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瑛  高燕楠 《求索》2011,(1):177-179
本文通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1995年到2008年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趋势是不断提升的,但发展并不稳定;我国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但也有稳中增长之趋势;如果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部分,那么,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因此,我们要通过提升人力素质和改进研发设备等提高技术进步水平的途径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空间分布规律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2000-2010年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行Malmquisit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存在效率对增长贡献份额低、技术利用效率几乎无改善、技术进步主宰效率变化的总体特征。同时,各区域之间经济效率差距巨大,东部、东北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又好于中部地区。依据Moran-I指数分析发现,各省份之间的技术进步和整体经济效率呈现出集聚状态,而技术利用效率未表现出空间相关性。空间分析结果意味着要获得持续稳定均衡增长,必需加快市场制度建设,改变当前依赖行政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长三角两省一市1998~2007年20个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产权结构等因素对长三角制造业的TFP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出现下降趋势,而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在逐年增加,这种方式的经济增长是不能持续的,只是经济起飞初级阶段的特殊形式。为此,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要想避免这种低质量的增长,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加强教育和促使民族地区技术进步和人才引进等。  相似文献   

5.
李航 《求索》2013,(5):41-43
在回顾近十年我国农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几何模型分析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农业劳动要素和土地要素更加稀缺的情况下,农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率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并利用2001-2011年的我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政府支农是推动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不断地调整和转变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市场化进程所取得的进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该文在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技术进步,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资本有机构成呈负相关关系,与剩余价值率、滞后一期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得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进一步分析得出:成本节约型技术创新通过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有正影响;物化投资偏向的技术创新导致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从而阻碍经济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则将使利润率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有负影响。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大于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新增长理论中的技术进步对于区域经济差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的外溢效应与互补效应,指出在这两种机制作用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赶超的困境;其次分析了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与技术进步的替代效应,指出技术进步作用下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赶超增长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与台湾农业增长演进的实证研究:1963--2008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模型对1963--2008年的台湾农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分解,并分阶段探讨了其农业增长演替规律。结果发现:近50年来,台湾农业技术进步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均呈稳定增长态势;台湾农业增长经历由资本主导到资本和技术进步双向驱动再到技术进步主导的嬗变,其农业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通过技术变迁来消除资源禀赋制约是未来台湾农业持续增长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区分为三种类型:引进生产型、引进技术型和自主创新型.在长三角地区,引进生产型(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型(购买国产投资品)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而引进技术型(购买进口投资品)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则有提高的趋势.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工资分别占人均产值的比重衡量技术进步的福利水平,浙江的福利最高,江苏次之,上海最低.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三地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差别,是各地域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组织生产在竞争中自然形成的结果.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要全面考虑技术进步的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提高西部大开发中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离不开城市商业银行。文章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并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2009—2016年西部地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前期在经营管理水平及运营能力提升的带动下,西部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体现为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后期在规模效率递减及技术退步的双重作用下,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下滑;14家样本城商行中仅有4家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几何平均值大于1,占比不到三成。随着规模效率递减的到来,西部地区城商行可以同时通过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两个路径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向来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选取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四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5-2013年间上述四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3年间,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为0.934,只有湖北与湖南两省的农业生态效率值达到最优水平,而江西与安徽两省则处于DEA的非有效水平,而通过对上述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个别省份依旧存在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失效的问题,不同省际之间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电信服务业作为电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电信业的迅猛发展而逐渐扩张和壮大。本研究采用生产可能性前沿函数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研究电信服务业在现阶段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电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长期高位运行,说明电信服务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驱动的,电信服务业对促进中国整体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作用不断加强。电信服务业价格下降对平抑物价总水平的作用有增强的趋势,电信服务对其它产业部门的应用与渗透不断加强,其行业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肖林兴 《青年论坛》2014,(2):115-122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分析表明,国内需求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中国1979-2008年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具体包括:国内需求的增长对技术进步有正面影响,而出口增长则有负面影响;在国内需求中,消费需求比投资需求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消费需求占GDP份额的下降,是我国近年来技术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年来外商独资经营方式在FDI中的显兴起,呈现出独资方式替代合资方式的结构演变趋势,这一趋势的发展,有助于改善资本形成质量,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它同时对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经济增长分解框架,本文将1989~2007年长三角各地区劳均产出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以及资本深化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检验框架分析了各个因素对产出的影响。从分解的各个因素来看,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深化对劳均产出起了收敛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均产出起了发散作用。在三个因素中,对劳均产出增长影响最大的是技术进步因素。总体而言,1989~2007年问,尽管技术进步对劳均产出收敛性产生消极作用,但是效率提高和资本深化的收敛作用最终使得劳均产出产生了收敛性。  相似文献   

17.
匡爱民  郭样 《求索》2010,(7):27-29
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方法测算我国汽车工业增长的因素,得出1998—2006年劳动、资本、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变化对我国汽车工业产出增长历年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7.04%、32.99%、69.06%和-19.09%。这表明劳动、资本与技术进步对我国汽车工业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其中技术进步成为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但是前沿技术效率变化却导致我国汽车工业年平均下降19.09个百分点。本文提出加大技术引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效率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奇迹的成因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奇迹” 对于“东亚奇迹”和“中国奇迹”,赞赏者有之,诟病者也有之。纵观历史上各种经济“奇迹”观,衡量一个经济体实现了“奇迹”的最基本指标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应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二是较高经济增长应持续了较长时段;三是较高经济增长应较为稳定;四是经济增长中应存在技术进步(包括技术效率的改进)的一定甚至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SBM的窗口DEA模型测度出我国2000—2018年31个省份的农业用水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分析我国四大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呈先降后升的“V”型,东北地区农业用水效率下降速度远高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8年我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除中部地区外,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增大,而超变密度是农业用水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表明,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经历了“扩大—缩小”的过程。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三个区域核密度估计曲线呈现“双峰”态势,反映出这三个地区内的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梯度效应,极化特征显著。(4)传统Markov链表明,在不考虑空间因素的条件下,低水平地区很难向更高水平转移,对于中低和中高地区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随之增加,高水平地区呈自我强化趋势。空间Markov链显示,空间因素会影响其周围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尤其对中低水平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与更高水平地区为邻能够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20.
电信改革与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民 《求索》2010,(10):17-19
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1980-2007年电信改革前后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并使用包括中国在内部分APEC地区电信运营企业的微观数据,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研究表明:电信改革推动了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自于电信技术进步,而电信技术效率的停滞和退步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势头;"减员增效"将是下一阶段提高中国电信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