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民族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白澳政策时期、同化融合政策时期以及现今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时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开始施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通过建立多元文化机构、实行多元文化教育、设立多元文化媒体等措施来推进这项政策。然而,由于对传统价值观和主流民族文化的冲击,触及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核心问题,多元文化主义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在界定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发挥多元文化主义的优势,调适多元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才能解决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背景下执政党文化方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不同文化之间密切交往,多元文化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中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如何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如何处理现代国家中一元与多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各国执政党在文化战略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人文知识分子创造的精英文化以及伴随着近代工业发展而出现的大众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多层次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中国多层次文化体系建设,就是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精英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周德新 《前沿》2011,(19):192-195
农村文化目前存在多元混乱的现象,农民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同时,一些非主流文化比如宗教文化、宗族文化、博彩文化、封建迷信文化等也在农村流行。文化多元与混乱局面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文化整合是改变农村文化多元混乱现状,建设文化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我们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文化作为整合农村多元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许智银 《前沿》2010,(21):194-197
从整体特征来考察,区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大传统文化指导下的个性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及互动影响的。首先是"多元一体"的关系,认识区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主流文化,而且可以使区域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没有区域文化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二者是依存的关系。再次是"互动发展"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发展变化动因。最后是"整合创新"的关系。区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碰撞融合出新质文化,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的整合兼容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文化思潮以其反权威、反中心、提倡多元、差异性和开放性以及主张平等对话等特点已经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深刻了解其所处的文化场域前提下,树立适应当代青少年文化特点的价值观教育新观念:目标导向-从一元主流价值取向转向多元价值澄清与引导;身份关系定位-传统主客体关系转向主体间平等关系;内容选择-从关注历史经验转向现实生活;过程实施-从注重理性分析转向关注个体感受,在感性体悟中重建理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思想保证。实现文化和谐,要着重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关系.处理好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和西方各国,有关多元文化的讨论对其国家和地方的公民政策有着重要影响。青年所处的阶段既是一个向“成年公民”过渡的人生阶段,更是一个通过日常生活获得公民体验的身份概念形成阶段。主流社会对于“青年”、“公民身份”的讨论将重点转向了质疑多元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政府据此将政策由促进多元文化转向了关注“共同体凝聚力”,而这种否认“多元文化”的措施,不仅对多元文化本身带来冲击,也不利于社会融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徐魁峰 《前沿》2011,(14):145-148
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基础,主流引领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多元共生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最佳状态,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主流引领与多元文化共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以文化共生推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韩美群 《桂海论丛》2011,27(3):116-119
在当代农村,由于多种文化形态的共存,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和谐"是当代农村多元文化选择的理性诉求。建设和弘扬农村和谐文化,既是历史的昭示和时代的要求,又是农村多元文化选择的理性诉求和农民的愿望,它要求农村不同性状文化之间保持共处与融通、变动与创新、开放与有序、中和与适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闽台文化     
谭舯 《黄埔》2012,(1):75-77
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地区,与秦陇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儿大地域文化并著齐名。闽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衍化中融合伸展、一体多元的重要特征,也印证了台湾地区与福建地区乃至祖国大陆在文化上存在无比深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化安全视野下,主流文化建设具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价值以及对文化安全战略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主流文化建设中应该确立三种非对立思维,即资源意义上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间的非对立思维;发展意义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非对立思维;形式层面上惯用形式与民间文化形式之间的非对立思维。由此,主流文化建设的体系架构才能展开。  相似文献   

13.
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历史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统摄和支配其他价值观,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群体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特殊的亚文化形态;现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文化传承链条的断裂是青年群体亚文化存在的客观原因;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对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宽容、善待并正确引领青年群体亚文化回归主流,是正确处理两种文化关系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华和谐文化传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应当深入发掘和充实和谐文化思想,坚持"一元主导,多元辅补;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多元和谐文化观,摆正和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竞争机制与社会和谐、少数与多数、道义与功利、道德与法制等诸多关系,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远大目标提供战略性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庞德英  程军政 《传承》2013,(8):60-62
多元文化并存于同一时空,要正确处理文化关系,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就要坚持四大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多元文化建构中,边缘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呈现出民族性与整合性的特质.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与边缘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冲突与对话兼容、多元与一元共存、扬弃与创新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3,(2):92-92
王凤玲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在传统文化以积极姿态实现当代转换过程中,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是历史之必然、理性之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杨娟 《统一论坛》2016,(4):11-13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认识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两岸和谐文化关系构建对于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两岸统一意义重大。一、台湾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和特点台湾先后经历过荷西、明郑、清治、日本殖民统治、中华民国等不同时期,特殊的历史轨迹使台湾文化呈现多元并存局面,台湾的文化类型有数十种,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殖民文化、本土文化,是  相似文献   

19.
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认识不足。大学生要坚定主流信仰,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理性鉴别"西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2,(8):95-96
田发银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物质生活繁荣的是主流文化的萎缩和多元文化的兴盛。文化多元成了这个时代的基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文化多元时代境遇必然遭致现代人价值观的迷惘与困惑。价值观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整合与通约多元,并用开放性、包容性和统摄性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来导引和形塑现代人的多元价值观,以期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对人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匡正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