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十三大指出:“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社会利益和矛盾,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不但要处理和协调已经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还要不断地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新出现的不同利益和矛盾。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是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利益和矛盾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一些重大决策和社会问题,同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代表开展协商对话,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不少省、市委及政府通过  相似文献   

2.
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抓好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我们己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面临问题和挑战形成的倒逼机制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今后要从四个基本途径上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牢固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夯实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以改革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3.
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抓好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我们己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面临问题和挑战形成的倒逼机制是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今后要从四个基本途径上继续推进我国社会建设:牢固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夯实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以改革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代表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利益协调和维护合法利益,从而更好地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成为社会利益的“调节器”、社会稳定的“变压器”和社会成员的“服务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近年来,北京市妇联认真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首都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打造“枢纽型”妇女社会组织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参与首都社会管理、促进首都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中国社会的严重分化,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要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以社会协商对话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在相关各方中合理分配利益。然而要建立这种机制,必须依靠弱势群体的联合,依靠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要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必须以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为中心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在社会利益协调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各社会团体在社会利益协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共享发展成果,反映了广大妇女群众的现实要求。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两性和谐发展,是新时期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的重大使命,准确把握现阶段妇女利益需求的新特点社会和谐就是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诸多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协调两性关系、创建性别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妇联责无旁贷,使命重大。近年来,为主动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反映了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着密切联系,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地联系各方面群众,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把广大妇女的思想统一…  相似文献   

9.
石杰琳 《人民论坛》2011,(9):244-245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理应用制度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容纳和共存,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用制度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理应用制度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容纳和共存,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用制度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民代表大会系统没有专门的妇女组织穴只在内务司法委员会中有一个妇女儿童小组雪,女代表在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政协虽有妇女界别,但女委员在妇女权益保护方面的作用实际上很有限,而妇女联合会如缺乏人大、政协的支撑,工作力度很有限,因此有必要在政协组织机构中设立妇女委员会。因政协已有妇女界别,成立妇女组织并不会膨胀政协机构,而且我国高级领导层的“性别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成立政协组织机构中设立妇女委员会具有可能性。妇女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积聚政协女委员的力量,共同关注妇女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的发展,传媒对于影响舆论和人们思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大多被现代传媒所覆盖。舆论和传媒已经成为重要的执政资源,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何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更好、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成为我们党需要不断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三八"纪念,"三八"纪念是推动妇女运动的重要杠杆:优化纪念形式,提高妇女运动的效率;维护妇女权益,巩固妇女运动的基础;服务时代主题,提升妇女运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实施中,必须与依照法律和妇联章程开展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与政府、其他团体及妇女群众的关系;必须与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抓住决策、执行和评估三个环节来实施参与;必须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找准工作定位。  相似文献   

15.
妇女法学是一门研究有关妇女权益保障的一系列法律的产生、运用与发展规律的学科。由于其尚处于建设初期,所以还未形成独立和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高等法学院校的人才和信息资源丰富,又是法学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可以为妇女法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种优势,将妇女法学引入高等法学院校,加快妇女法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本文将针对推进妇女法学进入中国高等法学院校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农村妇女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妇女参与的实现与扩大不仅有赖于政权的现代化,有赖于政党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有赖于传统性别文化的破除与妇女群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为此,必须赋予农村妇女以真实的和个体的主体性,建构一个"横向"的妇女力量整合机制,使农村妇女能够参与到党和国家的政治体系中,建立起国家与农村妇女的纵向联系.同时农村妇联组织在代表女性整体利益的政治沟通过程中也必须注重整合分散的妇女权力资源,通过不断地自我更新实现农村妇女参与的草根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公正性是其本质要求,中国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应以"实质的平等"为追求目标,注重对弱者的保护。社会性别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对于改善女性地位、调整原有的性别利益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DC乡的新农村建设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发现存在着决策层中女性的势单言轻、价值目标中女性的工具化、性别定位中复制传统以及性别中性化的现象,导致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两性的公正,背离了公共政策的"公正性"价值追求。而要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进程,需要赋予妇联监测公共政策的权力,提高女性决策者的数量和影响,对决策者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现实社会性别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考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常常会在律令法典和司法实践中发现某些对女性减轻处罚或宽松优待的规定和做法,有人将这种对女性的"照顾"完全归因于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实行的"仁政"和"矜恤"政策,甚至认为这是法律对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权益的特殊保护。本文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法律中对女性的种种"照顾"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甄别,以挖掘法律规定表象背后隐藏着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在原因。其实这些"照顾"不仅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关,更反映了女性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特别是人口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她们在家族中的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9.
逐步健全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中国提高妇女地位国家机制的10个方面及其经验,提出了将妇女工作纳入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议程;将妇女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妇女权益保护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将妇女发展状况纳入国家统计制度;将解决妇女问题纳入国家专项治理工作;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宣传纳入国家主流媒体的常规宣传;将妇女工作培训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等规范化培训;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纳入人大的执法检查;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纳入各级政府序列;将中国妇女发展纳入世界妇女发展潮流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与妇女运动的关系是中国特色妇女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1927—1937年中共中央及部分省份关于妇女运动的有关文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理念是“整体化”,即将妇女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整体部分”,而不是附属于党的工作的独立部分;并通过不断自省的方法,检查党的妇女工作的失误,使党的妇女工作理念得以实施;党的妇女工作的具体方法是深切体察妇女的特殊需求,并努力在革命进程中体现妇女的特殊利益。党的妇女工作理念与方法对妇女运动的影响呈多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