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继宽 《湖湘论坛》2002,15(6):71-72
土家族传统文化是土家民族的“根”,是土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民族歧视、民族同化和人为地破坏,土家族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新中国建立前,历代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土家族不被承认,它的许多传统文化习俗迅速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获得了新生,文化上也获得了平等,但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土家族传统文化又遭受了几次冲击。改革开放后,土家族传统文化虽然得到了全面继承弘扬,如土家锦、摆手舞、打溜子等项目,就得到…  相似文献   

2.
<正> 一般汉文化的研究者,往往只把目光局限于中国境内的民族文化,对境内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域外的其他国家与民族受汉文化影响,并用汉文表述的文化却注意不够。这种偏狭的目光无疑妨碍了我们研究领域的拓展。据笔者了解,比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一片面性并已经开始尽自己的努力以开拓汉文化研究新局面、颇见成效的学者,就有法国国立科研中心、法国远东学院的华裔研究员陈  相似文献   

3.
结合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民族学资料,本文认为楚人进入沅水地区是在春秋中期,沅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聚居之地,所谓“土著文化”应当包括侗、苗、土家等民族先民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云南历史上有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一是元江东北部(内地民族区)的藏缅语族文化,以滇、西爨、南诏、大理文化为代表;一是元江西南部(边疆地区)越(傣族)、濮(孟高棉语诸民族)文化,而以傣文化为代表。傣族有今德宏的傣那和今西双版纳的傣泐两大支系,还有许多较小的支系。傣那地区于南诏西开寻传时,“革之以衣冠,化之以义礼”,特别是元、明多次征讨麓川,汉文化浸润日深,而“傣泐”地区僻在南疆,长期和内地处于隔绝状态,因而是保留我国古越人文化最多和受汉文化影响最少的地区。研究西双版纳傣泐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助于追溯我国古代南方越文化的源流,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南方越文化与东南亚掸泰文化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丽丽 《求索》2013,(4):138-140
满清以关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起了满、汉之间民族、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认同的冲突碰撞,其中文化认同是各种认同的核心问题。满洲贵族向慕汉族文化,尤其是康熙帝亲政后,积极学习儒家道义和汉族传统文化,"博学鸿儒科"即传达了康熙帝的诚意和热情。最终,满、汉文化之间求同而存异,形成了汉族传统文化为主,兼容满洲少数民族文化,进而整合出大概念上的"中国文化"、"华夏文化"、从而实现了满、汉文化认同的和谐。"博学鸿儒科"促进汉族士人对满清政治的认同意义非凡,同时也促进了清初诗歌创作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6.
赵玲 《创造》2013,(5):60-61
一方风土一方民情,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每个地方的文化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生活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以他们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习俗、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与我国中原地区的汉文化迥然相异,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构筑了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把云南称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富矿",但是从民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位于亚、澳两大洲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处,地理环境的相对开放,使东南亚国家很早就与其他国家建立了交往和联系。外来移民不断涌入,异域文化竞相传播,形成了今天东南亚多元民族结构和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在文化上也体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历史上,东南亚国家曾先后受到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汉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几次大的冲击,而又以汉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最为突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文化[1] 所具有的多元性,集中地体现了上述三种文化的影响。新、马、泰三国同属与中国不直接接壤、但与中国的交流开始得很早的东南亚国家;三国的华人华侨数量及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东南亚国家中很突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也随着双方的交流和华人的迁移,传播到了这些国家。因此,新、马、泰文化与汉文化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可比性,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何甜  陶丽萍 《理论月刊》2010,(9):134-136
土家歌舞源于神巫活动,形式多样,不见雕琢,尽显自然灵性淳厚之光彩。生动反映了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及其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具有其独特神秘的民族特色。开发丰富的鄂西土家民族歌舞文化资源,不仅要充分认识其对保护传承土家歌舞文化,扩大民族文化的对外影响,推进鄂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投资、消费方式和结构的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和适应当下民族歌舞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的地方,但青龙洞古建筑群并非完全是汉文化的成果,它不仅具有苗族的吊脚楼建筑元素,而且还凸显着侗族建筑的三数文化、三角数文化元素及"天人合一"的宜居环境理念。体现了多民族聚集区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相互借鉴、和谐相处特点,是夷夏交融的地方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为民族建筑艺术增添了亮丽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彝族文学的文化构成丰富多彩、多层次。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又有多姿多彩的当代文学;既有瑰丽斑斓的民间文学,又有凝重隽永的文献文学。民间文学作品有彝文记录的,也有汉文记录的;作家文学有彝文创作的,也有汉文创作的。作为文学作品有本民族文化观念的产物,也有吸收汉族和兄弟民族文化观念的成果。要全面评述、研究黔西北彝族文学,当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这里仅从文化的角度对清代黔西北彝族诗人的作品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从事彝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现代摆手舞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是为了新近的目的在传统摆手舞的基础上建构而成。近年来,现代摆手舞被各土家族地区以重建土家文化为由相继引入,并得到广泛传承。从文化内涵而言,现代摆手舞与传统摆手舞已经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被发明的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而失去了其文化内核。土家摆手文化的重建应该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通过修复摆手堂、整理祭祀仪式、倡导传统摆手舞、挖掘摆手歌等构建四位一体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郑君雷 《人民论坛》2010,(12):163-165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近代以来,以西方为主体的多元化文化艺术观念不断地介入、冲击长期封闭而又饱受困苦的国土与人们的思想,在新鲜而又应接不暇的外来艺术观念与形态中,人们贪婪地吸吮着、追逐着,引起了中国文化艺术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前行。与此同时,人们赖以站立与前行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也不断地受到挤压,甚或是消解。对民间艺术的漠视与无知,正在伤害着中国艺术,阻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步伐,割裂着中国艺术格局的建构。民族气魄,中国精神,根在民间,魂在文  相似文献   

