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岸关系中的交往理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是一种交往实践.现实中的两岸关系,对话和独自相互交织,彼此牵制.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使了两岸共同的"生活世界"的形成,两岸关系从扭曲的交往模式走向合理的交往模式.在两岸关系中构建交往理性,是本文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语境下的尝试.两岸的儒学传统可以被发展为别具一格的两岸的交往理性.一种以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交流为核心的两岸交往伦理的建立,必定会对两岸的平等对话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交往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形式是对话。叶澜教授提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交往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倾听和应答。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探索课堂倾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的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并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本文试图颉取政治课教学的几个片断,感受一下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新变化。对话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是通过沟通、对话实现的,它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的。“对话”式教学,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保持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肖锐 《前沿》2009,(2):47-49
哈贝马斯认为,自我同一性结构的形成,要以一种没有强制的、没有病理上歪曲的交往概念为前提。由此出发,一种建立在言语基础上的交往行为的合理化是实现自我认同的基础和保障。蕴含在交往行为中的交往理性,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使得自然、社会和个体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构成为可能。因此,在主体间性的平台之上,交往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现代自我认同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0,(12):53-53
王玉平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为媒介,通过平等对话、相互理解而达成共识的精神交往。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种交往方式的缺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蕴是交往式教育,交往式教育的特质是精神交流。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作为主体在平等的互动交往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交往教学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教学是以对话为其精神实质的教学。在交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关系,而是一种主—客—主关系,这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得以彰显。而且,在交往教学中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契约是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之一。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在于个人自由意志受到尊重,其衰落则在于契约当事人之间平等地位的丧失。国家为了克服因当事人之间的不平等而产生的契约实质上的不平等,通过立法或判决的手段,来确立契约义务的内容,或者填补契约义务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秀琳 《前沿》2001,(2):49-51
教学相长是自有教育以来的一条古训 ,也是现代教育与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所谓教学相长 ,就是教者与学者 ,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这种信任关系 ,就谈不上教学相长 ,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师生间的信任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与理解 ,相互融通与达理 ,相互平等与协调的人际关系 ,有了这种人际关系 ,才能创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育人环境和教学环境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实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关…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相互交流的表现形式多是通过“生疑”和“质疑”来实现的。换言之,“生疑”和“质疑”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基本载体。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睿 《长江论坛》2002,(6):57-59
全球化浪潮正以波涛汹涌之势迅猛发展,对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主线是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扩大和频繁,必然带来国际间政治、文化的交往,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趋势。文化全球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是文化的国际化、世界化、多样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激荡、融合的过程。它包括:第一,在平等交流条件下不同文化传统之  相似文献   

11.
初到英国时,对英国人有两个印象:一是对陌生人不热情。如果没有朋友或熟人引见,英国人很少主动接近你。二是与人交往不困难。无论你到哪里办事,或是工作上与人交谈,对方一定会认真对待,不必担心有谁糊弄或欺骗你。这听上去有些相互矛盾,记者也曾感到困惑。时间久了,记者慢慢悟到,英国人的不热情是因为还不了解和不信任你。  相似文献   

12.
交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根基,交往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贯穿于人的发展过程始终.青年学生道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的交往实践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交往.构建主体间性原则、客体指向性原则、现实生活原则和平等对话原则是实现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提高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普遍信任是社会秩序、公正原则以及信任对于社会积极意义等要素相互联系且持续作用而铸就的社会产物 ,其形成和实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它需要传统习俗、规则、法治等社会秩序为信任形成提供丰富而合适的来源 ,需要平等、自由、开放、民主、合理性等为内容的社会公正原则为其提供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另外 ,对于信任在社会诸多领域的积极功效和意义的认识和切身感受也会促使人们致力于构建、实现并不断维护社会的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交往,是互相往来的意思。如果把握不好,交往过滥、过俗,则会使交往“变味”,带来消极和负面影响。我的交往“尺度”是:一、平等协商讲原则。对外交往,大都是横向之间的交往,不同于单位内部上下之间的联系,不存在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只能以互相信赖、互相协作、互相支援的精神,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平等耐心的协商。为此,一要做到尊重对方。交往时应宽容大度,真心待人,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感情、行为和需要,增进了解,协调关系,消除矛盾,创造利于交往的条件。二要做到主动协作。既要通过交往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感悟之一,积极介入。对话是一种态度,它要求参与对话的各方都要积极参与。在对话的课堂上教师不仅仅充当“导演”,还应该充当演员”;学生的活动再不能是少数尖子生当主宰,而应面向每一位学生。感悟之二,平等关系。对话是一种关系,它要求参与对话的各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对话的主体是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在充满着民主精神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共同商谈未知领域的过程。感悟之三,知识创建。对话是一种认识方式,但它并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地、机械地重复与再现,而是要体现生产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家、《信任论》一书的作者郑也夫日前指出,人类社会的信任包括人格信任、货币信任和专家信任三个系统。人格信任是建立在熟人基础上的,货币信任就有很大不同了,被信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码子、代码。人的范围太小,不靠代码是不可能扩大交往范围的。专家信任是信任科学、信任文凭、信任专家的评价,信任这三者的结合。专家系统如果也腐败了,发劣质文凭、劣质职称,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崭新命题,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运用和实践。当前,构建和谐世界要牢牢把握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这两大命题。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以平等开放的精神,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往,在对立统一中互利共生,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以实现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欧洲自古以来有着极为广泛、密切的联系与交往。中欧关系的历史演进可概括为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之前,由平等逐步走向不平等;中华民国时期,尽管表面上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却不平等;新中国成立之后,从相互对峙、孤立对抗逐步走向平等互利、竞争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鼓励策略运用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靠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美好交往。当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时,学生就可能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时,教师的鼓励甚至会被当成一种惯用手段,而非激励学生的灵药。当学生接纳教师时,教师的鼓励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1、充分信任学生信任是一条纽带,它连接着师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生活在信任中,他便学会  相似文献   

20.
组织建设     
“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性别公正。如果性别公正,那就顺其自然;如果性别歧视,那就应该去纠正这种“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平等”有平均、一样、无差别的含义,是一种事实状况,可以用客观指标度量。“公正”有合理、好、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一种价值判断,公正不是用客观指标来度量,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进行主观上的权衡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