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运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数对2006—2016年我国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然后利用Fields分解法和PVECM模型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作长期特征性分析。研究发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域间的农村金融差异有显著拉大的趋势,而各区域内部差异有明显逐步缩小的迹象,但农村金融的区域内差距仍然构成区域差异的主体。从农村金融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来看,城市化水平、社会信用体系、法制环境和农村经济效率水平是形成农村金融区域长期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此,需推进农村地区的市场化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此夯实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12—2021年31个省份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了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一步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但在区域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全国层面基尼系数有所下降,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差异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区域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一级指标中经济、文化、社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关键共性障碍因子,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中主要障碍因子各区域不尽相同。基于此,从补齐各区域协调发展短板、畅通要素跨区流动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突出城市群都市圈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债务规模、偿债能力和财政压力三个方面,通过均值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债务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负债率低、财政压力小,中部地区偿债能力强,西部地区债务规模增速快,东北地区偿债能力堪忧等区域特征。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区域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和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实行区域差异化的债务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空间分布规律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2000-2010年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行Malmquisit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存在效率对增长贡献份额低、技术利用效率几乎无改善、技术进步主宰效率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各区域之间经济效率差距巨大,东部、东北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又好于中部地区。依据Moran-I指数分析发现,各省份之间的技术进步和整体经济效率呈现出集聚状态,而技术利用效率未表现出空间相关性。空间分析结果意味着要获得持续稳定均衡增长,必需加快市场制度建设,改变当前依赖行政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区域差异是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中国地域辽阔,市场化程度迥异,发展起点也各不相同,区域差异更是明显。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分为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从统计指标看,九十年代以来,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中西部高3—5个百分点,有时会更大,东部的二三产业比例比中西部高,农业比例则比中西部低。尽管东部人口密度大,中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东部的一半,西部约为中部的2/3。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三次产业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状况,发现第二、第三产业活动呈现一定的空间集中趋势;第二、第三产业的空间集中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还认为:集聚效率与区际公平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用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内部行业的产值、三次产业从业人员,GDP作为基本衡量指标,通过对中部地区与东部大都市区、东部新兴工业化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同时段的比重、区位商、效率等方面的程度对比分析,显示出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低于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较为重要的第一产业对人均GDP的贡献率也低于东部地区;部分农业行业、主要农产品也较东部和西部地区低;轻工业行业比东北地区低,部分甚至比西部地区也低。这些都表明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方面呈现出“塌陷”或“局部塌陷”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国农业1999—2012年31个省市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后发现,在时间趋势特征方面,样本期内中国农业TFP年均增长4%,其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提高而不是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增长方向相反,即前者呈下降趋势,后者呈上升趋势。在空间特征方面,东部地区在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且三大区域在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存在趋同现象;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东中西部技术效率增长乏力的态势正在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9.
2009年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3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首次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地区之间的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区域增长速度继续呈“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格局,速度差距继续有所缩小;区域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的格局。2010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启稳回升,各地区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针对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出现的基本趋势,本文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特提出了3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平台     
农业资本积累呈不平衡趋势《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农业资本积累的重要阶段,并呈现地区不平衡趋势。当前农业资本积累集中在大城市周围和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西部缺少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城市,有限的资金和人才又大量流向东部,造成就业机会更加短缺,而且西部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还要超过东部发达地区。在农业资本加快积累的时期,这种不平衡使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农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中部的出路是“东联西拓”目前,在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部很热、东部很忙、中部很茫然。中部的出路是“东联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