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的"抱团养娃"实践,深入探讨在抚育职责被"家庭化"的当下,抚育实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跨越"家庭"的边界。以社区共育为基点,妈妈们的努力既从私人层面上为在陌生城市中资源不足的小家庭找到更多社会支持,又在公共层面上带动孩子们以温度和情感重塑社区认同、黏合社会转型带来的制度缝隙,体现出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支持力量。"以共同育儿为业"背后,是女性试图在既有的结构约束下找到被私人化的抚育照料重担与公共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在本研究中体现为共育支持网络的形成、共育友好空间的营造、亲子活动内容的生产和共育文化的建构四个方面。这为思考如何将"社会"重新带回抚育实践中提供了想象,也拓宽了对女性主体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三孩生育政策公布以来,已有政策和研究仍然大多聚焦于如何激励生育行为,少有研究关注如何在社区生活层面提升女性的产育体验和主体价值的重要性。本研究将孕产期、育儿早期和后育儿期三个阶段的产育期妇女视为既相互区别又前后关联的整体,通过开展兼具系统化、针对性和成长型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产育期妇女链接社区层面上的社会纽带和外部资源,助力她们在母职实践过程中自主意识的增强和行动能力的成长,并在相互陪伴和支持下成为社会参与和社区建设的主体。该研究亦可被视为通过社区层面的相互支持和母职赋权,来抵抗个体化时代下孤立且焦虑的制度性母职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效果与进度取决于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发挥。本文从社会支持理论出发,对上海市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了深入调查,揭示了上海市社会支持系统繁荣之"喜"下的诸多"隐忧"。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家层面支持中,制度设计、经费保障是主要影响因素;在社会层面支持中,经费来源、竞争机制是主要影响因素;在社区层面支持中,社工服务、社区帮助和邻里关系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家庭层面支持中,家人关心、信任与愿意分享情感、得到谅解是主要影响因素;在个人层面支持中,生活保障、家庭关系、朋友交际、掌握就业技能是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应不断改善积极因素,提高社会支持效能,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赣南新妇女"运动为基础,讨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全国妇联发起的"美丽家园"建设中,家庭卫生如何成为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连接点;在此过程中,妇女如何被动员起来,通过参与家庭卫生整治工作而进入村庄治理。本文认为,这一自上而下发起的"新妇女"运动为妇女的重新组织化提供了契机,一批妇女骨干被发掘出来,并通过参与家庭卫生整治进入村庄治理工作中。地方政府、村庄社会、村级组织都是妇女公共参与的机制性因素,它们为妇女提供了与国家联结的机会,重建了妇女的公共身份,也为妇女的公共参与实践提供了试错和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J市青少年社区矫正为个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进行研究,在基于“人在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核心理念的基础上,认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网应该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同时着手,才能够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地完成矫正任务,实现其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其运作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发挥柔性约束作用的软法。作为社会治理基础性规范的城市社区软法,其价值定位在国家层面体现为发展民主政治,在社会层面体现为整合社会秩序,在个人层面体现为调解居民纠纷。城市社区软法之治的发育基础为公民公共精神崛起,社会基础为法治社会建设,效力基础为集体认同建构,三者的共同作用保证了软法的创制、实施和运行。城市社区软法之治借助法律吸纳、组织嵌入和宣传内化等嵌入机制,实现其效力发挥与教育内化的目的。厘清城市社区软法之治的价值定位、作用基础与嵌入机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社区治理的方向与目标、实现城市社区善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女性与全国人民一道无畏地投入一场民族保卫战中,她们因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对女性知识分子使命的感知表现出特有的担当与忠诚,她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文章通过"金女大人"这一个小群体在民族危亡关头的展演,分析知识女性在民族战争中如何作为,分析在一个貌似残破但实际仍然强大的父权制社会结构中,性别身份对其公共参与的种种限定,以及她们如何在民族主义与父权话语交织的语境下,对主流话语既服膺又改写、抗争,抓住"危机-救亡"的机会,重新界定性别角色,书写自己的抗战历史。  相似文献   

8.
