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在风险社会中,人们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我们将这些自然原因产生的灾害以及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统称为灾难。其中,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儿童群体由于缺少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在灾难应对和救援过程中成为最容易遭受损伤的受害群体之一,同时也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政府部门应给予灾难中儿童的救护工作更多关注。灾难中的儿童救护,是指在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等造成大面积人员受灾的灾难时,针对低龄(12周岁以下)儿童开展的医疗、转移、看护等保护措施。需要指出的是,灾难儿童救护的对象界定为低龄儿童,是由于两方面原因:第一,在灾难救护方面,在心智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低龄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灾害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年龄越低,开展相应的保护措施难度越大;第二,随着认知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大龄儿童对灾难的危害认识清楚,具备一定的避险常识,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张越  黄雪洋 《中国减灾》2012,(17):34-36
在风险社会中,人们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和事故,我们将这些自然原因产生的灾害以及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统称为灾难。其中,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儿童群体由于缺少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在灾难应对和救援过程中成为最容易遭受损伤的受害群体之一,同时也影响他  相似文献   

3.
正灾难中,儿童是脆弱群体,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一方面,要保护儿童面对灾害时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另一方面,也需保护儿童减灾教育的参与权。儿童减灾教育的开展,使儿童深度地参与并融入防灾减灾,提高知识和意识,在灾害中保护自己,同时影响整个家庭。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灾害教育仅仅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人对于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十分肤浅,尤其是灾害发生前的防灾意识、灾害发生后的自我救助能力严重不足,造成许多本来可以避免或者可以尽量避免的灾难,损失却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蝉鸣的夏季,儿童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一幕幕的悲剧总会让人心痛。不仅仅是溺水,面对突发的山洪、地震、泥石流等一系列灾害,儿童通常也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由于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影响,甚至会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让他们远离灾害,生活在充满无忧无虑的欢笑与快乐的世界中,守护他们的金色童年。而作为坚守安全底线的防灾减灾工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在抗击灾难、救助生命的过程中,很多人因为在被伤害的最初时间未得到有效救护而失去生命。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提高公安民警应急救护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公安民警和公民造成的伤害,公安机关应加强应急救护培训。通过  相似文献   

7.
王清 《中国减灾》2011,(4):52-54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不断遭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也面临着恐怖活动等人为灾难的威胁。频繁发生的灾害摧毁了原来的卫生医疗设施和救助能力,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迫使许多国家纷纷组建灾害救援体系——特别是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灾害引起突发的、当地卫生保障能力无法实施而造成人员伤害严重时,动员必要的卫生力量并将其组成严密的救援网络,  相似文献   

8.
开展城市人为灾害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开展城市人为灾害研究刻不容缓人为灾害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城市,尤其大中城市,由于人口密度高、工业发达、技术先进,一旦发生人为灾害,其危害程度与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如前苏联核电站泄漏事件,日本毒气事件,印度化工厂毒物外泄等,均系举世震  相似文献   

9.
儿童与灾害     
朱梓郁 《中国减灾》2013,(5X):58-58
<正>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保证儿童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前提。但是,儿童也是脆弱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还不具备面对灾害的能力,因此,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儿童往往易被看成受害者。2008年的汶川地震,仅四川省就死亡了4000多名学生。2011年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发生了一起校车事故,导致15名小学生死亡,8名学生受伤。而在干旱的西南地区,儿童连日常的饮水都无法保障。儿童在灾害面前,就只能成为受害者吗?当然不是,儿重一样可以对防灾减灾作出  相似文献   

