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一些政治理论中,不断有学者探讨威权主义,并将之与我国的社会政治模式相关联。威权政治是集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过渡与中介,其特征是强化社会稳定、扩张政府权力及矮化公民权利。反映在刑法解释层面,就是表征严刑峻法的价值趋向,具体为降低犯罪门槛、扩大处罚范围及加大处罚力度。威权主义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秩序保护效应,却是以挤压公民权利空间为代价,更是对社会自治的漠视。由此,需在司法解释当中平衡威权主义与社会自治的关系,在维护社会秩序时需要关注公民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祺 《新东方》2016,(4):74-77
新加坡的政治结构曾一度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威权政治的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愈加多元的新加坡,如何在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区间内选择一个均衡的位置,是对其政府与政党的一个考验。在李光耀逝世一年后的今天,人民行动党仍是新加坡唯一执政党,在国内的政党竞争中仍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其余23个政党也在不断发展,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开始思考推行全面两党制的优点。新加坡的政治格局还会笼罩在李氏威权下多久?这样的格局是否还会带领新加坡不断开拓更好地发展方向?相信这不仅是值得新加坡政府深思熟虑的问题,更是许多借鉴着新加坡模式的国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郭榛树 《岭南学刊》2008,(5):124-128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够坚持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人民的选择权促使人民行动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卓有成效的执政能力建设赢来了一党独大的地位,以党控权与以权制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威权主义体制,但威权主义体制的高绩效并不能改变未来新加坡政治的民主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季艳 《理论月刊》2014,(4):179-184
墨西哥政治制度奠基于1917年宪法,宪法规定其为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国家。然而墨西哥政体运作并未完全遵循宪法的设计,反而成为"完美独裁"的威权体制。威权体制在维持70年后于2000年实现了政权更迭,从而转型为民主政权。历时12年后,墨西哥实现了二次政党轮替,民主初步巩固。然而从墨西哥13年的民主经验来看,民主质量显得并不完美,贫富分化、毒品暴力等社会问题突出,民主并未带来良政。  相似文献   

5.
李立 《统一论坛》2011,(1):51-53
台湾的政党政治源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实行的威权体制,最初经历了蒋氏父子时期国民党"一党独大"、"以党领政"、"以党领军"、"以党领社"的"党国一体"威权体制;进而走过李登辉执政时期政治转型、国民党分裂、党外组党、  相似文献   

6.
韩国从威权政治体系向民主政治体系转型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基督教的影响、政治精英的战略选择、外部势力的影响、示范效应、合法性危机等。同时韩国在民主转型巩固时期也面临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军部势力的强大阻碍民主权力的发挥、政党制度化水平低影响民主进程的深化、地域主义的存在制约民主结构的形成、财阀规模的膨胀危害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这次台湾大选,受到海峡两岸、港澳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甚至港澳地区还有选举观察团赴台观选。选后,许多人尤其是大陆部分民众高度肯定台湾民主选举以及蔡英文败选感言的民主风范,有人还将台湾视为华人社会的民主政治典范,极尽称颂与羡慕,甚至有人称会对大陆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可否认,台湾已从威权政治时代,迈入了民主政治时代,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往往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归入为"一党制""党国体制"和"威权体制"等范畴,这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种误解。应该看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的政党政治过程和政治效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体现了不同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特点,属于一种新的政党制度类型,实现了对西方政党制度的实践超越,在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万悦容 《人民论坛》2011,(12):58-59
自泰国改制至他信执政,泰国非政府组织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的非政府组织因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分别呈现出"救济式""、自助式"、"政治参与式"、"安抚式"、"多功能式"以及"网络式"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源自国际、威权以及公众社会的三股驱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的"官场内生腐败"现象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联动性的内生拓展型权力腐败。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全能主义"中央威权政治逐渐式微,全民政治动员性的国家意识形态逐渐淡出,一些地方政权中滋生出"腐败了的既得利益集团",并且正在向群体化、集团化、规模化、半公开化大面积扩散的趋势发展,衍生出一种具有封建社会政治色彩的地方政治庇荫制关系。最终将形成一个能左右当地官场政治生态、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方性权力实体"。这种家族化、帮派化、圈子化的地方政治退化现象被称为中国式的"地方政权苏丹化",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  相似文献   

