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一种技术,如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技术等。世界上两个人指纹相同的概率极小,而两个人的长相一模一样的情况也几乎没有,因此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标识。 面部识别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生物识别技术,它通常是隐藏起来的,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被动地”进行操作,即人们  相似文献   

2.
李徐周 《青年论坛》2004,(1):141-143
生物特征识别是一种根据人体自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识别身份的技术 ,即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 ,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 (如手形、指纹、面部特征、虹膜、视网膜等 )和行为特征 (如笔迹、声音、步态等 )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犯罪记忆检测的涵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犯罪记忆检测包括犯罪心理生理反应的诱导、测量、分析、识别四个成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犯罪记忆检测是一类犯罪心理测试,不是犯罪心理测试的全部;犯罪记忆检测可以用于刑事测谎,却不仅仅局限于刑事测谎;犯罪心理生理测谎仅仅是刑事测谎手段的一种,不能完全代表刑事测谎。  相似文献   

4.
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与犯罪心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自1993年以来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我国网络犯罪人多为青少年,犯罪目的较简单,均有计算机及网络的专业知识。其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作案人的年龄生理特征;江)犯罪人几乎都没有罪恶感;(三)好奇心和表现欲是促成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四)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和守法行为习惯严重缺乏。超前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心理已成为专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李明奇 《前沿》2012,(5):15-18
迫害罪是危害人类罪中的一个具体罪行,危害人类罪的犯罪心理适用于迫害罪。迫害罪应当为故意犯罪,同时,迫害罪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歧视性意图,这是迫害罪犯罪心理的最显著特征。迫害罪要求行为人基于政治、种族、民族、族裔、文化、宗教、性别或根据公认为国际法不容的其他理由,对任何可以识别的团体或集体进行迫害。国际刑事司法机构的审判实践是确定迫害罪犯罪心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面孔是一个汇聚着诸多个人信息的指示器,其在欺骗识别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由面部特征而产生的对性格特征、情绪状态、面孔吸引力以及可信任程度的评价。本文主要从面孔长相、眼部特征和面部表情等三个方面对欺骗识别中的面部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面部长相对欺骗识别者的影响、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个体差异和面部表情识别的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画像,是通过对作案人遗留的,反映其特定犯罪心理的各种表象或信息(即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进而服务于侦查工作的专门活动。犯罪心理痕迹包括实物痕迹型和印象痕迹型两类。犯罪心理痕迹的识别是进行犯罪心理画像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联想是进行犯罪心理画像的关键。犯罪心理画像需要作大量的基础研究和资料积累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揭示犯罪心理符合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引入 ,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 ,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 ,也为侦查人员揭露、证实犯罪增添了重要依据。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扩大犯罪信息来源 ,有利于识别犯罪伪装 ,可以促进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的收集 ,提升物质痕迹与意识痕迹的利用价值 ,犯罪心理痕迹还是分析研究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的重要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收集 ,通常是在收集整理犯罪各种痕迹的基础上 ,对各种痕迹、各种现象状态以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分析、记录而实现。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是逆向地从犯罪人行为活动所遗留的心理痕迹入手分析案情、刻画罪犯、追溯犯罪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画像在杀人案件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但自1972年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部(Behavioral Science Unit,BSU)成立以来,通过大量的案件资料与实践经验,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日趋成熟。在杀人案件的侦查工作中,犯罪心理画像分为资料收集——分析研究——犯罪评估——解读真凶——调查——逮捕六个步骤,重点刻画犯罪人个性心理、年龄、性别等个人特征和社会性特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犯罪心理测试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测试的科学基础是犯罪心理痕迹具有的特定性、稳定性和反映性等三个基本属性。犯罪心理测试仪的研制和应用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科学性使犯罪心理测试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浅析犯罪现场重建与犯罪心理画像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犯罪心理画像则可视为对犯罪行为人主观精神状态及其个体特征的描述和再现。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各具优劣,目前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侦查过程中必须有机整合,才能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从而为侦查活动服务。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的整合即为犯罪重建。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痕迹广泛存在于犯罪过程之中,具有物质附着性特性,附着于认知载体、生理载体、现场物质载体等相关载体上。提取犯罪现场犯罪心理痕迹载体,正确解读附着在载体上的犯罪心理痕迹,有利于发现侦查线索,锁定嫌疑人的身份和范围,提高侦查破案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体本身所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方法来认证个人身份的技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身份认证手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众多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的主题测试结论是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反应、参照反应、基础反应的相对强度形成的,不受被测人员心理素质影响;系统测试结论是综合至少5个独立且互补的主题测试结论形成的,基本排除了随机性因素的影响,至少具备95%以上的准确性。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结论至多理解成被测人员是否了解案情,可以做间接证据使用,不能理解成被测人员是否实施了犯罪,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15.
邢书力 《人民论坛》2013,(2):144-145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受犯罪现场影响,致使其自身行为、神态等特征体现在周围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特征总和。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将心理学引入侦查工作,丰富了侦查手段,提高了破案率,对现代侦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概念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对其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的一些行为、举止、言谈特征。犯罪心理痕迹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稳定性。在侦查工作中,通过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分析作案时间、作案空间、犯罪手段、犯罪工具,对帮助侦查人员发现线索、缩小侦查范围、引导侦查方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法医人类学、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原理,基于人体动态的个人性特征分析,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从面目不清的监控视频序列图像中检测、识别、跟踪个体动态特征,从而研究建立-套适合中国人生理运动特征的人体动态行为模式识别的检验指标体系和检验识别方法,解决监控录像中的犯罪嫌疑人蒙面和图像不清的个体识别技术难题,直接为刑侦破案及法庭审判提供身份识别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人脸识别技术是智能时代发展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对人的面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当智能社会普遍采用机器“刷脸”的方式来证明个体身份时,会带来各种风险,包括技术自身的风险与技术滥用的社会风险。从治理的视角看,建构一个包括伦理原则和技术监控机制的治理框架,能及时减少甚至化解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危害,体现技术“善用”的人文向度。  相似文献   

19.
代碧忠 《前沿》2006,(9):128-131
玩忽职守犯罪是一种常见、多发、严重的犯罪行为,且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从玩忽职守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调节结构、个性倾向性特征等三个方面层层剖析玩忽职守犯罪心理特征,由此而导出间接故意是本罪的罪过构成形式之一,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吕立波 《中国保安》2013,(18):51-53
生物以别技术亦称为模式识别、特征识别或人体自动识别技术(PIA),是指利用人体的某些生理特征以别的技术。例如利用人的指纹、掌形、语音、眼纹和签字等独特的相异性、不变性和再现性来进行以别,由于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部不相同.因此利用人体的这些独特的生理特征可以准确地以别每个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