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加快建设广西沿海东盟物流中心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平波 《桂海论丛》2004,20(6):94-96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断推进,并且每年一届的中国与东盟博览会将长期落户南宁,广西又迎来了新一轮机遇,我们应从战略高度思考和抓住这次机遇,发挥广西的优势,努力打造好广西沿海东盟物流中心,充分体现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瑾 《桂海论丛》2010,26(6):71-74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连办六届,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但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加强产业合作,必须创建更好的推动机制和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应加强相应的展品类别设置、展商邀请、专业观众组织等改革,搭建更好的产业合作论坛,建立日常贸易数据库等,达到产业合作与博览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覃志鹏 《桂海论丛》2009,25(3):90-9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量热带水果贸易对我国华南热带水果主产地的农村社区已经产生严重冲击,不仅对数千万农民收入带来直接影响,对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文章从农民对市场信号的反应以及农村阶层分层与风险分配差异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热带果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樊凡 《桂海论丛》2006,22(4):9-11
广西—东盟物流体系需建立在物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和具体物流实践活动上,在物流发展框架内,辅以电子商务规则。文章从政策导向、管理方式和各方合作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广西-东盟区域物流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以及可采用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云南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圣达 《思想战线》2004,30(2):7-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全面启动,这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云南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陆路通道、经贸合作前沿和参与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将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服务东盟、服务全国、发展云南"的总体思路,加快以昆明为中心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走廊建设和云南城市化进程,使昆明逐步成为次区域内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曾宪图 《桂海论丛》2006,22(2):75-77
中国—东盟博览会给贺州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贺州市的旺高、西湾、信都等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投资环境优良,对外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桥梁,这三大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必将吸引大量的东南亚投资,从出口和投资两方面拉动贺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The 6th China-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Expo(CAEXPO)was held in Nanning,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on October 20-24.What influence has the CAEXPO brought to Guangxi?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FTA)will begin on January 1,2010.Wh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ill it bring to the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Guo Shengkun,Party Secretary of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mmittee,answered these questions in an interview with the Guangming Daily newspaper.  相似文献   

8.
廖国一  王林 《桂海论丛》2012,(4):111-115,4
文章提出要发挥文化遗产事业在广西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遗产事业产业体系。具体思路有:发挥文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拓展文博产业发展空间;实施"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办馆;重点构建"两区一带"博物馆群,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加快宁明花山和兴安灵渠申遗工作,创建广西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品展销中心。  相似文献   

9.
The Sixth China-ASEAN Expo sought to enhance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rade in advance of the coming regional free trade zone  相似文献   

10.
赵明龙 《桂海论丛》2012,(6):118-122
近年来,广西加强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对外开放水平度还不高。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前沿地带,连接我国中南、西南的重要区域的广西,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新阶段广西对外开放的着力点应放在明确对外开放的重点、继续推进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旅游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作用、加强人文交流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开放的区域主义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国亮 《桂海论丛》2005,21(2):41-44
开放的区域主义是新区域主义理论框架中的一种新型的理论形态。开放的区域主义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的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中在开放的区域主义的影响下区域经济组织创新的产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显示出的全面性、开放性、平等性、整合性等特点充分说明了开放的区域主义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卜霞 《桂海论丛》2010,26(4):113-116
钦州保税港区是中国西部沿海距东盟最近的保税港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钦州保税港区的产业布局及发展,既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要优化钦州保税港区产业布局,必须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实施统一协调的内外规划、重点引进世界知名航运企业、改革创新通关模式、加快整车进口口岸规划建设、拓展产业基础设施融资途径、加快面向东盟相关产业园区建设、统筹城乡配套产业互动发展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莫仲宁 《桂海论丛》2005,21(6):64-66
"两廊一圈"的建设,将给广西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广西在构建"两廊一圈"中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也使广西占据了制度安排上的优势.广西应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与越南的合作,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两廊一圈"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文儒 《桂海论丛》2008,24(2):82-84
上林县位于桂中南,具有融入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经济格局的有利条件,文章分析了该县融入“一轴两翼”经济圈在工业、农业、城镇化发展水平、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路径选择,特别提出改善软环境,搭建发展平台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贾桢 《桂海论丛》2009,25(3):85-89
如何服务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如何服务好广西沿海发展新一极和中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的实施工作,这是新时期广西民族工作面临的全新课题.文章根据新世纪中央对广西民族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认为这是新时期广西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陆阳 《桂海论丛》2004,20(5):50-5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建立,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面临机遇和挑战,要以自贸区为平台,抓住合作环境改善、经贸投资地域和领域扩大等机遇,克服产品竞争力弱等不利因素,运用经贸对象和领域的合理选择、投资策略的调整等办法,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陆小志 《桂海论丛》2010,26(5):100-103
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信息交流中心,对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中国—东盟区域信息交流中心,必须按照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广西实际,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对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信息要素进行整合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梦妮 《桂海论丛》2010,26(5):104-10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给广西沿边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广西沿边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和扩大同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为加快广西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思想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努力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本文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各民主党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责任和义务,研究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推进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一支特殊的中国力量,探讨其在中国梦视角下,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独特作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罗美娟  刘可 《思想战线》2007,33(5):89-95
我国东西部技术发展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在东西部地区进行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是缩小东西部技术差距、促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提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东西部技术转移,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促进东西部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