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汪风涛 《新东方》2007,(4):29-31
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课堂,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变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地位的巩固以及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健康都需要高度关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姜丽 《前沿》2012,(17):26-28
文化自觉自信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关键,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因素主要有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挑战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以及进行网络安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须遵循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弘扬主流意识形态,批判并驳斥各类消极、错误乃至反动社会思潮。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利益诉求多样化、观念交锋多维度、价值认同多元化的特征,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培育、崇尚、践行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强化其作为国内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和主导意识形态,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最可贵特质。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铸魂育人方面重塑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整体批判精神和批判路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作为价值取向指导一定的阶级、集团为自身利益制定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的最高统治阶级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套思想观念,它指导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团、法律、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就在于传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便使最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与支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因素、反动的逆流意识形态的斗争,这使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有着共同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属性,它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且借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动作用增强自身的实践效果,因此,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引导和规范支流意识,反对和抵制逆流意识,促进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服务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就要积极探索新网络舆论观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应当积极地把网络舆论资源引入课堂,以网络舆论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交流,了解学生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思想动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自觉担当起在网络舆论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在:混淆个体关怀与整体关怀的关系;忽视内在关怀与外在影响的关系;割裂思想关怀与政治需要的关系;缺乏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的结合等。人文关怀具备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具有引导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和开发功能。可以通过树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和谐理念、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主体性关怀思想、注重意识形态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吸收多元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成果、掌握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法等来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核心工作,更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心。如今,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认同感与行动相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滑坡等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要先"铸魂""立德",方能"育人""树人"。  相似文献   

10.
陈昌兴 《前沿》2014,(5):165-16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人感恩教育是当今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与增强时效性的求。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把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课程的教学教材中,需积极探索有效融入的方式方法,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融人大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接受理论在国内的应用与研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启示,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的角度出发,对隐性教育法的方式进行概括,即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大环境影响因素相结合的潜隐方式、与小环境相结合的潜隐方式以及与教育者人格相结合的潜隐方式这三个层面对以学生接受为根本的隐性教育的方式进行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虚假的意识形态,同时预示了未来社会的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指向人的终极关怀——人和人类的解放。立足于意识形态教育本身,当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对于个体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推动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促进个体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养成,推动社会各种利益的有效整合,凸显意识形态教育的社会"软实力"的作用;对于国际社会中思想文化交流而言,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中把握自身的话语主动权,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地位。  相似文献   

13.
将思想和艺术相结合,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待于拓展,而把各种艺术手段运用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则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实践教学具有美育功能、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小彦 《思想战线》2007,33(5):48-54
中国远古时期夏商周三代权力交替过程中呈现出意识形态的变化,在"祖灵崇拜"、"血缘制度"和"天命观"三者的不同解释当中,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内部压力。周在取代商的过程中强化"天命观"的意义,这个意义对现实政治无疑产生了影响。周人藉此不仅奠定了此后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性格,而且也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等级制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败。因此,认真阐释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明确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定位,深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价值原则以及价值渗透的实施策略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得当安排是影响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科学性的关键因素。明确科学性的含义与重复性的辩证关系,厘清四门课教材的重复内容,坚持教师协作备课,坚持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完整性和差异性的统一,不断创新教学技巧和方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进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问题,对我省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坚持校内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引入为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而针对性设计的锥形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精品课程(一种精神、两种专长、三种方法、四种素质的培养)和拓展训练课程为两个辅助载体,同时充分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的地位,打造三体一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因而确保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稳定持久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社会生态、社会控制、社会认同等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亦存在紧密的联系。社会关系结构和文化关系结构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叙事情境,且从社会和文化上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主体;互动进程则从实践和变化上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并可能重塑社会关系与文化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得以维系。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实,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需要坚持批判性建构教学理念。批判性建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要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现实"相关联,通过对否面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批判"来实现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正面"建构",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坚持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彩花  严淑珍 《桂海论丛》2003,19(4):95-96,F003
时代的发展、理论的深化、科技的进步,影响着人们思想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就必须以人为本,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坚持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使之在理性和感性上不断完善,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教育效力,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