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禁止令是指强令管制犯或者缓刑犯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实施某种行为的一种法定不作为义务。管制禁止令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性,缓刑禁止令具有与监禁刑关联的属性。禁止令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必要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后者包含关联性、可行性和不得重复禁止等三层意思。管制禁止令的法律后果与缓刑禁止令的法律后果不可相提并论。对管制禁止令的违反是对刑罚执行义务的违反和抗拒改造的表现,不属于犯罪行为,故不可能引起刑罚后果;对缓刑禁止令的违反,表明不执行原判监禁刑的法定条件消失,从而引起执行原判刑罚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禁止令的刑罚性质是以惩罚为主的惩罚、预防相结合,禁止令有具体化管制和缓刑考验内容的功能,就应尽量广泛适用禁止令。禁止令的规定、非直接强制性以及重刑主义和偏重监禁刑的刑罚现象,是当前禁止令适用难的主要原因。在构建禁止令时,要形成制定科学合理的禁止令的机制;执行禁止令要贯彻人权原则和有效原则;创新多种执行措施,严格违反禁止令的后果;完善检察机关对禁止令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为发挥禁止令在我国刑罚制度中应有的作用,必须辨明禁止令的性质。尽管在一些规定中已有禁止令的官方定性,但并没有触及禁止令特殊刑罚执行制度的实质。禁止令不是刑罚,也不是保安处分,而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4.
《时代主人》2012,(9):21
1.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2.禁止令。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判处管制或宣告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或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八)》等关于禁止令的规定较为抽象和原则,故对禁止令的理解存在很多争议。关于禁止令的内容,需通过在实践中摸索以法律解释的方式作出更明确的规定。关于禁止令的性质有监管革新性质、辅助性质、保安处分性质、义务性质的观点之争。关于禁止令的适用原则也有不同观点,总括起来有必要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均衡性原则。被判处管制和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的法律后果不同,这种不同是否失衡也是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6.
刑事职业禁止性质上属于我国刑法中的保安处分,本质上是一种刑事强制隔离措施,以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为适用基础。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职业禁止应当由人民法院以刑事决定的形式,在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执行完毕之日或假释之日前作出并实施,应当允许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参与到刑事职业禁止决定的作出过程中,并给予当事人复议和申诉的法律救济。行为人违反刑事职业禁止决定,应当承担治安管理处罚或者刑罚处罚。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法律规定层面对管制和缓刑一概而论,管制和缓刑需遵守的监督管理规定基本相同,对管制的社区矫正和缓刑的社区矫正之执行内容、方式等未予任何区别,实践层面对管制犯和缓刑犯的社区矫正执行也完全相同.管制刑没有执行保障措施,而缓刑犯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不遵守相关规定的,有严重的后果出现——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由此导致人民法院适用管制刑的积极性低,最终导致管制和缓刑适用错位.因此,应明确管制与缓刑的不同,对管制和缓刑的社区矫正内容进行区别.因管制犯具有较小的人身危险性,而缓刑犯没有人身危险性,故管制的社区矫正应侧重监管、教育,而缓刑的社区矫正则应侧重帮扶.  相似文献   

8.
管制刑从民主革命根据地时期创立以来,其性质经历了从只适用于属于敌我矛盾性质的犯罪分子到适用于罪行轻微的犯罪分子的转变,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管制刑执行中问题凸现。本文从刑事执行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剖析造成管制刑执行中困惑的原因,并提出对其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我国刑法中的资格刑制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反思,主张放弃学界通说所认可资格刑的概念和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格刑新的概念及三要素,并对资格刑重新进行了建构.对自然人的资格刑应当适用"禁止行使特定的权利"和"禁止从事特定的职业"两种,对法人的资格刑仅适用"禁止从事特定业务活动",同时建议资格刑适用复权制度,前科消灭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缓刑在不同的刑事诉讼阶段所表现的主要特性是不同的,因而对其性质进行分阶段的界定也就有了现实的依据和合理性。从决定是否对犯罪分子宣告缓刑的意义上来说,缓刑有刑罚裁量的性质;从对犯罪分子具体适用缓刑的各项规定的意义上来说,缓刑又具有刑罚执行的性质。缓刑,兼具刑罚裁量和刑罚执行两重性质。在明确缓刑具有刑罚执行的法律性质的前提下,认定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相应之罪的犯罪分子为累犯,就有了理论以及法律上的合理性。此种处置,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角度来看,既符合中国社会重视行为人主观意志的现实,又能更好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功能,也是符合我国现行刑事政策和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11.
竞业禁止制度是一种防止企业内部成员给企业造成不良竞争状态,保护企业利益的制度。然而,我国当前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没有对竞业禁止制度给予应有的重视,仍存在不足,需要尽快加以完善。一是完善我国现行立法;二是加强司法审判工作;三是增强企业和利害关系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作为权利人的一种无体财产权 ,任何主体不能对其侵犯。竞业禁止属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之一 ,仅适用于法律规定的某些特定主体。择业自主权为宪法、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 ,除非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任何主体不得予以限制。  相似文献   

13.
毒品犯罪的基本特点与禁毒战略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禁毒形势严峻,毒品犯罪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我国面临着从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受害国向世界主要毒品消费国转变的现实可能性.在这个危险时期,有必要对我国的禁毒战略术进行深入反思和重构.紧紧抓住毒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关键环节,堵截毒源,萎缩毒品市场,摧毁毒品流通网络,创造禁绝毒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权利滥用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随着网络社会的迅猛发展,其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现行经典民法教科书大都在民法基本原则章节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但《民法总则》却未将其规定为基本原则,而是将其规定在"民事权利"一章。系统梳理禁止权利滥用立法与实践的演变历史可以发现,禁止权利滥用的演变轨迹是一个从私法上的一般禁止到全面禁止,以及从私法走向公法、从国内法走向国际法的过程。禁止权利滥用演变历史的主要启示为:从供给到需求,权利在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的同时,又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从现实到虚拟,必须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对待权利滥用问题;从管理到治理,尊重权利是破解权利滥用问题的元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5.
王祥 《公安学刊》2007,(4):41-45
毒品问题是国际性问题,但世界各国的禁毒立法不尽相同。通过对中美两国禁毒立法的比较,发现中美两国在禁毒立法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点,各具特色。借鉴美国的禁毒立法经验,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禁毒立法。  相似文献   

16.
禁毒是事关社会安定、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浙江省禁毒条例>的颁布施行,是我省禁毒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省禁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省各级禁毒部门要以<条例>的施行为契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迅速全面地学习、宣传、普及和实施<条例>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管,全面落实禁吸戒毒帮教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开创我省禁毒斗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