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安体制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到刑事侦查工作的实际需求,主办侦查员制度是刑事办案责任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公安体制改革需凸显提升刑事警察侦查能力,加强警察的社会防控手段,约束和规范警察刑事执法行为等方面的目的。刑事侦查机构的设立必须考虑到侦查职能需要、城乡差异、地区差别、主警辅警区别等方面的问题。公安体制建设需从加强侦查人员刑事侦查能力方面入手,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兼具专业化和多警种合作的组织体系。实际方案中可以考虑建立多样化的侦查权力下放格局,真正有效加强侦查一线警力。  相似文献   

2.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在刑事侦查中可以扩大侦查人员对案情的认识,既能反映案情现在的内部联系,又能反映案情的发展趋势,具有帮助侦查人员提出侦查假说、缩小侦查范围、串并案件和确定侦查方向的作用。不同的推理形式有着不同的运用条件,侦查人员在侦查工作中要注意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侦查实践中,侦查需要与人权保障之间容易形成冲突.其根源在于刑事侦查对公正和效率两种价值的不同选择,导致侦查需要的效率和人权保障需要的克制之间产生张力,也使得侦查人员面临“二难”选择.其实刑事侦查和人权保障在侦查阶段也并非绝对冲突,在公正与效率的视野下,建立侦查伦理规范、加强对侦查权的司法制约有利于保护侦查相对人的人权;积极探索使用先进侦查技术,也能够从另一方面来提高效率,进而实现刑事侦查与人权保障二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侦查人员的逻辑—数学智能是侦查人员有效地运用逻辑与数学发现解决侦查问题的智能。侦查人员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特征是:善于通过抽象思维发现解决问题;善于通过对"数与形"的敏感觉察、记忆并细心、正确、迅速地计算发现解决问题;善于通过寻找事物的逻辑规律及矛盾发现解决问题;善于通过周密策划、表达与行动发现解决问题。侦查人员逻辑—数学智能的功能是:使认知敏锐透彻;使表达与行动细心周密有条理;使发现解决问题高效省力。  相似文献   

5.
韩登池 《理论月刊》2004,(9):121-123
侦查假设是侦查人员在刑事侦查过程中经常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而提出侦查假设离不开逻辑推理。具体来说,类比推理、回溯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某些或然性演绎推理在提出侦查假设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侦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法学功底,熟悉新形势下刑事犯罪规律、特点,掌握先进刑事侦查技能,能够胜任刑事侦查实际工作及刑事侦查方向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各公安院校应当在现有的案例教学基础上,积极建立模拟实训课程体系,并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训的教学模  相似文献   

7.
侦查阶段收集证据不仅是一个发现证据、固定证据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反复性。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完成侦查人员的“自向证明”,从而为“他向证明”奠定基础。侦查阶段收集证据必须全面,要通过收集无罪证据来排除犯罪嫌疑人,应重视客观证据的收集.以防止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出现翻供。  相似文献   

8.
刑事侦查制度是指一国法律规定的有关刑事侦查活动的组织、程序、人事等方面规则体系的总和。中意两国刑事侦查制度在侦查主体、侦查程序、侦查措施与手段以及采证规则等方面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这主要是由两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结果。加强中意两国刑事侦查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优点缺点,对我国刑事侦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事实的普遍联系性是刑事侦查认识活动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刑事侦查中的事实认定,是指侦查人员对刑事案件法律事实的认定和其他认识主体在犯罪预谋、发生、结束过程中对犯罪事实及与其存在普遍联系的其他事实的认定。刑事侦查中的法律认定,是指侦查机关对刑事案件法律事实的认定,是侦查机关确定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提起公诉的事实依据。事实认定与法律认定的关系是:所有的法律认定都是事实认定;事实认定是前提,法律认定是推论。  相似文献   

