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互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省委、省政府在总结全省推进城市化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市化是指城市发展要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道路。它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可 《桂海论丛》2002,18(2):73-75
当前在我国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但是 ,滞后的城市化水平却越来越严重地限制了第三产业的成长空间。在新一轮城市化浪潮到来之际 ,应该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速新一轮城市化的动因 ,尽快消除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城市化壁垒 ,以最终实现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良性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思考》2006,(7):39-41
顺应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化,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从厘清城市化的本质内涵、拨开城市化的实践迷雾、鼓呼城市化的科学决策三个方面,笔者对十年城市化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和综述。提出城市化的本意是人口向特定空间的集聚,城市化的实质是"化"农民,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城市化不等于单纯的城市发展,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新农村建设不能"推平头"。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以大城市为主导推进城市化,把城市化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推进农民市民化中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李军 《今日浙江》2012,(20):20-21
我省自1998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化战略以来,积极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取得了巨大成效。去年城市化率达到62.3%,比全国高出11个百分点,但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城市化率普遍达到75%-80%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松 《理论月刊》2008,(7):171-173
"农民进城"只是农村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它的实质则是农民生产方式工业化、生活方式城市化、思想观念现代化.在当代世界发展特别是交通和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城市化更多地表现为"就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一种重要形式.城乡统筹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节约土地、生态良好、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相适应,是一种新型城市化的路子.农村"就地城市化"已经不是理论上的推想,而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童大焕 《小康》2011,(3):120-121
"十二五"将是中国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再不重视中国城市化的全局性、整体性问题;再不尊重中国城市化的原有规律,我们可能就会"越发展、越贫穷,越管理、越落后"  相似文献   

9.
<正>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基本概念,我们所说的城镇化,在学理上就是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呈现在我们面前更多的是土地的城市化,农民变成了居民。而真正的城市化不仅仅是土地的城市化,还包括生产方式的城市化,生产关系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和人的观念、理念的城市化,乃至社会关系的城市化,等等。今天我们看到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江欣苑这样一个"村改社区"的变化。它是中国"村改社区"  相似文献   

10.
<正>顺应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化,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一是逐步统一全国高考试卷及高考录取率;二是城市保障房应尽快转向以公租房为主由于户籍改革滞后,我国城市化多有"半城市化"特征,即所谓土地、工作及生活的城市化,却非"人"的城市化。然而,户籍犹如曾经光芒万丈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省政府出台《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我省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浙江正处于能否顺利跨越进入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期,如何从战略视角认识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地位,更好推进其发展,有着全局性重大意义。新型城市化是主动力新时期浙江新型城市化,首先需对其战略地位与角色扮演给予新认识。此前较普遍的共识是,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市场化是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三化归一"的方向与落脚点即是基本现代化。浙江"十二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失地农民为考察对象,对其城市化的特征、城市适应的状况与现实路径进行探讨。失地农民是政府推动型城市化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群体,其城市化过程的被动性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导致其城市适应面临各种困境和障碍。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仍处于"半城市化"的城市适应状况。而就业在失地农民城市适应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促进就业是失地农民实现从"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化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强调政府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中的责任,提出政府应摆脱单纯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增强就业公共服务职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明斗 《中国发展》2015,15(3):22-27
新型城市化问题属于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何实现宁波市新型城市化的深度发展,对于提升宁波市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该文基于"城经济"利用的高效率和"市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对新型城市化深度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解析,通过全面阐述宁波市新型城市化的发展状态与现存问题及其深度发展的内在功效,认为宁波市新型城市化深度发展必须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经济"利用效率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体系、提升"市经济"运行效率等四大层面采取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外来人口急剧增加等带来的维稳压力,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到全区大局中来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全域城市化的目标与法治功能的很好切合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经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的特质的比对分析,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选择法治主导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化进程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城市软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实证分析法,在全面剖析全域城市化中的法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以加强地方法制建设和加强行政执法、坚持司法独立为切入点的法治进路是全域城市化的"阳光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体制、制度问题。新农村建设要跳出"三农"抓"三农",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民市民化。城市化应该成为国家战略,只要措施得当,所谓的城市化陷阱是可以避免的,农民市民化的核心是权利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如果是机械地融入,那么农民工市民化只是表面的城市化,而非真正的城市化,是属于"虚拟的城市化"。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农民工向城市转移只是贡献了城市化,却没有贡献"城市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国沿海沿江、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很快。然而,其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有难"农民进城所致。正因如此,有一些学者质疑,这种现象能否称之为城市化。在中国特定区域内——沿海沿江地区,确实存在着很明显的城市化现象。不过,不能因为那一时期城市化带有"难民"色彩,就否认它。而且,这种城市化与20世纪后发国家,尤其是拉美城市化有一些相似之处,值得做进一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开局以来,余杭区建设局紧紧抓住机遇,围绕"五质大提升"、"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余杭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以城乡规划为龙头,推进健康有序的城市化。进一步深化以"一副组团"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