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行政审批二重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行政审批的私人性和公共性的角度分析其私人性成因 ,并探讨行政审批的公共性的合法归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行政审批权私人性扩大并覆盖了它的公共性 ,具有顽固地占有社会资源的倾向 ,这一倾向是行政审批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公共性是行政审批的本质属性和归宿 ,因此 ,应构建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的新的行政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相继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和“新公共管理”思潮对管理行政的价值中立提出了批评,各国的警察体制也随之开始了不同程度的职能改造。我国警察的公共行政在新时期也面临着双重的任务:一方面需要明确警察公共行政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又要超越官僚制的形式合理性和工具理性特征,一切以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以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为目的,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满意的公共安全产品。21世纪警察机关“服务行政”的核心就是公共利益,所突显的是警察行政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诉求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诉求作为一个突出的时代问题被提出来,根植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场域。市场经济的物化逻辑与现代组织制度设计的技术优势,促使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的缺失。诉求责任公共性的基本价值,重视政府社会管理的建设,这应是我国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坚持的基本方向。针对现代社会责任危机的实质与表征,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可划分为社会责任、责任制度规范以及政治公共责任三大基本层面。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具有共存性、规范性与社会性的基本特质。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诉求实现了对多元的个体性责任与同一的普遍性责任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4.
日本社会意识历经忠诚于天皇制、忠诚于企业和向个人化发展等阶段。从日本历史传统看,国家主导的"行政的公共性"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从作为文化的社会意识看,日本人传统的以协作团体主义为实质的"集团主义"存在于社会深层,助推了公共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西方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权威实践"到"循证实践"的继替式演进,这为正在寻找科学性与合法性、谋求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中国社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本文首先检视了循证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与概念逻辑,然后基于一个南通循证矫正案例,探讨了循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西方新兴实践模式之于中国情景的限度与价值。研究发现,循证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推进,还是一个行政主导而非专业主导、形式循证而非实质循证、模式探索而非模式应用的过程,这是它的实践限度所在;而它的可能价值则在于调适或重构了专业与行政、服务与需求、实践与研究这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个人与社会是公共性现实存在的基本形式,前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是自然的真正公共性,资本主义社会"虚幻的共同体"是虚幻的公共性,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真正公共性,构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核心内涵。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是其主要理论特征。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它启示我们: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前提;以彰显公共价值为最终取向;以确保公共安全为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理论在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与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论中皆具有重要的地位。哈贝马斯将"公共性"概念定义为一种政治文化范畴,并借助于批判公共性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确立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理想类型,藉此探求能以此种公共性为体现的未来社会之存在可能。马克思将公共性理解为一种哲学范畴,并将其纳入历史主义的分析框架之中。马克思指出,真实的公共性的最终实现,不应该指望其在精神领域之中自我生成,而应该通过改变财产的私有制度,终结这种制度所具有的隐蔽的压制,释放出被其所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并通过世界性的交往而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当契合于行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导向———体现公共性与服务性。公共性体现为行政组织与行政职权结构、行政功能、行政过程、行政理念的公共性,在形而上层面回应了政府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服务性则要求在服务理念、服务主体模式、服务方式、服务途径上加以落实,凸显了政府应当"做什么"和公民"要什么"的形而下诉求。  相似文献   

9.
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话语权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其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及社会作用的发挥。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份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渐渐丧失了公共性。本文将围绕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沿着话语实质、话语表达、话语生产的逻辑展开。首先从历史的视野考察青年知识分子话语权的实质与内涵,进而分析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表达及其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生产及其公共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通过对公共利益、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体等公共性核心问题的探讨,对公共性的本质与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分析,提出了人的公共性是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个性与全面、理想与现实为一体的总体性存在的观点,赋予了公共性以全新的哲学意涵,从而实现了公共性思想的政治哲学转向.这一系列研究不仅凸显了公共性思想在马克思政治哲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更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急信息公开是政府的职责,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准确发布、及时传播和适时反馈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上,政府必须紧扣事件动态,抢占话语先机;把握事发状态,掌握传播节奏;坦诚公开表态,满足公众期待;抚平公众心态,引导社会舆论;注重公众情态,赢得人民支持;恢复发布常态,消除各方疑虑。  相似文献   

12.
法制宣传教育即将完成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其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摆上国家决策的议事日程。从政治、经济、技术和人文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地追溯法制宣传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从国家发展的宏观视野切入分析法制宣传教育的现实状况,可以看出,"市场主导"是法制宣传教育未来发展之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战略行政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内在需要和需求呼唤学术界必须对"行政战略"进行思考。"行政战略"是一个自古有之的行政现象,且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但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行政战略"概念的提出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行政管理学研究领域。专门研究"行政战略"的学问就是"战略行政学"。  相似文献   

14.
杨英杰 《长白学刊》2021,(2):92-100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历史逻辑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均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理论逻辑则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要素禀赋及由此衍生的制度和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践逻辑则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管齐下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平稳形成,提供了更为基本的抓手和更为合理的预期。  相似文献   

15.
宣传工作是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方法。结合当前共青团宣传工作的现状与相关理论,从宣传理念和宣传方式等角度,系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共青团与青年组织的宣传工作方法,提出了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树立品牌、突出宣传文化等新时期团组织宣传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重新塑造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而新条例所塑造的制度环境必将会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产生重大影响。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新条例所塑制度环境,对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审理、审判理念和裁判思路做出相应调整,尤其对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裁判理由、合法性标准、类型化快速审理、行政与司法双重解纷、原告主体资格、法律责任主体认定、受案范围、主动公开、审查对象、审查重点等问题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以信息高速传递和信息终端无限为最主要特点,自由的网络舆论环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使得每一个个体深刻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网络时代下的公检法司机构不再隔离于高墙之内,而是前所未有地暴露于舆论的闪光灯之下,公检法司机构的司法裁判工作收到社会广泛监督,此种畅通的社会监督不仅对司法工作造成极大挑战,也是推进司法公开、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机遇,公检法司机构于此大环境下应革新司法理念,主动应对网络舆论监督,以更加充分地司法公开和司法宣传践行自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理念不断深化,制度不断完善,实践不断发展,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推动廉洁、高效、透明的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稳步显现。与此同时,从行政复议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依旧存在,掣肘着这项制度功能的发挥。未来,应当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权力运行这一主导功能,进一步推动加大主动公开力度,统一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政府信息公开重大问题的认知标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全面、便捷、有效的优势,以助力于政府信息监督救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良好施行和实践深化。  相似文献   

19.
电子游戏场所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治安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治理对策 :严格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电子游戏场所经营规范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根除各种“保护伞”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提倡健康的公众消费导向 ;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 ,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20.
李鉴修 《桂海论丛》2011,(2):115-119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赢得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任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赖于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文化构成了对外宣传的内容和背景,对外宣传又体现和张扬着文化。文化软实力在对外宣传中发挥效力,扩大影响,对外宣传也因文化软实力而丰富和生动。必须充分认识二者的关系,准确把握文化软实力视域中对外宣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文明对话与交流中,形成对外宣传新格局,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