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侦查能力是侦查主体完成侦查活动,侦破犯罪案件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具有实践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征。知识是侦查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犯罪的存在是侦查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实践是侦查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侦查能力的结构要素,主要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论侦查原理     
侦查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作为侦查规律之基础的规律。对侦查本质、特征和定义的概括、抽象、界定,是揭示侦查原理的重要领域和局面。侦查本质可提炼为:侦查主体范围决定于社会分工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关系的状况;侦查对象是一种历史事件;侦查是一项特殊的证明活动;侦查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侦查措施的运用。侦查特征表现在:侦查机关是刑事诉讼中犯罪证据的主要收集者;侦查活动表现为一系列专门措施的运作;部分侦查措施常采取于立案之前;科学技术在侦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侦查活动置于被监督状况下运行;侦查目的是收集证据,查清犯罪事实,缉获犯罪人。对侦查概念可从方法观、程序观、权力观、职责观、系统观、信息观等多角度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法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侦查活动也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所谓侦查思维方式,是指侦查人员在把握侦查客体的活动中进行思维的模式,是侦查人员认识对象世界的思维工具,也是其侦查目的得以实现的思维手段或方式。侦查思维,主要包括侦查主体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人、犯罪事件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4.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黄波 《警察技术》2016,(5):79-81
网络犯罪侦查机制是实现新型犯罪侦查合理优化的内容通过描述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分析国内外网络犯罪侦查的现状,结合网络犯罪实际提出了网络犯罪侦查机制的定义及本机制的要素组成,设计提出网络犯罪侦查机制的三维一体化模型,力图将信息资源数据侦查、数字技术侦查、网络轨迹侦查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交汇与融合,为提高案件侦查效率和发挥工作效能提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侦查制度结构分析及其改革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司法改革的话语背景中,侦查制度虽然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话语对象,却也是一个不应回避的话语领域。在结构主义理论视野中,侦查制度的基本关系是事实与规范、权力与权利、犯罪控制与自由保障、集中侦查与分散侦查、一般化侦查与专门化侦查、政治手段与法律程序等要素的矛盾对立。中国侦查制度存在侦查权力根本主导程序进程、犯罪控制目标过于优先、职业化程度相对不足等问题。结合我国当前政治任务和经济发展等社会条件背景,改革我国侦查制度的根本方向在于侦查活动的法律程序化制度设计和侦查职业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反侦查行为是与侦查工作相对抗的行为 ,是当今刑事犯罪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反侦查的认识应从反侦查行为实施的主体、对抗的客体和行为特征等多方面来理解。对反侦查行为的研究应根据犯罪规律、侦查规律和反侦查意识来进行。对反侦查行为的研究应重点放在反侦查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反侦查意识、反侦查行为的个案特点、反侦查行为的预测和反侦查行为人等方面。研究反侦查行为可以为制定犯罪对策和立法提供依据 ,可以为侦查技术指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立案的程序意义与实体意义以及立案前审查行为的法律属性的剖析可见,侦查立案不应是与侦查并列的独立程序,而只应作为提起侦查的具体步骤。以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为灵魂,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侦查主体对于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中存在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以及报案和侦查主体自行发现的材料,可以提起侦查。完善的提起侦查的程序为:犯罪嫌疑信息的获知与处理,犯罪嫌疑信息的审查,确定是否成立刑事案件和正式实施侦查。  相似文献   

9.
侦查破案"三大关系"指的是公安机关侦查破案与犯罪信息、刑事证据、侦查技术的关系.其中,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的基础,刑事证据是侦查破案的主导,侦查技术是侦查破案的支柱.分析侦查破案"三大关系",了解它们的地位与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提高侦查破案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是指违反国家税收征管制度,妨害国家税收正常活动,情节严重,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此类犯罪共包括14种具体犯罪.在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侦查过程中,需要应用司法会计的技术手段,收集、固定各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证据,以实现揭露和证实各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目的.本文拟从分析司法会计技术在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侦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对司法会计技术在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一番较为深入、系统地探究,以期促进对于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打击和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非谓语动词和虚拟语气一直是我国四级英语考试的语法重点。运用实例剖析和讲解非谓语动词的不定式和动名词经常出现的形式以及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使用技巧 ,将有助于全面提高应试考生的通过率。  相似文献   

12.
