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把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性别理论是妇女运动发展和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关注男性与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和两性不平等问题,并由此深入揭示了这种差异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根源。社会性别理论的价值追求在于从两性平等开始的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这一理论在西方的思想界、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西方,社会性别理论对公共管理知识界和实践界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已深入到政府的各项政策实践和管理活动之中。但在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对社会性别理论这一重要的社会观念和分析工具还了解不多,因此,有必要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我国公共管理的视野并对之加以消化和运用。本文在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社会性别理论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我国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本土化和主流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红杰 《前沿》2010,(16):197-200
当前我国男女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这对于男女性别的平等及女性就业公平和个体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中传统性别文化形成的社会性别排斥、用人单位出于用工成本最小化和劳动力使用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考量以及作为主体的女性其自身价值观念、人力资本和就业选择与男性的差异等。缩小就业中的性别差异,应首先在观念上转变社会性别排斥,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其次健全妇女权益保障,在制度上促进两性平等。另外,还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女性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聂琴 《思想战线》2003,29(5):50-53
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事实,教育是女性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人"从而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关键,但在男性中心文化灌溉下的教育,并不会产生出真正的两性平等。所以,应当通过新的女性教育来实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一些政治理论中,不断有学者探讨威权主义,并将之与我国的社会政治模式相关联。威权政治是集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过渡与中介,其特征是强化社会稳定、扩张政府权力及矮化公民权利。反映在刑法解释层面,就是表征严刑峻法的价值趋向,具体为降低犯罪门槛、扩大处罚范围及加大处罚力度。威权主义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秩序保护效应,却是以挤压公民权利空间为代价,更是对社会自治的漠视。由此,需在司法解释当中平衡威权主义与社会自治的关系,在维护社会秩序时需要关注公民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瑛  董葵 《中国妇运》2003,(7):30-31
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追求的目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也是一个严肃的实践课题:我们理解的男女平等是妇女在人格尊严上与男性一样被尊重、重视,是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是在社会生活中更多地体现基于性别差异之上的公正、公平和自由选择。这样的男女平等在其运行和推  相似文献   

6.
根据一项随机样本电话调查的部分受访对象的相关数据,探讨澳门青年上网行为的两性差异。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澳门两性互联网使用率相当接近,但在其具体上网行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上海两区6家三资企业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障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上海三资企业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领域劳动权益保障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机制,从社会性别视角挖掘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中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探讨并提出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中保障劳动权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青年适应性问题,有必要分析城市青年的人力资本是如何影响桥梁社会资本的,并研究婚姻可能会对此产生的影响。分析发现,青年的桥梁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是完全通过人力资本发生的;尤为重要的是,婚姻在人力资本对桥梁社会资本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篇导论性文章,本文旨在促进社会变迁——与本地、国家和地区层面全球化进程相伴随——研究中强调社会性别中心位置的变革性学术和研究。本文的六个主题相互关联,都将全球化视为一种社会性别化的现象,并研究社会性别如何现身于全球化逻辑之内,以及如何被嵌入到全球化的过程和结构之中。这些主题考察了全球化如何塑造了社会性别化的制度;在男女两性资源获得和控制、价值观念、自身认同、选择、角色行为和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方面,全球化是如何建构社会性别的;全球化如何影响男女两性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主题也将全球化的辨证关系解释为对男女两性产生纷繁影响的全球及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之间冲突性互动的结果。全篇的重点在于提出有效的社会变迁策略。  相似文献   

10.
和谐女性主义:人类性别观念的历史性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潇纯 《求索》2007,(9):60-62
和谐女性主义,本质上就是人类的和谐性别观。和谐女性主义承认差异,认为这种差异正好是两性和谐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性别差异是生理变化的结果,性别地位的差距则是历史文化作用的结果。随着造成这一差距的历史因素的逐渐消除,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挡的历史趋势。未来的女性主义要面对的是:探索和倡导两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中男女和谐相处的原则,使新的一代男女携手走向和谐幸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这个以“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对于妥善协调基于性别差异的利益关系、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向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从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巨大发展,男女两性不仅享有法律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实际的受教育机会也日益平等。但是,在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基础教育领域的性别差异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还没有完全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新的问题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出现。本文采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从基础教育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内容以及教育结果三个层次上来讨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力图从教育公正以及性别平等的角度来说明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中,相当数量的女童的受教育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本文建议,要从政府、家庭以及教育系统本身着手消除基础教育体制、观念以及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农村妇女发展与闲暇时间的性别不平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常生活领域里的不平等,是社会性别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闲暇时间是一种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是男女两性应该平等拥有与享用的权利和资源。随着农村妇女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时间已成为影响她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目前在农村,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和不平等现象十分明显,其差异不仅是闲暇时间总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闲暇生活质量与闲暇机会、闲暇心态的差异。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质量,已成为制约她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佩环 《长白学刊》2011,(3):145-149
丈化交往需要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选择决定着文化交往的实现状况.文化交往中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文化选择使文化交往的实现呈现出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的趋向.在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的对立统一中,文化交往最终将实现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追求的目标,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也是一个严肃的实践课题。我们理解的男女平等是妇女在人格尊严上与男性一样被尊重、重视,是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是在社会生活中更多地体现基于性别差异之上的公正、公平和自由选择。这样的男女平等在其运行和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三个重要的支点:制度公正、文化认同、主体觉悟。 制度公正决定了男女平等的起点和基础。所谓制度公正是指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日文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中国各类史书中 ,都记载着一些从日本远度重洋 ,“冒万里而至者” ,其中不乏来华学习者。他们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为中日文化交往所起的重要作用 ,将对跨国、跨民族文化教育交流研究 ,对今后开展国际合作留下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随着权力机构性别失衡问题政治敏感性日益提高,欧盟一些国家开始运用法律以及法律之外的制度来平衡公共政治领域的性别比例。欧盟国家参政中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法律调整,保障了两性平等参政。为了实现两性平等参政,在法律制度进行变革的同时,对相应的选举制度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在适用配额制时,各国的具体情况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选举制度和配额制必须紧密配合,不能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18.
陆建民 《中国妇运》2003,(11):34-37
谈及社会参与中种种性别差异时,人们往往归咎于女性素质偏低。然而当我们从人力资本角度来剖析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时却发现,个人、家庭与社会在教育第二次投资上的性别偏好对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差异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日文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各类史书中,都记载着一些从日本适度重洋,“冒万里而至者”,其中不乏来华学习者。他们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中日文化交往所起的重要作用,将对跨国、跨民族文化教育交流研究,对今后开展国际合作留下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其对两性、婚姻、家庭的看法和行为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学生的婚姻两性观的抽样问卷调查(2002),概括出当前中山大学大学生主要的婚姻两性观的情况及特点,并在与十年前(1992)所作调查的纵向比较和与同时间次开放地区、后开放地区的横向比较中,观照十年来在社会伦理转型以及公众道德观念变动不居和现时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开放地区大学生婚姻两性世界观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向,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婚姻两性教育实效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