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Footscan的足底力学特征与行走速度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年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不同速度状态下足底压力-时间曲线和足底各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百分比值进行分析,说明行走速度变化下的青年男性步态特征仍能保持其特异性和稳定性。分析不同速度状态的足底压力-时间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多项式非线性拟合,得到不同速度足底各区域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的N次多项式及R平方值;分析不同速度状态足底各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合理排除无效数据,求足底九个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百分比。通过分析足底压力-时间曲线走势及多项式(参考R平方值)以及足底九个区域与地面接触时间百分比数据,研究得出青年人以不同速度行走,足底压力变化仍具有稳定性并保持其自身的特异性,在足迹检验实践过程中分析主体特征和伴生特征时,更能反映个体步法特征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不同步行速度条件下所制足迹样本的步法特征和形象特征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检测了正常人在慢走(100步/min)、快走(130步/rain)、慢跑(大于130步/min)速度下赤足样本的特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的行走条件下,足底压力分布各不相同,即步法特征产生变化,足迹的形象特征也产生变化。因此,足迹检验中要制作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作案时相同条件的足迹样本,从而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分布、压力中心(COP)轨迹的形态、变化规律特点,为利用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检验鉴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采集青年人、中老年人赤足行走运动足-地接触动态图像数据,比较分析COP轨迹线形态及足底不同区域压力分布。结果:青年人与中老年人COP坐标变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者的COP轨迹线形态、足底压力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论:COP轨迹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行走运动的特点,可以用于人身特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100组立体足迹捺印样本中抽取10组进行数据统计和形态分析,分别以背负、抱负、单手体侧提、双手体前提的姿态负重15公斤进行捺印取样,并测量其步幅特征及步态特征;再分别以背负、抱负、单手体侧提、双手体前提的姿态负重5公斤-20公斤进行捺印取样并测量其步幅特征及步态特征。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总结,发现负荷重量的变化及负重的方式的改变会对足迹的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这种变化,还受到个体力量差异、行走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作案方法日趋智能化、复杂化,现场其他可利用痕迹越来越少,但是现场足迹的遗留却是作案人难以避免的。因此,足迹检验技术的作用也愈显突出。在足迹检验鉴定过程中,常常碰到犯罪人的足迹与样本足迹个别特征相符合,但其蹬痕、踏痕等部分种类特征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合理地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是本质的还是不同的行走速度造成非本质的差异,本文从实际出发,测量统计了不同人在不同行走速度(静立、走动、跑动、跳动)时平面穿鞋足迹样本的蹬痕直径、跟压半径和踏痕半径,以及踏痕、蹬痕、跟压等步态和步幅特征之间的搭配。根据具体实例的数据并配合直观图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讨论分析;并对各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现场立体足迹进行无损提取和步态分析,进而对人身进行识别,将成为未来足迹检验的新趋势。通过实验对立体足迹的深度信息进行计算测量,对足迹压力步态特征的伪彩色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步态特征的稳定性及个体差异,为立体足迹步态分析和足迹串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运用T检验法,找出赤足和穿鞋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的反映异同,进而了解两者步态特征反映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两组不同年龄段的同质人群在赤足行走时的足底压力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赤足行走时,同质人群足底掌区压力的相关特征是有联系的,不同年龄组段的同质人群之间足底掌区压力的相关特征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步幅的各种特征组成了不同的步幅模式,它是步法检验与追踪的基础。本文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起能反映步幅特征的模糊集和相应的计算机算法,只要输入现场步幅的参数及嫌疑人步幅参数,计算机即自动根据模糊算法规则算出嫌疑人与现场步幅各因子间的贴进度,根据择近原则,可以对嫌疑人步幅模式和现场足迹步幅模式进行同一识别,如果在大量试验基础上获得了认定因子的数值,亦可在步幅模式识别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犯罪分子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对现场脚印进行伪装或毁坏,有的还将作案时穿用的鞋扔掉或销毁,以至于即使在现场发现并提取到鞋印,也没有办法对犯罪行为作出认定。不过,由于足迹检验中鞋印花纹属于种类特征,其按一定顺序组合可以具有特定性,因此通过对同一人穿不同花纹鞋留下的鞋印进行分析和检验,可以依据造型体的脚型特征、步态特征、磨损特征和年龄特征而对不同花纹鞋印作出初步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1.
