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军强 《前沿》2014,(5):158-159
一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状况与教师的文化积淀密不可分。教师文化积淀具有特定的职业性、差异性、教育性、群体性,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资源积累与选择、实施策略、实施能力,影响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发展特色。应坚持文化积累的导向策略、文化适应的引进策略、文化融合的传播策略、文化创生的激励策略,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三级课程的实施使教师成为校本开发的主体之一,尤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更是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不论是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还是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及理念来考察,教师无疑是问题的主要发现者、数据的主要采集者、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实际操作者及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得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提得较少。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最早起源于英国。自200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作为课程中的一个科目也开始在课程设置上不断改进,除了开设国家的基础课程外,还针对自己的校情开发校本课程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已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本文以开发校本选修课程《西方哲学家智慧十八讲》为例,强调通过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逻辑。与此同时,开发精品校本选修课程应该是一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一个动态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校依托思想政治课相关教学内容研发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和学校在不同方面都有了各自的收获,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基于此,我们从精心组织特色活动、优化高考大环境两方面为今后活动的持续开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实现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达到践行"生活教育"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即提升课程实施力。高质量一体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课程实施力应当立体化,多元多维交互、分层分类互补、组织与非组织相辅。对此,可采用以下路径:校本小课题研究,滋养课程实施力;“五步三结合”校本培训,跨学科涵育课程实施力;“拼团式”自助教研,数字化赋能课程实施力。同时采取“整体化系统设计、一体化分步实施”策略,按照“项目引领——系统培训——教学评价”三个环节循环不断深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度不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素养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围绕“如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等难点,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推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是我们当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事关课程思政建设成败,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是连接思政理论与具体行动之间的桥梁。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明确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课程思政目标可从职业层面、大学生层面和自然人层面三个方面构建,形成清晰的目标体系;实施策略包括思政元素挖掘应紧扣专业知识、精选思政素材、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把握呈现时机、教师以身作则,期望能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法治教育校本课程既要注重与其他学段的连贯性,又要注重差异性。作为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在课程构建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明确开发利用的出发点;要精选内容形式,凸显开发利用的闪光点;要创新评价方式,激活开发利用的拓展点,由此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完善课程教材体系,系统进行法治教育,更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法治素养需求。与此同时,应对高中法治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校园评价与社会评价、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三个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遵循“构建全方位育人渠道、打通全过程育人空间、形成全员育人合力”的实践逻辑,可通过“专业-模块-课程”“校内教学课堂-校外活动课堂-服务社会课堂”“教师-导师-名师”三链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统一、校内课堂与校外活动的耦合、专职与兼职师资的联动为目标育人、课堂育人、协同育人赋能,深化育人方位、拓展育人课堂、充实思政资源、凝聚育人合力,落实思政育人功能,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点。当前,在推进合力育人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机制协同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困境,必须联合教师队伍、整合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法、理顺育人机制,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涉及专业类的课程思政研究尚不多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得益彰,真正发挥协同育人效用,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可着眼于师德师风、政治导向、核心价值、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等五大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素,针对行政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主要任务,通过加强专业教师思政能力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并为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公安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彰显公安院校性质,突出院校特色.构建公安法学"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符合公安院校全员育人的理念.公安法学"课程思政"也是一项全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公安法学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学科发展史中蕴含的德育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依靠自身的情怀与智慧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查与个案研究等方法,对重庆市土家族传统文化之摆手舞实施校园课程开发与传承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实现校本课程传承的现实意义、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深化土家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董金山  谢兰荣 《前沿》2006,(11):101-103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来设计课程目标,新课程实施追求“创造”取向,倡导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及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文从生成性课程开发的条件、生成性课程开发的原则、生成性课程与预设性课程的关系角度,给生成性课程作一系列系统阐述,以期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王文雅 《前沿》2012,(15):138-141
民间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它的合理开发和应用将对我们的教育大有益处.然而,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选择课程资源的时候,从话语上和实际操作上对这种资源都没有予以重视,造成了民间文化课程资源的缺失.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做到:转变观念,树立民问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合作开发,重视民间文化资源开发的环境培植;勇于尝试,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虽然工作岗位有所不同,但都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专业课程和专项课程的教学如何同向发力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是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以成功案例切入,阐述专业教师的专业课程思政和和辅导员的专项课程思政同向发力的原因、策略和能够实现的教育教学目标,可为破解高职人才培养的痛点和难点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社区警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教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契机,使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相互配合的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社区警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公安院校进行"社区警务"课程思政探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刘瑞 《思想战线》2023,49(1):165-172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