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刘树生 《中国减灾》2014,(11):30-33
为保障《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有效执行,防止“纸上谈兵”,湖北省民政厅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认真落实“五有”“五建”等措施,不断提升预案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吴弢 《中国减灾》2014,(7):60-61
6月上旬,湖北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汛期救灾应急工作的通知》,对做好汛期各项救灾应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救灾应急准备,抓紧修订完善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08,(10):14-14
2001年5月,民政部在安徽召开全国救灾应急预案工作会议后,安徽省把规范救灾应急预案管理,作为提升全省自然灾害管理水平的突破口,进行积极探索。到2007年主汛期前,省、市、县、乡镇、村及社区救灾应急预案全部重新修订并以政府名义出台,基本建立了“纵向到底”的五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  相似文献   

4.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省总体应急预案》),现就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  相似文献   

5.
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预案是危机情况下协调处置行动的指导性方案,它给应急管理者提供了处置突发事件的"通用"方法和行动计划。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应急准备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制好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豫政〔2006〕8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全面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和《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豫政〔2005〕35号),提高我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要尽快建立覆盖全省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各市、县(市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  相似文献   

7.
应急预案是"预"的重要体现,也是连接"名"与"实"的桥梁。新的时代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依法治国"要求针对预案本身做减法,精准定位,立足现有资源规范应对工作。"自媒体"的发展要求针对预案内容做加法,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合理发布信息、处置舆情。预案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领导者危机治理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提升,预案体系的建设也需要人、财、物的持续投入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1,11(3):41-42
应急反应也称对灾害的响应,对于国家级和省级来说,这种响应主要体现在各部门在分别落实救灾责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对于地市级和县级政府来说,响应则重点是落实本级政府抗灾救灾的职责.反映在预案中,国家级和省级预案在响应方面更为原则一些,更侧重组织协调制度的建立,而省以下则应具体、详细,直接落实到人,落实到行动.   ……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大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和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国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民政部与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在2005年年底共同举办了“地市级领导干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对提高地市级领导的灾害防范意识和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建立高效快捷的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迫切任务。目前,《甘肃省突发公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面临"违法性"的困境和"虚化"的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是,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管理者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与之相匹配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应急管理及与之相匹配的应急预案体系等同起来,尚未从法理角度深刻认识到因高校应急管理与国家行政机关应急管理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从而需要一种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应急预案体系的现实。优化高校应急预案体系需要遵循相对自主性原则和依法行政原则。以此为基础,高校应急预案体系需要对分级制度、分期制度、救助性应急措施制度、限制性应急措施制度和保护性应急措施制度加以重新规定。  相似文献   

12.
预案体系包括: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五个层次已经编制完成: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的临近,2013年4月10日,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洛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洛政办〔2013〕48号)。此次出台的应急救助预案主要从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保障、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与细化。这对该市今后应对自然  相似文献   

14.
正豫政办[2017]141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11月21日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各类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有效、有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  相似文献   

15.
鄂民政函[2008]180号根据2006年5月22日省政府颁布的《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按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省设定四个应急响应等级,省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为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省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具体承担省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工作。为进一步明确省民政厅应急响应的工作职责,确保紧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制定工作规程如下:一、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为健全完善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推进救灾救助和灾害防范救援一体化衔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修订了《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23年2月8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现解读如下:一、《预案》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吉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相似文献   

17.
天心 《中国减灾》2006,(8):22-23
围绕着应急预案的实施和实现对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从监测到处置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关键技术和装备来实现。因此发展应急关键技术,建设应急平台,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强化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室: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全面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辽政发[2006]25号),进一步规范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设与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省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省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省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省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省政府专项应急预案。省政府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  相似文献   

19.
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介绍了近期中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情况。他说,农业部将全力抓好禽流感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完善禽流感疫情应急机制。根据国家应急预案,制定下发了《2005年秋冬季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以及实施  相似文献   

20.
苏政发[2020]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05年10月14日印发的《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废止。2020年1月20日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全面提高本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江苏省机构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