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投票乱象主要包括"权力拉票""关系拉票""金钱拉票"找专业组织"刷票"等。要强化网络社会责任意识,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治理网络投票乱象,规范网络投票行为,引导网络投票向真实、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目前,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普遍面临治理理念、权力结构、供给方式等多方面的治理"碎片化"问题。面对我国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碎片化"困境,可以尝试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重新梳理与整合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的各要素,借助理念与工具的统一来整合社会治理能力;加快组织结构、权力结构与制度结构的转变来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完善运行主体、供给方式、服务流程的运作来重构社会治理过程,以有效弥补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碎片化"缺陷,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张兴华 《岭南学刊》2016,(4):104-10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关键。要有效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对当下中国社会分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下中国不良的社会分层导致中国社会结构的断裂、权力配置与行使的失衡,这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所在。应对这一难题,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五个层面提出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治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际社会科学界的一个新概念。它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是Governance,翻译成"治理"。国家治理,是相对国家政治基本制度安排而言,主要指国家在基本权力安排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使国家权力运行合法、顺畅、高效与得到社会认同的问题。国家治理的过程,就在于充分动员国家各个方面的力量,以多元共治激发国家权力体系、社会组织体系与市场结构体系的活力,并且促使三方积极互动,以便实现国家治理的预期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设包括优化社会结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等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优化社会结构侧重于"如何促进社会更好的构成"的问题,包括形成完整社会阶层构成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有的一定要有";优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比例结构,使社会各个阶层"该大的一定要大""该小的一定要小";畅通并拓展社会流动渠道,使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想动的一定能动"。改善民生侧重于"如何保障社会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线"的问题,包括摆正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消除与民争利的现象;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改善民生当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治理侧重于"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包括形成多样化的行动主体;以法治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充分协商;培育专业化的社会治理队伍。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事关"如何推进社会建设"的问题,包括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基础性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利益诉求;按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进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再分配。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基础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着多元复合的风险境遇,这对政府的社会风险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度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健全风险分配机制、建立风险文化培育机制、完善风险沟通机制;在政府组织行为管理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建立风险源头预防机制、构建协作治理机制、完善政府权力运作机制;在公众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建立和完善公众责任机制、居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行政权力发展的六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时代到来之际行政权力的六大发展趋势,即权力结构的扁平化、权力分配的均等化、权力行使的共享化、权力运行的透明化、权力约束的法治化和权力价值的人本化。作者认为,把握这些新趋势,才能保证行政权力公正、廉洁、高效、和谐地运转,从而实现人们追求良好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蒋健 《公安学刊》2007,(6):59-61,82
经济犯罪侦查中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制定"土政策"、消极执行公务、争夺办案权、滥用侦查权、直接干预办案等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地方保护主义是"囚徒困境"之下的选择方式,而司法权力的地方化、行政化则是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的催化剂,"熟人社会"则是地方保护主义滋生的温床。治理地方保护主义,应从利益分配层面、司法体制层面、执法层面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9.
从公正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影响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落后,因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治理理论本身来看,治理的一个目标就是公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构建,必然要以公正的价值和公正的制度为基础。在治理视域中观察社会公正,通过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社会公正,不失为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政府治理中政府公信力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影响"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逐渐地改变着政府治理的方式,"互联网+"对于政府治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传统的社会机构尤其是权力结构主要呈金字塔型,政府权力机构能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8,(6)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有助于化解基层矛盾、修补基层生态、巩固基层政权。面对农村基层治理理念"异化"、基层治理与社会结构"脱嵌"、基层行政权力"势差"、治理效益"损耗"的治理困境,应该从矫正治理理念价值偏差、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层面入手,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和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理论界大课题。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活力的要求,事实上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积极回应。然而,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学者多从经济思考,政治层面却存在人为窠臼阻碍。尤为突出的是,一谈社会权力,就必对应政府与社会的冲突,似乎只有从抗争中才能有社会权力存在的土壤。这显然源于对社会权力的误解。本文采用解构主义将一个整体概念拆分为若干个要素进行分析然后整合的方法,力图更细致地深入地探讨社会权力概念,以正谬误,以期未来。  相似文献   

13.
<正>权力分配的"统"与"分"这一矛盾体,在中国转型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历史变化与时代要求。传统层面上,在政府治理中"一统就死,一分就乱"的怪圈循环往复,构成一个始终困扰着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两难问题。中央和地方的平衡状态还未达到,所以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状态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我们应该设计一套稳定、成熟的制度,这套制度有更大的包容性,同时中央又应有更大的自主性,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应该呈现相对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汪业周 《传承》2007,(8):82-83
贫富差距问题既是当代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既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就应当从政治的视角来认识,从政治的层面来解决。从政治哲学的视野,贫富差距问题具有天然的政治逻辑。在当前,如何在公正理念引领下合理确定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权力边界是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政策设计的多层、嵌入式结构,提出政策目标和工具体系的三个层次:在宏观治理层面,政策目的是政府发挥元治理作用,执行偏好是网络管理体系;在中观政策体制层面,政策目标是确保政策整体性,执行工具是基于权力、市场和协作的混合工具;在微观技术层面,政策指标是政策的效果和效率;工具标准是间接性、非强制性和价值共享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政策设计的多层、嵌入式结构,提出政策目标和工具体系的三个层次:在宏观治理层面,政策目的是政府发挥元治理作用,执行偏好是网络管理体系;在中观政策体制层面,政策目标是确保政策整体性,执行工具是基于权力、市场和协作的混合工具;在微观技术层面,政策指标是政策的效果和效率;工具标准是间接性、非强制性和价值共享性。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08,(9):45+90-96
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分配模式向良云在《探索》2008年第3期撰文认为,公共危机的网络治理既是危机应对的前瞻性要求,也是我国现行的政策思路,而将其付诸实践不仅需要组织结构的重塑,更要求从更深层面上构建新的权力分配模式为之提供体制性保障。作为危机治理的长效社会  相似文献   

18.
尹德明 《新东方》2007,(9):16-18
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处理中央权力和地方民族区域权力的关系,不仅是这个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政治制度层面的体现,还是涉及到国家结构形式是采取"单一制"或是"联邦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实践的伦理追问是指导社会治理的前提。社会治理他者所指为社会和社会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据此有两个面向:一是需要考虑他者的需求,从伦理角度考虑治理行为的正当性,省思复杂社会治理关系背后的伦理意蕴;二是确证社会治理中多元社会主体的他者地位,承认他者的存在,与他者合作共治,并能够在社会治理过程为他者负责。社会治理他者伦理的基础在于社会诚信,实现目标是社会公正,具体涉及社会治理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商谈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在理论层面提供一种学科交叉的视角,实践层面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发生了从传统的"差序格局-伦理本位"到当下的"圈层格局-核心家庭本位"、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等转变。乡村结构表现为利益网络格局,而非简单的文化网络格局。乡村权力结构发生了从"权力的文化网络"到"权力的利益网络"的转型。乡村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转型促使乡村治理的转型,表现为治理主体多元化和组织基础利益网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