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把选人用人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以下简称"双好").这一要求,突出了新形势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抓住了选好用好干部的关键.作为选人用人主体的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坚持"双好"要求,以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事》2001,(11):1-1
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相似文献   

3.
陈鸿宁 《桂海论丛》2002,18(1):21-23
坚持任人唯贤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 ,不用什么人 ,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 ,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是新形势下对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对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把选人用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是《决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选人用人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邓小平同志讲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选人与用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六中全会  相似文献   

5.
邹正金 《政策》2002,(8):25-25
把好用人关,选准作风好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在制度上寻求突破,尽快建立起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结合近几年的干部工作实践,我认为,一是要积极推行干部推荐、考察和任免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强化选人用人的责任意识。组织人事部门在推荐考察干部时,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做到客观公  相似文献   

6.
王清生  王剑锋 《开采》2002,(3):37-3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把选人用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强调要求“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是党中央对干部选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煤炭地质系统组织人事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切实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严格遵循干部工作的原则,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  相似文献   

7.
《上海机关动态》2002,(2):10-1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选人用人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强调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不仅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而且也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组织部是市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落实用好的作风选  相似文献   

8.
韩健 《桂海论丛》2002,18(5):9-12
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 ,选作风好的人是党风建设的切入点。选作风好的人必须注意考察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 ,要选具备了“八个坚持 ,八个反对”的人 ;选作风好的人 ,必须用好的作风。用好的作风选人 ,要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我们事业能不能继往开来,长盛不衰,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强调“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抓住了“关键在人”的核心,这对于我们把好选人用人关,抵制用人的不正之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现行用人机制有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目前在县、乡官员的任用中,委任制占96%,选任制和聘任制占2.6%,考任制仅占1.4%。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4,(8):54-54
中共丽江市古城区委组织部坚持用好 制。在讨论决定干部过程中都始终坚持集 协调各方,处理和解决复杂矛盾、热点难点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用严格公正 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问题和社会稳定的实绩,选驾驭全局能力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过 决不搞家长制、一言谈,少数人说了算,更 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四看党的路线、程中着力抓好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 不搞临时动议或以领导圈阅、书记办公会 方针、政策与本地经济发展思路落实情况,决定、选拔任用、群众检验五个关键环 代替常委会。对任何一名干部的任…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相似文献   

12.
胡长生 《创造》2002,(9):14-15
选人用人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问题。江泽民同志今年1月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全党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刻而明确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选人用人的问题,重申了选人用人工作在党的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用好的作风选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强调必须“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不仅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而且也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用好的作风选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任人唯贤,要有好的作风。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用什么作风选人,既是对用人者党性和作风的检验,也是对一个地方和单位党风建设的导向。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政干部制度改革、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被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是党中央对干部选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无疑将对党的作风建设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用好的作风选人”,前提十分清楚,即“选人的人”的作风首先必须是好的。也就是说,他必须做到《决定》中提出的“五个坚持,五个不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前提”何以实现?换句话说,选人的人“好的作风”从哪里来?不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其它所有的  相似文献   

16.
在用人问题上,德才兼备是硬指标。按照这个标准选人用人是完全正确的。如何识人、用人,要看如何用好的作风选人了。作风好的人能不能选得准,选上来,对选人的部门和干部要求很高。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稍有闪失,好马有可能骈死于槽枥之间。最不好选的人类型很多,“有争议”的人估计能够算得上叫选人用人者头痛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选人用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就要全面贯彻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五坚持、五不准”,首要的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选贤任能,从根本上说,要靠机制, 靠制度, 只有不断地推进干部选任制度的创新,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所以,当前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进一步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习近平同志对选什么样的人;选人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坚持什么样的用人导向;用什么办法选人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中央组织部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精神,探索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是近日人民日报《选用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一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基本估计。  相似文献   

19.
杨金颖  邵刚 《前沿》2011,(13):17-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分化日趋严重,各种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并已影响到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只有科学分析当前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并找出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才能妥善协调好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满足多元化的利益表达主体表达合理的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纠纷和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我国数量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游离于主流体制外,其利益表达能力低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利益的代表性、表达的组织性。通过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能提高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缓和甚至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