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道勇 《学习与实践》2006,(11):109-113
通过考察D市城郊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可以发现,该市的基层政权在失地农民就业方面基本上处于一种政府缺位的状态,但是失地农民却没有因此选择与政府的讨价还价,其原因可能在于失地农民的生存具有一种路径依赖性,即依靠传统的地方性资源来生存。地方性的经济资本如集市经济,以及地方性的社会网络资本,可以弥补正式制度性资源的不足,从而维持了目前这种政府与失地农民互动的常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重要内容和一个规律,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产、就业、消费等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影响失地农民的生活,也影响城市化的进程.研究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状况、变化原因和变化的规律,对我们制定正确的城市化的路线,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经过实地调查,借鉴相关研究的成果,对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内容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的指标体系,并结合调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建议:一、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就业安置办法,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资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给予税收减免和信贷扶持,帮助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4.
许韬 《前沿》2013,(3):89-90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农民失地后变为“四无”人员:种地无田、工作无岗、社保无份、就业无钱,进入城市后若无相应的社会保障权作为保障后盾,很容易出现生存危机甚至影响我国的改革进程,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起失地农民的失地不失利、失业有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郊失地农民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在多元化安置方式下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中遇到困难的根源所在,如政府关注度不够,社会包容性不够,制度牵引力不够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通过建构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城郊失地农民有效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失地农民逐渐适应当地社区生活,提高城市市民的平等包容精神等对策构建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农民逐渐失去其谋生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再就业,但在再就业过程中出现未能就业的比例较高、就业方式与途径较少且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就业难主要是由于其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其他专业从业技能、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要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需要提高其非农产业从业技能,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点促进其就地实现再就业,并为其再就业提供积极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与就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美之 《新东方》2007,(5):7-10
一、农民失地后的就业状况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8.
石清霞 《前沿》2005,(8):223-225
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使失地农民得到合理补偿与妥善安排,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增加失地农民的收入,这是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倩  李小云 《思想战线》2012,38(5):43-47
社会交往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后,呈现出未能适应城市社会交往规则的现象特征。通过对失地农民社会交往考量的分析后发现,分类观念下的内倾性交往是失地农民不能适应城市社会交往规则的深层原因,也是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的症结所在。只有打破目前失地农民观念中的分类体系,改变其内倾性交往的状态,促进其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往、融合,才能促成他们向城市居民的流动,真正实现市民化,而这必然是一个由制度、社会结构而起,继而深入到文化的变化和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协就新形势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了解到,近年来,雨花台区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形态从"城市郊区"到"城郊结合部"再到"主城新区",农民就业也实现了从"剩余劳动力"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政治生态体系中,公权与民权是矛盾的统一体。公权与民权的失衡是农地征收的风险源,致使失地农民群体遭受收益分配受损风险、决策参与不足风险、重新就业乏力风险、社会保障残缺风险和城市融入障碍风险等"五重风险"。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是征地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征地风险责任的承担者、失地农民集体偏好的关注者和征地民主与效率的统一者。为此,塑造公权执行者正确的价值观念、推进农地征收相关制度设计创新、健全失地农民群体政策参与机制和完善农地征收对象民权救济手段,是实现公权与民权平衡、化解失地农民风险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随着改革深层次的推进,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他们大多处于一种"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境地。引导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并适应城市生活理应是安顿其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良策。但在现实中,失地农民缺乏市民化的制度支持、准市民的基本素质以及部分市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态度都阻碍了失地农民身份的顺利转换,作为改革的主导者,政府应在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化中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陈振雄 《新东方》2012,(6):70-73
失地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身份转化这么简单.城市化进程也不仅仅是把城市建起了,让人住进来就完成了.失地农民转化为市民,很多时候是因为政府有发展的意愿而农民并没有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准备.因此,实现农民的市民化,社区需要加强教育,政府需要加强培训,城市需要张开怀抱.只有市民理念和行为被失地农民接纳被践行,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转变才能真正达成,城市化进程才算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面临权益受损维护问题、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治理的基本模式,蕴含责任政府的服务特质,也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目标。服务型政府应从实施建设性安置、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就业安置与促进就业创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及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几方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服务责任型政府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15.
甘肃农民失地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将不断增多,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将日渐显现出来.本文对甘肃农民失地问题进行了凋查与分析,描述了欠发达地区甘肃农民失地状况,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收入和消费情况,以及由农民失地引起的补偿标准问题、生计和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观念问题和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帆 《传承》2010,(9):50-51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就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一系列的权利也相应地受到了侵害。失地后,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和养老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和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严重问题,它不仅造成新的失业大军、导致城市角落,而且往往与城市违规建设相伴随,从制度视角分析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对于解决作为城市顽疾的角落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发展在赋予城市活力与进步的同时,也不断地延伸着自身实践的场域,特别是对于城郊地区的拓展,由此农民逐渐开始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由传统农民转变成了失地农民,实现着自身新的嬗变。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由于受着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二元结构、制度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其市民化道路步履维艰,特别突出的就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通过提出"社区福利联合体"的制度模式,以便在探讨政府承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兜底责任的同时,引入村级经济组织实现多样化的社区福利供给,从而形成由政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元主体社会福利供给模式,以此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确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就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一系列的权利也相应地受到了侵害.失地后,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和养老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和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从传统村落来到社区,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均发生改变,为加快失地农民在社会交往中的城市融入,关注失地农民交往行为和交往空间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交往空间记忆角度阐述如何营造归属空间,促进交往氛围,尊重生活方式,注重文化延续,以期帮助失地农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提升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