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沈阳,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追求创新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培育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让开拓进取、创新创造成为全社会的普遍理念。构建创新文化,让创新成为沈阳人的共同价值取向,为自主创新提供必需的文化支撑,是使自主创新成为沈阳发展的主导战略、建设创新型沈阳的迫切要求,也是沈阳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三大目标"。优化沈阳市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沈阳经济发展方转变,有利于促进沈阳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保障,对于全面完成沈阳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之一,也是我市发展战略核心。经过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专利成果水分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宋文辉 《群众》2006,(6):24-25
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充分显示了中央和省委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的决心和远见,各地都已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谋求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选择。苏州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作为具有一定传统文化资源的苏州古城区——沧浪区应该确定怎样的自主创新之路,在苏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大局中承担什么任务和职责,亟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科技管理体制是自主创新的制度基础,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大连作为对外开放的先导城市,应当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争当先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科技体制,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为建设有大连特色的创新型城市提供不懈的劝力。  相似文献   

7.
周昕 《长江论坛》2012,(2):31-38
良好的法治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障。武汉、北京和深圳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不断优化和改善自主创新地方法规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促进自主创新地方法治环境。与此同时,上述城市仍存在立法内容滞后、立法技术落后、执法手段单一、政府行政指导不力、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存在亟需填补的立法真空。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以提升城市创新竞争力为目标,在地方立法中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自主创新核心区建设的法制保障,健全知识产权执法长效机制,依法构建多元高效的科技投入机制,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赋予创新主体充分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斌 《政策》2006,(10):27-2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湖北的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十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把促进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攻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胡锦涛同志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9.
阎立 《群众》2013,(11):29-30
面对资源环境日益制约常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压力,常州紧紧抓住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新优势。常州过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常州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创新驱动。当前,为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常州瞄准国际科技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应该把创新作为广义的社会发展方法论,研究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1.
《北京观察》2012,(7):32-33
正市属国有企业需加强自主创新,推动首都经济进入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当前,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何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确立和强化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国有企业的研发力度,增强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是促进首都科学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大力推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宁波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去年市党代会又提出要努力建没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核心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培植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力.包括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白莹  杨升祥 《理论月刊》2006,8(7):67-71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又是党执政50余年的经验总结。考察党领导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历程,总结党领导科技发展的基本经验,阐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对科技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4.
陈劲 《今日浙江》2010,(18):24-25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跃升期。但是,面对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浙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亟待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5.
本报讯(实习生周凯)以“创新、和谐、卓越”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关村电脑节,将于9月7~1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电脑节由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主办、海淀区人民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联合承办,是今年国内外以科技创新、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和电子产品贸易为主体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科技嘉年华。本届电脑节的整体活动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宣传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源动力就是自主创新。创新战略的实施内容是创新型政府、创新型园区、创新型科技产业。中关村应扛起中国自主创新的大旗,建立起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二是倡导…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6,(6)
正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2006年初发布《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到2008年获批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再到2014年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坚持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提出并积极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推动民营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既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科技政策的科学引导,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因此,我国的各级政府,要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营造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民营企业要牢固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以市场竞争为根本动力,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和企业家精神,不断革新创新机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分析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大连应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曾庆红副主席在杭州考察时强调:“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动、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体系、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构成的国家自主创新支撑体系。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系统构建国家自主创新支撑体系,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和引导社会投入的方向,提出营造创新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