10.
面对信息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大众传媒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公安机关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已经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从公安部到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是专门针对刑事案件侦查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和探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刑事侦查新闻发言人制度概念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侦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必要性,并且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阶段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刑事侦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体系框架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法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侦查活动也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所谓侦查思维方式,是指侦查人员在把握侦查客体的活动中进行思维的模式,是侦查人员认识对象世界的思维工具,也是其侦查目的得以实现的思维手段或方式。侦查思维,主要包括侦查主体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人、犯罪事件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2.
“回溯推理”自理论界提出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引入刑事侦查领域后,对帮助侦查人员建立侦查假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侦查回溯推理是一种从已知的犯罪结果出发,去探求犯罪原因、犯罪过程的逻辑推理,其公式为; q P——q ∴可能P 公式中:q代表犯罪结果;P代表犯罪条件。侦查回溯推理中的“如果P,那么q”这一命题,意味着若干个条件都可以独立地产生出“q”这一结果。然而,侦查回溯推理所依据的背景知识,只是断定了“P”是导致“q”  相似文献   

13.
模拟实验在刑事侦查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对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并通过这种感性认识深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刑事侦查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更为必要。一、在刑事侦查学教学中实施模拟实验的必要性从侦查活动的特点看模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必要性。一方面,刑事侦查是一项查找性的认识活动。刑事侦查的任务是通过侦查策略、侦查措施的运用,查明案件事实和查找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展开查找的依据是犯罪行为形成的各种痕迹物证,包括以客观载体形式出现的痕迹物证,如脚印、指纹等,以及以主观载体形式出现的痕迹物证,如证人证言等。这种通过一定的媒介…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侦查思维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思维方法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侦查活动也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所谓侦查思维方式,是指侦查人员在把握侦查客体的活动中进行思维的模式,是侦查人员认识对象世界的思维工具,也是其侦查目的得以实现的思维手段或方式。[1]侦查思维,主要包括侦查主体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人、犯罪事件的认识活  相似文献   

15.
侦查假说是侦查人员在侦查破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侦查假说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侦查实践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案件的侦破,侦查假说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侦查工作的成败。侦查实践往往围绕侦查假说展开推理和论证。构建侦查假说,需要在时间层次、空间层次和人物层次之间进行综合考量,形成较完整的有关犯罪假说体系的三个支点。  相似文献   

16.
刑事侦查是公安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侦查破案,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分子,以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是一项需要众多知识、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因此,建立刑事侦查系统工程,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其一,具有系统的集合性。刑事侦查是由现场勘查、刑事科技、各种侦查措施、侦查手  相似文献   

17.
在律师法修改加强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的同时,侦查机关应借力反思过去的工作样态,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更新刑事侦查理念,调整刑事侦查义务,转变刑事侦查模式,完善刑事侦查机制,提高刑事侦查能力和扩大刑事侦查效果,全面提升各项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侦查智能的解析信息形态是侦查人员在对被解析的客体信息采纳的基础上,在注意力的支配下,运用包括直觉、想象与逻辑思维在内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或技术及设备,对已采纳信息的实质和价值进行合理分析、解释或界定得出新结论的智能形态。它可增加已采纳信息的价值,是侦查人员胜任工作的基本能力,并可能决定侦查的不同结局。其构成要素是:被解析的客体信息和解析时的参考信息;知识、经验或技术及仪器;解析时的注意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直觉。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现场勘查一般由刑事技术人员进行,侦查人员多在外围工作,使现场勘验率和证据利用率偏低;二是侦查与技术之间的界限造成侦查与技术严重脱节;三是在物证提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四是现场勘查笔录制作不规范。改革和完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刑事侦查人员必须参与现场勘验,实现侦查与技术的融合;完善刑事犯罪现场分析制度,整合犯罪信息;严格规范地制作现场勘查笔录;改进证据的提取、收集、固定工作。  相似文献   

20.
侦查监督是对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的监督,目的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然而,由谁来监督、怎样监督,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应结合实际,根据我国国情,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统筹侦查内部监督与侦查外部监督,兼顾检察机关及其他机关、公民个人、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的侦查监督体系,力求对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