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连发生的"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等事件,显示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在教学管理上存在越界,忽视甚至损害未成年人的权利。受教育权作为公民基本的宪法权利,其属性包括自由、平等和人权三个维度。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使人成为自由的、独立的、有个性的主体。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排除教育行政和管理上的不当指挥、命令等权力支配对受教育权的侵害。防止忽视、歧视人格尊严的错误导向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罪犯作为人、作为公民仍然享有受教育权。但在工具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罪犯的受教育权更多地被理解为接受特殊教育的义务,而没有把罪犯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没有赋予罪犯受教育的自由。对罪犯受教育权的价值进行解读,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罪犯基本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入宪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对平等受教育权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保障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法律保障中立法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为了充分保障公民的这项基本人权,分析这种现状存在的原因并加以研究解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晓波 《传承》2008,(14):124-125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区之差异、城乡之差异,公民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极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现公民受教育平等前,给予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法律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公平、更有效、更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区之差异、城乡之差异,公民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极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现公民受教育平等前,给予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法律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公平、更有效、更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相似文献   

6.
追求平等:和谐社会中的受教育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教育权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作用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发展的动力,是其向上流动的前提。我国同世界各国一样,都在包括宪法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文件中规定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以及政府为此所承担的义务,并把它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当然内容。由于认识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我国社会中还存在着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应当在法的轨道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于天笑 《长白学刊》2005,(5):108-109
一、对受教育权"平等"的理解 什么是受教育权?首先,从权利主体而言,它应涵盖全体公民,即不分年龄、种族、信仰、政治经济地位,人人享有这一权利;其次,定义应当体现在由人类需要决定和支配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中,受教育权是现实世界人的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第三,受教育权反映在一国制定法中,是一项法定权利,公民是在法律之下享有这种权利(虽然有时法定权利只有象征意义,并不能全部落到实处).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受教育是全体公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的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8.
最近发生在西安的"绿领巾"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在老师看来是教育激励手段的事件在本质上则严重地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平等权。通过对受教育权和受教育平等权的内涵进行阐述,以及对我国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教育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宪法思路。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保障的国家给付义务研究之所以要基于经济发展的视野,有三点理由。首先,学习机会权的不平等、学习条件权保障的乏力和高校专业结构与经济部门结构间的不协调性等现实问题,对受教育权保障的方式和手段提出了重重质疑;其次,传统教育领域的理论,无论是法哲学视角的权利义务论,还是民生政策视角的教育事业论,抑或是经济发展视角的教育效益论,虽然它们自身都为受教育权、国家义务以及受教育权保障的经济视角铺设了坚实的底基,但同时,由于研究的"封闭性"导致其通病在于缺乏对受教育权这一权利本体的关注,从而也难以建构起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权利保障观;最后,该视角的选择也是受教育权、国家给付义务和经济发展三者间辩证逻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受教育权保障的公平性及其对应的国家给付义务的效率性"共赢"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丁婷 《理论月刊》2003,(7):71-72
本文对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从法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当前只能实现相对的平等;反向歧视是平等权利的要求;在教育领域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11.
陈禹名  李玉雄 《传承》2014,(5):132-133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政策从出台到完善再到推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向"现实权利"又迈进了一步。但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仍受到各种门槛以及市民心理排斥的限制。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强化法律履行的过程监督,营造有利于进城务工子女社会认同的社会舆论,以更好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2.
金海 《理论月刊》2008,(8):91-93
高考移民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话题,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公平受教育权上的争议。受教育权对于一国公民的发展以及完善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和公平的平等权,政府对于公民权利的实施负有义务。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 《人权》2007,(6):4-10
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是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内容,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本刊记者就近年来中国如何改善少数民族民生状况,保障少数民族生存权和发展权、受教育权、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采访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现将访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自由、平等、民主等都是自由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本文集中分析了马克思对自由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马克思认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平等是交换价值基础上的自由平等,实质是物的限制下的自由平等,它是以确立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为其实现方式.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对于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由和平等的优先问题是历代法学家争论的焦点。在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上,德沃金试图调和二者,将自由和平等两种美德合为一体。德沃金所主张的资源平等是有条件的,其前提是一个开放的自由体系。但是如果一定要分出价值高低,那么德沃金主张平等优先于自由。  相似文献   

16.
自由和平等的优先问题是历代法学家争论的焦点。在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上,德沃金试图调和二者,将自由和平等两种美德合为一体。德沃金所主张的资源平等是有条件的,其前提是一个开放的自由体系。但是如果一定要分出价值高低,那么德沃金主张平等优先于自由。  相似文献   

17.
袁世斌  江俊文 《求索》2012,(8):249-251
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注重对受教育平等权的保护,受教育权在绝大部分国家既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教育立法规定的普通权利,然而,近年来,我国有关教育平等权方面的争议越来越多,在法治的背景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从宪法学视野探讨教育权平等问题,并提出了教育平等权宪法保护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少洪 《传承》2011,(30):58-59
残疾人教育是改善残疾人状况、提高残疾人素质的关键手段,也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根本保证。但是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的机会少,程度低,受教育的水平整体滞后。本文在分析残疾人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构想,以维护残疾人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和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确定受教育权的性质是切实促进和保护该基础性权利的前提。本文从受教育权性质的历史演变过程、国际人权法文件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表述等方面对受教育权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不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20.
价值理念内在地蕴涵着鲜明的目的性与超越性。自由与平等作为人类理想的价值追求,是价值的目的性与超越性的本质显现。人们对自由与平等的诉求就是对于价值的目的性与超越性的追问。自由与平等(尤其是平等)问题在我国备受关注,这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从而导致对平等、公平和正义等价值追求受到普遍关注直接相关。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而深化改革拓展自由与平等的凸现路径无疑是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