14.
张泽欣 《人民论坛》2012,(20):198-19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土家族,其土家文化不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她如同雕刻着土家人智慧结晶的活化石,在祖国的传统文化中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土家族文化正面临着衰退,甚至消失的严峻形势,因此必须要加以保护,使其更好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台湾平埔族群文化变迁及其原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埔族群在清代被汉文化所融合,其文化变迁速度之快,传统文化消失之彻底为其它台湾少数民族所仅见。文章首先阐述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过程,然后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原因作了分析,并认为平埔族群文化发生变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最后文章还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实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侗乡地跨黔湘桂三省区,人口近250余万。他们有自己丰富多采的历史文化,但对从事学校教育吸收汉文化。却有“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之概。 在这片四周皆汉、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气候宜人、处于祖国西南的中心地带,在历史上,先进的汉文化迟迟传不进来,给研究侗族文化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从搜集整理侗乡办学的情况考查,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政策。在宋代  相似文献   

17.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科技理性的膨胀、物欲横流的冲击,人类社会所构筑的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将人文价值体系模式化,进而导致民族文化的流失.事实上,民族文化不仅是对本民族的民族存在的证明,更是对国家精神层面的建设和人类灿烂文明的完善和发扬,必须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一、文化发展之取其精华 土家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十个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数据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35.39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34%,仅次于壮、回、满、维吾尔、苗、彝族,在全国各民族中人口排第八位.重庆土家族人口达139.87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2.21%,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16.75%.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和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土家族人主要分布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等,意为"本地人".然而,以"土家"作为族称却是在汉族人大量迁入后才开始出现,随之族人便随着汉族称呼自己为"土人"、"土家"等,而在这些地区的土家语则逐渐开始消失.在1956年10月国家民族委员会的民族识别决议上,土家族正式作为单一民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1957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1983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其后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河等民族自治县又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19.
李世书 《创造》2003,(7):46-4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少数民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它是民族诞生时即同时并存和依赖着的精神世界的东西。从广义上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生活习俗、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  相似文献   

20.
地处“湘渝黔结合点”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有汉、苗、土家、仡佬等24个民族,其中苗族群众占总人口的42.5%。近年来,松桃县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以民族文化活动、城市规划建设、市场化运作和民族语言教育为主要载体,巧借“民族力”,打好“文化牌”,将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和丰富民族特色的松桃民族文化艺术进行全面展示和推广,使之成为松桃县一张通行全国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