起足部位步态特征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毅 《警察技术》2012,(4):19-21
根据起足部位步态特征对不同性别穿用鞋所遗留足迹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起足部位步态特征性别差异,进而得出起足部位步态特征随性别变化的规律特点,为利用起足部位步态特征对足迹进行性别的分析检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足迹所反映的压力是足迹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足迹分析和足迹鉴定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影响足迹鉴定结论的正确性。我们用国内最先进的压力自动测试系统,对受试者在常态行走进行测试,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研究其足迹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以此论证以往足迹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使之理论逐步系统化,为今后的足迹分析提供科学根据,为足迹鉴定定量化检验创造条件。 本文论述了步态测试理论基础,测试系统简介,测试方法和统计处理结果以及侦破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年龄是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机能的时间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足底跖区压力分布会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这对于通过足底跖区压力的不同分布推断遗留足迹人的年龄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分别采集了20、30、40、50四个年龄段人群的跖区压力数据,对跖区压力分布和年龄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足底跖区压力分布与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为利用跖区压力分布推断年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动力形态特征在鞋印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各部位动力形态特征的总和构成了人各不同的特殊性,同一人的相对稳定性和再现性,这种特征质和量的客观实在性,是同一认定理论的物质基础。因此,动力形态特征检验的理论方法是科学的,综合评断结论是可靠的。动用动力形态特征检验鞋印是足迹检验的一个重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体在赤足行走时稳定性较差,又加之承痕体表面物理性能的差异,使赤足足迹特征的变化较大,只有掌握赤足足迹的特征变化规律,才能对赤足足迹进行正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步幅特征作为每个人行走姿态的反映 ,是形成足迹步法鉴定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 ,足迹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作为诉讼证据越来越要求它的科学准确性、理论可依性。模糊模式识别理在步法鉴定中的应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指纹具有人各不同、终身不变的特性。足底乳突花纹也具有人各不同且终身不变的特性。研究足底乳突纹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区别手纹与足纹,分析案发过程中留痕人员的动作,区别左右脚,确定足迹的留痕部位,如果留痕条件好,可以推算整个足迹的大小、嫌疑人的胖瘦、性别等等,并进行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8.
在笔迹鉴定中,经常会遇到由于检材与样本的书写速度不同,造成二者间的可比性差,给检验和鉴定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对同一人用不同书写速度造成笔迹变化的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很有必要。文章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人群书写速度变化笔迹特征存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了同一人速度变化笔迹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人不同书写速度变化的笔迹既具有不变的稳定性特征,也具有可变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步法追踪在刑事侦察中的作用: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间、人数、作案过程及其性别、年龄、身高、体态和来去路线.隐蔽是犯罪嫌疑人共存心理,他们一等待时机,二急于完成作案,三防止被捉,由此确定寻找成趟足迹的方法:1.盘旋圈踪法;2.直线跃踪法;3.两侧监踪法;4.曲线挡踪法5.跨越拦踪法;6.迂回追踪法;7.包抄围踪法;8.分段拦踪法.实践中,进一步对人的行走姿势的步幅特征.步态特征以及人的年龄、身高、体态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从中摸出规律.  相似文献   

20.
残缺足迹检验问题是刑侦实战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从赤足底花纹的分布规律及蹬、踏、压痕等步态特征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入手,首先研究如何确定残缺足迹的留痕部位,然后进一步根据残缺足迹进行年龄分析,为有效利用残缺足迹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