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一种商业姿态,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内在的需求和自觉行动。要深刻地认识这一点,需要在理论上对企业性质进行重新认识。1.企业身份的双重性:法人企业与公民企业。党的十四大之后,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确立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法人地位。但现代企业并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它不仅以社会存在为环境,同时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存在和发展。它在生产性消费和经营活动中对社会环境、文化、道德的影响,比自然人公民要大得多。因此,法人企业必须承担起另一个角色,即公民企业。中国企业作为市场…  相似文献   

2.
未来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的目标应该是:以和谐社会为基础,以利益协调为导向,以协商对话为机制。未来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党委坚持方向管理,政府完善公共管理;企业改进民主管理,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公民积极参与管理,全部主体合作管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实践》2005,(5):36-38
在长期的发展中,摩托罗拉公司和许多杰出的企业一样,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在现实世界中,恪守企业公民原则的公司能够和社会各界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伙伴关系;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有利于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在消费者心中拥有良好的形象。在当今的世界,企业和社会是鱼水的关系,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是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企业。企业之所以为企业,就在于它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对社会有益的企业才能长期持续发展。这就是摩托罗拉的“企业公民观”。  相似文献   

4.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公民之一。因此,企业要像作为法律主体的公民一样,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企业有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在实践中积极履行作为公民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实施符合道德及法律规范、有利于人类、社区及环境的发展战略。企业公民实践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健康状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每个社会公民个体的和谐,而每个人自身和谐的关键又在于心理和谐。当前,企业改制、结构调整以及医疗、住房改革等不断触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可能导致一定的抵触情绪。如不及时化解必将影响企业稳定,且直接关系社会的和谐。如何化解热点,笔者以为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是越南政治革新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公民社会"构想主要包括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言论自由、改革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建立社会反腐败体系等内容,"公民社会"建设将对推进越南政治革新向民主化、法治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加速同质性、整体性社会的解体,促进社会阶层的分化;为公民社会契约文化的生成提供土壤;激活人们的物质利益欲求,并为其提供空间和机会;强化公民社会的自主性品格;造就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社会反作用于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蕴藏巨大的就业潜力;规范行业行为和稳定经济秩序;推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反对和规约"市场偶像化"。  相似文献   

8.
“阳光行政”:公民社会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善  蔡克文 《前沿》2010,(8):35-3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为我国公民社会的"阳光行政"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意义上说,"阳光行政"必然成为公民社会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意和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社会的改革开放催生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加速成长。当下公民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客观困境,共同呼唤着公民社会从内部结构、外部资源、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其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的理性认知。它是一个人由自然人转变为公民的显著标志,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是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作为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制度性保证,明确界定了国家对公民的福利。但福利国家困境却模糊了福利制度与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系,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缩减福利功能的同时更是构成对公民社会权利的进一步恶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理论重新考察福利国家的起源和困境,在"超越左与右"进行福利改革的同时,将公民社会权利嵌入到更广阔的社会框架中,赋予其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包含了对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改革。中国法律体系的实质改善需要公民意识的改变,需要为官员树立新的激励机制,也需要强化公民和律师的角色。法律当然可以是执政党更有效地治理国家的工具,但它也应该是公民在一个复杂和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伸张自身权益的"武器"。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国家与善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湘莲 《湖湘论坛》2007,20(1):63-65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管理过程.公民社会是善治的基础,没有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不可能有善治;反之,公民社会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善治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并推动了善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一、意大利意大利公民教育的目标是由教育部于1955年(小学改革)和1958年(中学改革)逐步规定下来的,当时公民教育列为历史教学课程的一部分。一般说来公民教育的目标是由对社会生活的兴趣、积极负责地参加社会生活以及对公益活动的社会价值的保障而建  相似文献   

15.
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办非企业单位得到迅速发展。加强党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领导,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构建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合理化的持续历史进程。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国家权力公共性的回归,这为现代国家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改革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操控社会的基本格局,公民社会发育、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展开,推动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欧洲政治中出现了政党与公民社会相互转化的趋势。政党的公民社会化表现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行为取向的议题化、民主模式的参与化等三方面。公民社会的政党化主要表现为公民社团在组织制度化和议题扩展之后直接以政党的身份进入政治领域。未来来看,欧洲政治中政党公民社会化的程度可能要远远低于公民社会政党化的程度。政党可能会吸收公民社会的某些沟通方式和社会动员技巧,而并非完全转变为公民社会的松散政治模式。而公民社会政党化则可能成为未来欧洲政党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公民教育的变革客观上已形成与公民文化的协同响应机制,在特定背景下公民文化的维系和发展要求公民教育调整教育理念、目标和方式以适应经济社会的结构调整或迎合社会思潮;而公民教育的变革则推动公民文化的延续或变迁。美国公民教育史上存在三次改革,从20世纪前注重"价值灌输"、20世纪上半叶以课程为中心的探索,发展到20世纪中期以后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重视公民参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每次变革都驱动着公民文化的变迁。揭示美国公民教育对公民文化变迁的作用和规律,可以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卢倩 《淮海论坛》2012,(1):21-24
公民是社区事务管理中最富有活力和创新的部分,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参与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核心和本质要求。阿恩斯坦认为公民参与是一种方法用以促进社会改革,使人们能够分享富裕社会的资源,它既要求对权力和资源的重置以及弱势群体给予重视。也强调公民在分享信息和参与决策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从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公民社会本质上是走向平等、民主和法治的社会,推动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最为直接的力量是渗透着宪法精神的民主财政和法治财政。引导农村走向公民社会的财政对策是:推进农村财政改革,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推进乡村民主建设步伐;积极推行财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