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产阶层居于社会发展的中间水平,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产阶层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中产阶层要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即对"地球社会"、"国家社会"和"生活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家庭膳食不仅是保障居民健康的基础,而且对促进家庭融合、推动家风建设尤为重要。然而,随着工作与家庭冲突日益严峻,城市中产阶层"回家吃饭"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对传统饮食模式、家庭观念、性别观念和家务分工均将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比起愈加便捷的"在外就餐","回家吃饭"在重构现代城市中产阶层的家庭生活中具有更加突出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实践的视角出发,"回家吃饭"作为一项社会安排,既是一种情感上的召唤,也是一份家庭陪伴的责任,还是一种健康实践的方式。正是在陪伴与健康的焦虑中,"回家吃饭"成为人们重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以及隐藏其中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一种策略。可以说,"回家吃饭"就是回归家庭生活的本质。为中产阶层"回家吃饭"创造更富有弹性的制度环境,不仅有助于增进其家庭生活的幸福感,而且可以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呼应国家号召的家风建设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受益者,中国中产阶层对自身的生活现状较为满意,但也有一些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是成长中的烦恼,是急于达到中产阶层理想生活状态,但暂时未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研究的重心转向中产阶层。随着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中产阶层的人数占全社会人数的比例日益提高,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中产阶层本身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较之其他阶层更为复杂,因而其研究的难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研究的重心转向中产阶层。随着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中产阶层的人数占全社会人数的比例日益提高,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中产阶层本身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较之其他阶层更为复杂,因而其研究的难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层居于社会发展的中间水平,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产阶层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中产阶层要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即对地球社会、国家社会和生活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张和影响力的渐增,考察他们的集体政治行动,已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我国中产阶层批判现实的政治态度日益彰显,面对直接利益威胁的街头政治行动开始萌芽,网络"赋权"效应使其政治动员、政治传播能力极大增强。破解我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困境,引导其"稳定器"作用有效发挥,将会有益于社会的"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8.
<正>既然理想社会应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那么壮大中产阶层队伍,维持其财富增长稳定性,也属国家的公共责任。最近股灾肆虐,有一个群体的表情最为悲绝,那就是中产阶层。无法精准计算出有多少个中产家庭财富在股灾中灰飞烟灭,但股灾却真切测试出中产有多么脆弱。不过,股市反弹几天后,人们对炒股毁掉家庭人生的悲剧,多少又开始麻木  相似文献   

9.
资讯     
《就业与保障》2005,(10):31-32
专家观点:四成就业人员20年内进中产研究显示,中国社会现在仍是中下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陆学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社会中产阶层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国的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员的40%。陆学艺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中产阶层在人口中占到40%以上规模时,政治和经济状况就会相对平稳,社会秩序会比较好,比较安定,社会也比较和谐。陆学艺认为,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他说,中国目前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深度访谈材料,分析城市中产阶层女性的理想母职叙事,指出城市中产阶层母亲的理想生活状态与家庭、社会的母职意识形态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中产阶层女性渴望达到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平衡,但同时其母职认同与实践为母职规范话语所形塑。在自我诉求、家庭需求、母职意识形态的交织影响下,尽管受访女性对"完美母亲"的母职话语抱持警觉态度,但其对于自身母职实践的评价却呈现出一种内化的自我监控意识。本研究认为,中产阶层女性的母职意识形态呈现出"知识与情感密集"的特征。同时,作者指出,母职研究也应关注女性的自主性与母职规范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中产没有绝对的标准 何谓“中产阶层”?从其原字面意思来看,指的应该是介于上层与下层之间的中间阶层。在西方,“中产阶层”是占社会人数比例较大的那一部分人,属于社会中间层次。由于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对“中产”定义的标准也不同,在美国,中产阶层指的是家庭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态是社会舆情的心理基础,以动态而弥散的方式影响着舆情走向,左右着舆情的色彩基调,而舆情则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心态的一种折射。通过对杭州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存在的一些心态问题。而为了优化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首先必须优化"社会生态",其次则要优化舆论环境,强化对城市中产阶层社会心态的引导与疏导。  相似文献   

