我国利率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应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利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商行信贷、居民储蓄、房地产市场及股市的影响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应该进一步加强。优化利率传导机制,构造一种启动投资需求和启动消费需求的传导渠道应该是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