两百年来的妇女解放道路一直强调妇女要走出家庭、参与生产,但却并未真正回应现代社会养育责任私人化所带来的双重负担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一个以全职妈妈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背景、发展路径、积极影响与限制因素的考察,剖析了现代社会城市女性面临的孕产和育儿困境,以及她们如何借助外部环境和资源优势走出私人家庭内部空间,在社区层面上进行支持与互助。这类群体的社会参与和自我成长也为我们反思"家庭—市场"二元悖论下的女性困境及其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谭婷 《理论月刊》2012,(2):154-158
社区民间组织因其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和探讨,不同于其它制度层面的研究,本文着重关注社区民间组织在"合作模式"背景下的实际运行过程,及其体现出来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在"合作模式"下,社区民间组织通过协助参与、互惠互利、人心工程、实干风格来有效动员政府、市场、社会的多方资源,其运行逻辑可概括为依附逻辑、交换逻辑、人情逻辑、精英主导逻辑,而各逻辑也并非完全独立,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合作模式"下社区民间组织特有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公共决策的"公共性"强调决策过程应该以民主价值为依归,集中表现为公共决策应该以公民参与为核心。现实中作为弱势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制度设计不完善、传统行政文化的限制、公共决策相关信息的不对称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素质的影响,他们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并不多见,处于种种困境之中。协商民主理论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对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启示,要求从我国实践层面出发,增加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性。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和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研究城市新社区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武汉市J社区的实证研究表明:老年人基本认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在精神养老方面的重要性;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群众自主供给为主、社区居委会"要素式"扶持为辅的发展模式;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频率和信息传达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社区老年人社会分层严重,文化水平、自我认知等因素对老年人的文化参与度有较大影响。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丰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加大社区"要素式"扶持力度和范围,大力培养社区老年人志愿者队伍,创新社区文化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对进城务工女性的母职实践深具冲击力,使其具有复杂性与本土化特征。为了探究这一母职实践的特质,本文运用"视家为社会田野"的叙事研究方法,以女性打工生涯及其生、养、育的母职实践历程为叙说轴线。首先,从"做工人""做妻子""做家长"三种角色勾勒了进城务工女性母职实践的样貌。其次,从行动与结构转化的角度,讨论了进城务工女性母职中的"打工之苦""婚姻之韧""教养之难"。最后,基于"进城务工女性身心复元项目"的实践经验,以"家为社会田野"进行理论梳理与提炼,并在此框架下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探究进城务工女性母职经验流转与生命转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外来打工青年为个案,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外来打工青年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特点及其局限性。以此为出发点,设想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引入社会支持网络当中,从个人、小组及社区层面展开,以加强现有支持网络的作用,弥补网络缺失或不足引起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基层社会治理主要是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看起来确实难度较大。但事实上,只要我们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办法,切实为了人民的利益认真地、负责任地去做,治理起来并没有那么难。江欣苑社区在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来看,治理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国家治理,目的解决"权力公正"问题,即建立一个公正的权力结构问题;二是社会治理,目的是要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真正实现公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4,(7)
<正>典型案例:小林民生工作室、"四位一体"阳光社区、业主互助会。点评专家:张卫,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尤其在社区层面,逐步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过渡,这种过渡,意味着公共管理社会化背景下,居民应有更多的参与、合作与互动。社区自治的突破口在哪里?在于社区居民权利建设,在于激发居  相似文献   

16.
陈岩 《前沿》2007,(7):201-203
城市社区建设的本质内涵,体现了人本理念的基本原则。但是,人本理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的因素。人本理念与实践上的反差表现为:由"单位人"向"社会人"和"社区人"转变中人本理念上的缺位;由"居委会"向"社区"过渡中社区组织功能错位;由"单位"和"政府"包办向"居民自我管理"的转型期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的淡漠;由于"单位制"混杂于"社区制"使社区资源整合相对滞后。城市社区建设中坚持人本理念的落脚点就是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人本理念与实践的统一要以洞察人的需求为基点,要突出体现出社区人文关怀的特色,要以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互助和社会和谐作为主导型价值取向,要改变社区组织"准行政化"的趋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自治"。社区建设中人本理念所体现出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互助意识、共享意识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区的切入点。社区建设中人本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整合社会力量,激活社区自治力量是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运用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结合案例分析方法梳理我国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析其潜在的逻辑。研究发现:深圳L区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为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依法治理,明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营造社区自治制度环境;结构整合,重塑社区居委会职能、整合社区自治力量;赋权增能,丰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提高居民参与议事能力。研究认为:以"制度-结构-能力"(System-Structure-Capacity)为三维治理框架,通过宏观层面的法治制度设计、中观层面的治理结构整合,以及微观层面的参与者能力建设,保障社区自治的长期存续。这种路径的潜在逻辑在于进行社区自治需要处理好权威治理和有效治理的关系,以及作为治理责任主体的"条块"之间的关系,并在"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逻辑下重塑政社关系,整合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杨柳青年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为研究中国女性生活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在传统中国,年画中的传统女性生活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再现。"仕女画"集中了很多女性形象,也反映了部分女性生活。在近代中国,年画中的女性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女性主体身份与社会角色也被不断重新定义,体现了民族主义话语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年画创作者乃至社会的期待。一方面,杨柳青年画艺术地呈现出中国女性从传统到现代的生活变迁及其性别关系、权力关系之调整,另一方面其也展示了视觉文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刘鹏程 《淮海论坛》2013,(2):41-41,47
社区警务是一种主动先发型的警务战略。它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实现社区警务规范化运作,提升社区警务效能,实现社区警务由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最终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促进基层基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课题。本人根据自身工作实践,结合学习苏州、常州公安机关先进经验,谈谈如何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创新社区警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社区云"是在上海"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总体框架下,以居(村)层面为主、集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治理云平台。"社区云"系统将党的领导、社会治理与大数据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集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为一体,以此为治理平台,丰富自治和共治的内容与形式,以凝聚居民意见与诉求、推动多元力量参与、整合多方治理资源、对接城市基层社会各种需求为主要内容,是有效回应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要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