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祥 《岭南学刊》2006,24(4):82-86
我国社会具有重视人际关系的传统,人际关系网络及其规范是社会资本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基本内容。目前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我国社会关系的特征;二是社会关系网络与海外华人企业发展;三是社会网络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发展。诚然,学者们将我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作为“资本,”来分析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过于单一。这一单一视角的研究在应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伴随社会转型出现了现代社会的结构变化。其重要表现就是“社会中间人群”的形成和凸现。社会中间人群的存在 ,有效地防止了社会两极分化 ,极大地减轻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摩擦和利益碰撞 ,削减了社会张力。社会中间人群的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 ,社会中间人群将会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3.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治思想曾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它的核心是教人修身律己、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充当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黄璜 《传承》2013,(9):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多元与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相一致,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也在发生着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和跃升。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延续了30多年,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活力令世界瞩目。在中国经济的列车上,中国电力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着强大的动力之源,其自身也在悄然发生着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8.
黄璜 《传承》2013,(7):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海生 《前沿》2013,(12):125-126
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管理主体单一,政府在管理中的任务过于繁重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政策与社会预期——兼论中国社会政策的品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政策是实现社会预期的必要手段,社会政策可以弥补和纠正经济政策的不足,也有助于社会预期的实现。西方国家通过社会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促成中国社会预期的顺利达致,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是尤为重要的。有效的社会政策所具的品格体现着公民身份、强制性、公正性、公民参与以及历史时空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三个标志性的阶段性特征。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种种复杂多变的不稳定风险,尤其是五种不稳定因素正处于从潜在风险向公共危机转化的临界点上。当前的社会体制改革存在五个方面的缺失。社会管理创新需要顶层设计,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公正相结合、社会公共治理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马丽娟 《前沿》2006,(4):217-221
中国经过二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层已经出现,中产阶层的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共同演进,中国的中产阶层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特征,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产阶层的出现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中产阶层的壮大不仅有利于缓解经济社会矛盾,而且有着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卫 《长白学刊》2007,(5):137-138
鸦片战争不但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使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偏离了原来的历史轨迹,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而鸦片战争的结局则决定了资本主义在中国注定是短命的并带有浓厚的附属性,预示着领导完成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必然落在了即将诞生的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  相似文献   

14.
权利与权力:对话时代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是当下中国的重要现象,也是众多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重要推手。从臣民、顺民到公民,这条日渐清晰的发展主线,既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昭示着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人心所向。但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还存在着许多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因素,可以说中国社会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风险。有风险就要有保障,没有保障就没有和谐。建国以来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建构"社会中国":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中国"为视角,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和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改革阶段、1980~1990年代的改革阶段、2002年以来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国家在社会福利和服务中的角色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国家垄断",到改革开放后的"国家退却",再到"国家再临"的演变过程,从而使我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由二元"社会中国"到三元"社会中国"再到"福利地区".在新世纪,面对经济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种种社会问题,中国开始强化国家在公共福利和服务中的角色,出现了社会政策的急剧扩展,新的社会政策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但是,统一的"社会中国"的图景依然模糊,"省域公民社会身份"的形成或是破题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付开镜  董坤玉 《传承》2013,(10):118-119
质朴的中国农民用辛劳和节俭支撑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息的步伐,勾勒出当今中国的强盛画面,然而他们却忽略了自身的发展,尤其在社会心态方面滞后于社会前进脚步。中国繁荣、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农民阶级这块短板,这块短板提升速度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文明程度,而农民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是社会心态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百年来的中国,时时刻刻处于中西交汇、新旧冲突之中,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图景浓缩在近代中国这一特定时空之中,对百年来的社会思想造成颠覆性猛烈冲击,持久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黄刚 《桂海论丛》2012,28(2):54-5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有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截然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突出建设的社会性、强调治理的公共性、关注需求的日常性、关涉布局的综合性。这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日益凸显出来的基本特征表征着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专业化和自主化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中国的历史学面临着科学化的任务。很多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但由于种种原因 ,没能完成这一任务。只是到了 1930年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出版后 ,中国的历史学才开始步入科学化的轨道。对此 ,人们鲜有论及。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