13.
数字     
2016年中国中产阶层将增至1亿户日前,汇丰发布的一项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中产阶层2006年约达3500万户,10年内该数字将成倍增长,到2016年该数字将增至1亿户。央企向国家分红比例明确  相似文献   

14.
社会稳定是社会各阶层成员的共同希望,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中产阶层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分层的产物。是政治稳定的保证。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中产阶层对公共治安有着独特的需求,同时也对国家公共治安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政府也需要做出相对的回应:通过制度化建设来回应;通过政府的治安政策制度来回应;通过政府的体系创新设计来回应,以满足中产阶层的诉求,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发达国家,社会收入分配基本呈现橄榄形结构,比较稳定。而在中国,由于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均较大,社会收入结构有人称之为"图钉型结构",即富裕阶层人数较少而收入占比却较高,中产阶层(笔者认为对中国这一群体称之为"中产阶层"比"中产阶级"更合适)人数也比较少,而中低收入群体比重过高。不过,这一现象正在被逐步改善:近几年来,收入差距开始收敛,中产阶层比重有所上升。不管这是经济转型的因还是果,总之都有利于社会及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意味着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但现实是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的发展面临着比重过低、中产阶层在收入分配中所处位置不稳定、升力不足等诸多困境。因此,扩大中产阶层必须多措并举、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统计主义陷阱,阶层研究必须置于社会生产导致的社会结构转换的大背景下才富有理论和现实价值。"中产阶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心区更新中出现的一种空间呈现和阶层演替过程。作为社会阶层研究实现空间转向的切入视角,中产阶层化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文化驱动、资金驱动和公共政策驱动。阶层转换主要表现为艺术家等先锋群体、金融服务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跨国新中产阶级人群侵入和替换工人阶级和低技术家庭居住地区的过程。在研究取向上则完成了从单一的"租差论""资本论""消费论""投资论"向全面整合的中产阶层化解释体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中产阶层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群体,广州是改革开放率先发展起来的城市,对广州中产阶层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在梳理了中西方中产阶层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分别从生活方式和社会阶层等级视角来划分中产阶层,选择生活方式成本推算法和社会阶层比例法界定广州中产阶层的收入下限与上限。其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中产阶层特征。研究显示,中产阶层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多从事第三产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与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居多,物质条件丰富,具有看重健康和关注食品安全、受全球化影响、注重质量与价格、赞同绿色消费的价值观,身份认同感、社区归属感以及幸福感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中产阶层在社会学中有着悠久的学术历史。它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被赋予不同的理论内涵和解释,并在政策层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中产阶层具有新和旧的分别,中产阶层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一些经验发现挑战了传统的阶层定义和分类。"新"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并在不同历史和语境下存在区别。通过梳理西方新中产阶层的理论讨论,本文考察了当代中国语境下新中产阶层的概念流变及其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许多中青年从业者成为中产阶层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国家和地区里,"中产阶级"是消费社会的主体、民主政治的支持者、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的拥护者,"中产"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与中国"小康"社会发展的结果"异曲而同工"。今天需要放下"中产阶级"的概念,来考察职业分野下中国社会消除社会不平等、实现全面小康之路。中国依据职业和生活状态,可以分为富有阶层一精英阶层一知识服务阶层—直接生产者阶层—贫困阶层五个板块。在"权力"和"资本"两个维度中处于中间水平的中小企业主和知识服务阶层,是我国"小康阶层"的主要部分(或称"核心中产阶层")。中国能不能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核心中产阶层能否和数量更为广大的直接生产者群体联合,有效地实现其与资本和强权的对话,保证社会公平,从而建设一个有"中产"、没有"阶级"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