11.
东亚威权政治体制下,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是典型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国家掌握了社会中绝大部分资源的支配和控制权,建立强政府行政体制,通过诸如社会团体非政治化、国家社团主义甚至包括暴力在内的可能的手段对社会进行强控制,使国家的权力和自主性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12.
台湾威权政体的转型是各种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策略互动的结果 ,是执政党领导人在内外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下 ,基于对转型成本的计算作出的“理性”策略选择。其动机 ,在蒋经国时期是为了维持国民党的执政优势 ;在李登辉时期则是为合法化和扩张其个人的权力和权威 ,以及实现其“台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卡斯特罗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在于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参政议政的愿望。古巴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人民高效的政治参与。卡斯特罗指出国家政权属于人民、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必须调动人民的政治热情和当家作主的自觉性、责任心。为完善古巴民主制度,卡斯特罗不断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探索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实现方式。在实践中,古巴经历了60年代对直接民主的追求——70年代代议制民主的确立——90年代后对参议制民主的探索过程。古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日益走向规范和科学。  相似文献   

14.
台湾威权政体的转型:策略互动、成本计算与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威权政体的转型是各种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策略互动的结果 ,是执政党领导人在内外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下 ,基于对转型成本的计算作出的“理性”策略选择。其动机 ,在蒋经国时期是为了维持国民党的执政优势 ;在李登辉时期则是为了合法化和扩张其个人的权力和权威 ,以及实现其“台独”理念。  相似文献   

15.
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一种基于民主化序列的分析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转型即政治体系的民主化,一般遵循威权政体崩溃、民主政体创设、民主政体巩固三个序列阶段。韩国政治转型较为完整地遵循了这样一个民主化的序列范式。经由民主化转型而实现民主的韩国,其民主政体的巩固正在步入由消极巩固向积极巩固的转进过程中,这其间既要求宪政结构的优化,更要求建构起对新的民主制度起支持作用的政治文化。市民社会可以提供这样一种介于并融通个人与国家两个政治主体的中间阶层和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6.
郇雷 《长白学刊》2015,(1):33-40
民主机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特定社会的经济不平等现象?经典民主理论认为,经济不平等与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相互排斥的。一方面,规模性的经济不平等会导致威权政治,从而阻碍民主转型的发生;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促使民选政府为了吸引选民选票倾向于实行有利于多数穷人而非少数富人的社会再分配政策,从而调节经济领域初次分配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间的经济不平等问题。经典民主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公共选择学派关于公民投票理性的分析;二是民主巩固学者基于社会阶层行动策略的政治博弈分析。现实政治的变化却表明,公民普选权的扩展并未有效遏制经济不平等的增长,这客观上挑战了经典民主再分配理论的可靠性,也为我们重新思考民主政体下的政治经济互动关系提供了经验条件。  相似文献   

17.
问责是以归因为基础,以课责为关键的反映问责人与责任人控权关系的机制。在学理上,官员问责存在职责交叉难题、责任归因难题、多种惩罚逻辑的课责难题,本质上是复杂治理形势与民主政治要求之间张力的产物,是全球公共行政现象。但西方学界对中国官员问责制存在两种话语霸权:一种社会中心主义问责观聚焦于选举政治上,关注于选民在问责上的主体地位,忽视国家自身的归因需求和课责能力,称中国没有问责制;一种中国威权主义问责观聚焦于课责机制上,认为中国威权国家政体“无需”和“无力”课责,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攻击。面对西方的问责话语霸权,国内问责研究需批判意识形态攻击,并摆脱理论贫困,从实践中挖掘中国官员问责特殊性,从理论上提升中国官员问责解释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刘和林 《求索》2008,(9):111-112
文章从社会文化大背景研究的视角,通过分析威权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指出威权关系是性别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针对两性在文化交往中因威权而造成的文化差异,提出在社会文化交往中应重视性别差异产生的影响,增强两性交际中的有效性,以达到两性和睦相处,和谐交往,共同构建人类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的出现,是中国农村上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迁中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型民主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中重构农村和谐秩序的一种尝试。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虽然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但是民主建设一直充满坎坷。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既能为社会认同且符合民主真义,又能获得国家支持的民主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而村民自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能够使政治民主化在农村先行一步,成为现阶段中国民主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一、民主的基本要求与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民主从一开…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西迪布宰德县的警察们恐怕绝没想到,他们对26岁失业青年、水果小贩巴济济的一次粗暴"纠违",竟给全球政治版图带来至今方兴未艾的巨变,一个又一个威权政体在这场巨变中或摇摇欲坠,或土崩瓦解。一系列强人政权倒台后,留下的是政治权威的废墟。有观察家看到了自由民主的曙光,但现实情况却更加复杂。面对2012年的选举,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威权转型将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