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李小琼 《传承》2010,(21):54-55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技术虽然具有其自然属性,但同时也离不开作为主体性人的能动作用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所以,在技术建构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都同样不可或缺,但关键是一方面要坚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理性,进行明智的技术选择;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非逻辑思维为基础的非理性,在理性的支配下发挥非理性的动力调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抑制、否定的负面影响,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统一中建构技术。  相似文献   

4.
非理性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有理性也就有非理性。虽然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但非理性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也多有关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问题,非理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非理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差异;二是非理性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青年大学生可因疾病、性格、刺激、逆反、定势等产生非理性因素类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成效有可能产生影响。我们的教育中,要有一个关注非理性的视角,并用这样的视角来考察分析大学生的一些现象,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庄惠娟 《青年论坛》2006,55(3):19-21
非理性因素贯穿于人类认识的全过程,它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心理结构与认识结构的内在统一,是人的精神的基本构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类认识是在理性主导下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6.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不是天然形成的。和谐社会包含着理性的因素,它是对非和谐社会的那种个体非理性贪欲的一种抑制与理性的缓解,它期望全社会走向公共理性,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7.
邓姗  吴远 《求索》2013,(10):97-99
马克恩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非理性因素作为个体认识图式的重要元素,是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补充,发挥着内在驱动、评价选择、协调控制等重要作用。积极关注和科学引导大众的需要、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非理性因素在大众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素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9.
周红 《前沿》2007,(4):207-210
当代农民在经济生活、政治活动以及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种种非理性因素,影响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非理性现象,并对其产生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剖析。认为农业的现代化之路需要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当前,对理性农业的呼唤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李刚 《理论月刊》2010,(8):64-66
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理查德.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罗蒂从文化的层面来考察科学,正确地指出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所必然具有的"亲和性"、"建构性"和"约定性"的特征,但又完全无视科学与各种非科学文化的根本区别。科学不能排除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非理性因素作重要的补充,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活动。罗蒂试图完全否定科学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吴海龙  杨昀 《前沿》2008,4(5):51-53
非理性主义虽第一次把非理性凸现出来,揭示了非理性在认识论中的合理内核,但却把它推向另一极端和独断。本文从非理性与唯物史观、非理性与理性、非理性与非理性主义三个方面关系来阐述非理性研究的前提性条件。  相似文献   

12.
非理性问题不仅是认识中的重要问题,而且是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只有联系非理性因素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因为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本文从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问题出发,对传统片面的理性发展观进行了反思。分析了加强非理性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13.
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性因素的支配,也深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认识非理性因素在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重视非理性能力在人的能力构成中的重要性,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有效控制非理性因素的负面效应,正确引导官兵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何植民  王珂 《前沿》2009,(12):20-25
非理性研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国内学界对非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理性的概念、非理性研究的意义、非理性的研究方法、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传统理性主义超越的评析、非理性的结构与特征、非理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对非理性因素的引导与培养等几个层面。理论界虽然取得了一些新的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对非理性的研究仍比较薄弱,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与当前中国处于大变革的时代要求不相符合。我们必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相结合、完善关于非理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加强多学科研究的协作攻关力度、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等方面,继续深化对非理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人的非理性因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 ,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但如果缺乏必要的理性规范 ,它却会干扰和破坏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健康有序的理性经济 ,因此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对经济生活中的非理性现象进行理性的调适和控制。本文提出 ,对经济生活中的非理性进行调适 ,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建立“双赢”市场体制 ;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 ;强化政府调控 ,发展理性经济 ;倡导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6.
公共组织缺乏一种巩固的、理性的组织框架,即使是最负有天才的管理者也会处处受掣肘;如果只是受狭义目标的驱使,缺乏想象力、创造力,那么在创新方面就会受到局限,使组织丧失竞争力和活力。组织系统运行效能取决于在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和冲突中求得平衡。对于确定性目标,组织应以理性管理为主;对于不确定性的管理目标,需要以非理性方式为主,善于使用理性和非理性的因素来应付未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必须想好下一步的出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倡生态理性的作用,但是生态理性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以生态非理性作为辅助,生态理性动力机制的不足要求生态非理性的协助,生态非理性的扬弃帮助生态理性重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非理性的作用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创新素质的内涵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素质的内涵一般说来 ,人的创新素质是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方面是创新能力系统 ,包括创新思维能力 ,获取和利用新的知识信息能力 ,操作应用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创新动力系统 ,包括强烈的动机 ,不懈的追求 ,自主性、好奇心、挑战性、求知欲等等。1 人的创新能力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综合体构成人的创新能力的内在因素是很微妙和复杂多样的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大类 ,即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所谓理性因素 ,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中那些明晰有序的精神形式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及系统化、理论化的思维、思想、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研究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学者多是从理性因素出发,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决策来研究,而很少关注其中的非理性心理因素。本文结合前景理论,综合考虑非理性心理因素以开辟对台军售政策研究的新视角。文章首先概述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然后从前景理论的角度对美国对台军售政策进行理论分析,深人探讨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辱母杀人案"一审判决书公布的法律事实及判决结果引发公众强烈质疑,暴露出了当前公众法律信任与司法权威之间存在的严重断裂现象。公众判意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复杂交织、当下司法无法胜任适格的权力信源角色是形成信任断裂的内在原因。司法要回应公众质疑、赢得公众信任,重接与维续司法权威和公众法律信任的正向联系,需纾解公众判意中的非理性因素、努力构建与公众的"重叠共识",同时要提供具备技术理性与经验理性的司法产品以提振智识权威;公众则要对司法形成理性的法律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