悖论有严格与泛化之区别,按照此种区分侦查中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侦查程序与保障人权、侦查的强制性与任意侦查等属于泛化的悖论。鉴于悖论的可消解性,在侦查过程中应当严守正当程序原则,争取以最小的权利侵害实现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将侦查区分为令状侦查、无令状侦查和令状例外侦查,以实现悖论消解,使得侦查发展的道路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3.
诱惑侦查是刑事侦查手段之一,是侦查智慧和谋略的体现,但在我国经济犯罪侦查 中,它没有法律依据予以支持。为了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我国应当对诱惑侦查进行立法规范,在 程序法上明确诱惑侦查的主体、范围、对象和效力,在实体法上明确诱惑侦查的法律责任,以利于 诱惑侦查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刑诉法修改后,第一次在刑诉法的语境下,系统、明确地提出了侦查机关利用技术侦查手段进行侦查的法律规范,是我国技术侦查在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新刑诉法第148条第2款规定了检察机关对于已经立案的重大贪污贿赂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手段。各级检察机关要在保障人权、平衡程序和实体正义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技术侦查手段,更为有效地开展和推进检察自侦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刑法学、犯罪学等刑事法学理论体系中,研究犯罪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犯罪概念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实质的犯罪概念,另一种是规范的犯罪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实质的犯罪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质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先于规范的犯罪概念,实质的犯罪概念的界定与统治阶级的犯罪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即有什么样的犯罪观便有与其相应的实质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刑事诉讼中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关系 ,各种观点互有争议 ,该问题不仅为诉讼理论问题 ,且关系到诉讼中人权保障、诉讼模式等一系列实质内容。但有些提法抛开法律文化背景与法制现状 ,一味强调程序优先或过分坚持实体优先 ,有失偏颇。本文试从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的历史渊源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失业保险权利是以宪法的规定为依据,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本源的一种法定权利,包括实体权和程序权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失业保险权利的法律保护也包括实体上的保护和程序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复杂性、特殊性决定了其判后追缴、退赔工作的难度,在"重人身、轻财产"的刑事司法理念影响下,涉案财产的性质与权属不明、查控与保全滞后、裁判主文表述不明等问题都未能给判后执行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且容易造成审判与执行的脱节。对此,应及早保全涉案财物并妥善保管,构建正当的审理程序,落实实体审理内容并规范制作裁判文书,为后续执行奠定正当性的实体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年刑事政策现代化取向的实体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少年刑事政策精神,正逐渐注入我国刑事实体法之中,其必然性结果是促使我国少年刑法制度走向现代化和走向成熟。然而,在我国,现代少年刑事政策精神向刑事实体法的注入,主要不是通过人大对刑法典的制定或修改来进行的,而主要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和2006年的两个相关司法解释来进行的,这两个司法解释在不同程度上显现出了我国少年刑事政策以及少年刑法制度的现代化取向。也正因此,在上述司法解释与我国现行刑法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冲突或紧张关系。要想避免司法解释与现行刑事法之间的冲突或紧张关系,一个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人大立法,尽快制定、完善我国独立的少年刑法制度。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is conceptual case study explores two dynamic tensions, substantive and pedagogical, fundamental to teaching research in community psychology from a service learning perspective. The substantive dynamic tension is seen in traditional versus adventuresome approaches to community research; the pedagogical dynamic tension occur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versus field work. To address the substantive tension, student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epistemology and methods of adventuresome community research and then used both adventuresome and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conducting a community research project. To address the pedagogical tension, class and field sessions were used to complement one another for student preparation, action, and reflection. Four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community research courses from a service learning perspective are articu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