10.
自我防卫能力是指公安民警在执行警务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中实施自我防护,免遭不法侵害的技巧和能力。公安民警自我防卫能力偏低的原因:缺乏自我防卫教育和培训,基本技能较差;机关领导自我防卫意识不强;缺少必要的物质保障。对策:增强民警的自我防卫意识;加强基本技能和实战运用训练;规范自我防卫行为;优化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1.
乌格 《中国减灾》2010,(5):28-29
在经济建设、科技文化、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愈加热爱和珍视生命”。而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以及两者叠加造成的灾害事故,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受到严重的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面临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2,(9X):26-28
<正>灾害对女童、男童、青少年、妇女和成年男性等不同人群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些人群应对灾难的能力也各不相同。灾害的发生有可能会加剧不同人群中早已存在的差异,导致弱势群体面临更少的资源和机会,更难从灾害中恢复。因此,在减灾、备灾、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等灾害管理各阶段中,充分考虑最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最弱势群体的参与以及提高最弱势群体应对灾难的能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给我们造成的创伤仍历历在目,自我救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导致伤亡损失惨重的情况令人痛心。如何通过有效的社区减灾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居民防灾救护知识,提升居民防灾减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良好成效。自2009年起,在每年5月12日"全国  相似文献   

14.
王清 《中国减灾》2011,(7):52-54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不断遭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也面临着恐怖活动等人为灾难的威胁。频繁发生的灾害摧毁了原来的卫生医疗设施和救助能力,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迫使许多国家纷纷组建灾害救援体系——特别是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灾害引起突发的、当地卫生保障能力无法实施而造成人员伤害严重时,动员必要的卫生力量并将其组成严密的救援网络,为受灾伤病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保障,控制灾后疾病的发生和流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和社会物质造成危害的自然社会事件,给城市带来灾难和经济损失。为建立和完善城市总体综合防灾体制,抵御各类城市灾害并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各地开始探索应对城市突发灾害的应急管理方式,其中修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减少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一项重要举措。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各地因区域或局地强烈降雨引起的山洪泥石流或城市内涝灾害等造成的人员伤亡众多,经济损失巨大。这些灾难的发生固然存在降雨大、来势猛、历史罕见、地形复杂、超过设防标准等客观原因,但无法否认的是,我们的社会仍存在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防灾减灾知识不足的问题。一个理性的、成熟的社区、城镇、都市乃至国际都会,应该能够具备自我反省的气度、素质和能力,其防灾避险意识应不断受到平日里有组织的激发,如此,当灾害来临时才能有序应对,社会建设才能更加智慧地前行。因此,从战略层面分析,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与防灾减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片面强调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各地因区域或局地强烈降雨引起的山洪泥石流或城市内涝灾害等造成的人员伤亡众多,经济损失巨大。这些灾难的发生固然存在降雨大、来势猛、历史罕见、地形复杂、超过设防标准等客观原因,但无法否认的是,我们的社会仍存在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防灾减灾知识不足的问题。一个理性的、成熟的社区、城镇、都市乃至国际都会,应该能够具备自我反省的气度、素质和能力,其防灾避险意识应不断受到平日里有组织的激发,如此,当灾害来临时才能有序应对,社会建设才能更加智慧地前行。因此,从战略层面分析,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与防灾减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片面强调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灾难巨大的自然力所造成的灾难或人为蓄意制造的灾难都会造成惨痛的人祸,家庭离散,以及惨重的财产损失。这样的灾难事件将幸存者抛入无助和惨遭折磨的境地,并且毫无例外地会引起混乱及普遍的动乱。灾难常常不分时间、地点,在人们毫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最常见的造成灾难的原因为:飞机失  相似文献   

19.
正灾害意识和减灾能力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社会组织精细化的教育和人文化的关怀,使其成为帮助儿童减轻灾害影响、提高减灾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执行者。诞生于汶川地震后的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从成立初期,就致力于儿童的健康与安全,帮助孩子们减少灾害对他们的伤害。十年来,他们通过普及参与式儿童减灾教育,提升了灾区少年儿童的韧性,并希望通过孩子们的手,带动整个地区提高面对灾难的韧性。  相似文献   

20.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难以避免。完善社会安全设施及防灾减灾体系诚然必要,但作为灾难承载体的个人。构建面对灾难的心理素质亦须重视。现阶段,我国民众普遍缺乏面对灾难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普通人群应对灾难的知识技能培讪以及心理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