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肉搜索"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肉搜索"现象是当今网络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社会互动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描述了"人肉搜索"的来源,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的成因,深入探查"人肉搜索"的主体在网络中进行互动的心理因素,审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理性对待"人肉搜索"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的是非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和法律问题,从宪政的高度来看待“人肉搜索”,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生事物,“人肉搜索”自诞生以来,就长期游离在法律边缘.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和性质等出发,阐述“人肉搜索”行为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探讨“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现状,以析“人肉搜索”行为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从完善隐私权立法等角度提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民法规制:明确界定“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事由与非法事由;完善民法领域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对“人肉搜索”行为中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4.
张翼  张乐 《长白学刊》2010,(3):110-113
“人肉搜索”是在群体极化的推动下,发生于虚拟社区,并以维持道德操守为目标的社会行动,具有回应的选择性、集群的狂热性和异化的支配性特征。面对其凸显的消极功能,把握知识共享与隐私保护的界限、促进“人肉搜索”的良性发展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作为群众路线与专门工作相结合的侦查措施,其法律地位处于模糊状态,现实运用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人肉搜索”在侦查破案中能为侦查机关锁定犯罪嫌疑人、查明被害人身份等方面提供帮助。“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搜集方式,侦查机关应充分注重其面广、及时、有效等特点,合法、合情地运用于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躲猫猫事件"引发新一轮的人肉搜索浪潮,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人肉搜索"的利弊之争、是非之辩越来越激烈,通过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而提出完善搜索机制,使这种新型搜索引擎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西泠 《岭南学刊》2012,(3):97-101
“人肉搜索”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目前法律、法规等规制不足,“人肉搜索”存在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侵犯公民隐私、名誉等人格权。应立足从法律规制、网络行业自律、“人肉搜索”的商业化引导、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配合等维度思考,着手更有效、更具可行性地解决“人肉搜索”侵犯人格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11):82-82
刘丹凌在《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互联网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它打破了时空的区隔,构建了互动式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人肉搜索”作为这种交流方式的典型样态,不但构型了独特的传播交往关系,并且,其传播效果还广泛介入社会现实及社会问题的解决。联系马克·波斯特的第二媒介时代理论,从信息和信息主体两个维度分析了“人肉搜索”如何构建了这种新型的传播交往关系,并对“人肉搜索”的正外部性——即它如何提供公民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推动参与式民主的进程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关于网络暴力及网络监管、引导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就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中间地带。一起又一起具有轰动效应的网络事件,让人们对“人肉搜索”的网络力量惊叹不已,也对它的狂轰滥炸退避三舍。近日,在讨论刑法修正案的过程中,又有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人肉搜索”应该纳入刑法的管辖范围,此言一出,争论再起。  相似文献   

10.
沈彬 《民主与法制》2011,(34):27-29
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微博的风生水起,让网络民意异常活跃。从微博打拐解救乞讨儿童、郭美美炫富的人肉搜索、温州动车脱轨事件的“黄金一小时”微博直播到官员微博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一起起社会事件在曝光、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1.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类新型犯罪。对于假借信用卡非法获取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是否一概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犯罪,国内外理论和立法并不统一。以我国信用卡交易的实践及其交易规则为基础,分析我国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行为构造;在借鉴、考察国外相关立法和未来信用卡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提出:作为一种现代新型犯罪,我国刑法中的信用卡诈骗罪兼有传统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双重属性。由此,可以有效避免实践中对相关犯罪行为定性上的分歧,并能适应未来信用卡犯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片面共犯作为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因其相对隐蔽性但又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引起了刑法理论界的重视.但由于分析时所站的角度不同,所持的观点也不同,目前存在着否定说和肯定说之争.在肯定说中,对肯定的范围也不一致.通过哲学、刑法理论等多方面的论证可得出,片面共犯是成立的,片面共犯成立的范围为片面组织犯、片面教唆犯以及片面帮助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现行刑法增设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该罪在司法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其立法及前置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而必须从刑法理论上加以完善,以满足反腐倡廉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浅析侵占罪     
侵占罪是刑法新增加的罪名,它是一种将自己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它与盗窃罪等其他侵犯财产的犯罪在实践中很容易混淆,因此,本人对侵占罪的概念、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论述了如何区分本罪与非罪、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是一种人工参与信息搜索的搜索机制,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维护治安秩序的角度,简要介绍了"人肉搜索"的概念及其特征,对由"人肉搜索"引起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和谐网络环境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监狱是刑罚的执行机关,提高监狱基层警官队伍素质,既是直接影响罪犯改造质量的因素,又是衡量监狱文明执法程度的重要标尺.为此笔者通过科学分析相关制约因素,提出采取多种措施、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基层警官素质和能力,强调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素质教育机制应成为提高警官素质和能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我国刑法中的资格刑制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反思,主张放弃学界通说所认可资格刑的概念和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格刑新的概念及三要素,并对资格刑重新进行了建构.对自然人的资格刑应当适用"禁止行使特定的权利"和"禁止从事特定的职业"两种,对法人的资格刑仅适用"禁止从事特定业务活动",同时建议资格刑适用复权制度,前科消灭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搜索方式,近几年愈发吸引社会关注。人们在赞叹"人肉搜索"为社会环境净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网络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在隐私权的内涵如何界定在实体法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学界意见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规制明显不当,面临诸多障碍。针对"人肉搜索"产生的负面影响,应主要从民事责任角度加以调整。"人肉搜索"的部分行为类型也可构成刑法现有的侮辱罪、诽谤罪以及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一次网络公共事件的观测,从中筛选出有关人肉搜索的信息,以网络传播的视角对人肉搜索的现状与特点进行描述与探讨,梳理人肉搜索从产生至今的发展线索,并分析其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改变话语权分配、议程设置、赋予舆论监督权利、彰显社会正义、维护社会道德、推动青年政治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注意到人肉搜索负面效应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