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 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伦理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发展分不开。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道德伦理问题,对这些文化的反思和解答有利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城市社会稳定和谐。道德实践在城市社会的重要性,在于如何在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以利于城市社会的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目标应该是“扬善抑恶” 《新周刊》:你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危机? 郑永年:什么叫社会呢?一个人不叫社会,三个人以上叫群体,群体要想生长在一起,就需要道德。没有道德的群体不叫社会,没有道德个人是生存不下去的。《新周刊》:道德国度却面临着道德危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报刊的操守     
《民主与科学》2009,(2):74-74
一个社会永远需要两种规则,一是外在的规则,一是内在的规则,法律制度是外在的规则,道德操守则是内在的规则。操守不仅仅对个人而言,作为舆论代表的报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人的操守表现在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报刊的操守则体现于它如何面对权力的威压和金钱的诱惑。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道德困境之源考量——基于道德的支撑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忠 《求索》2011,(2):137-138,203
现代人道德困境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但从根源上看是道德的支撑缺失。中西传统道德发展的内在机理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管二者发展路径不同,但各有其相应的道德的支撑。而现代中国社会道德困境之源正是由于缺乏道德的支撑,因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必然要对道德的支撑进行追问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刘布弱 《创造》2002,(4):11-11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关于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已宣传、教育、引导了五十多年了,然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面临社会信用危机的严酷现实,(社会信用危机对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大限制作用是非常清楚的。)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妨碍了如此美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那么崇高、完善的社会道德体系为什么只能喊在嘴上,而不能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上?现在到了该认真反思和总结这些年来我们在道德建设上的路径和方法的时候了。据笔者看来,这些年来,我们在道德建设上徘徊…  相似文献   

7.
杨发远 《创造》2001,(9):44-45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初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落实德治思想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坚持正确价值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实现正确价值导向。为此,本文拟就以德治国中的价值导向问题作一探讨。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现作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以德治国首先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包括了道德思想、意识、品质,外在表现就…  相似文献   

8.
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彰显的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性语境的出场,折射出青年道德价值观重构的困难性与复杂性。从社会生活的世俗化、青年主体性的高扬、西方文化的冲击、青年社会化的未完成性、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等方面对青年道德价值观变化的原因进行反思,从外在因素与内在机制两个维度重构青年道德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涛  陈中建 《求索》2013,(6):96-99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观来看,道德生活根植于由交往行动构建的生活世界之中,只有通过交往主体之间的自由对话、理性论证而达成的价值共识和道德反思才能持续地构成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基础。其中,道德反思渗透于生活世界的每一个要素的功能之中从而推动整个道德生活持续的合理化:道德反恩贯穿于个性之中,为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文化传递和社会交往提供内在动机和能力:道德反思渗透于社会结构之中,警惕权力对交往结构的干预。为文化更新和个性自由提供合法的保障;道德反思贯穿于文化结构之中,为社会合法化和个人社会化提供充分的文化储备。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大工作》2012,(8):59+61
二论:认清道德领域的成绩与问题、主流与支流,坚定道德信心《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再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一文认为,2011年我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的图景。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真正危险的道德状况,不是人们对失德现象的义愤,而是对道德滑坡的冷漠。无论是感动还是疼痛、谴责还是反思、忧虑还是希望,都传递着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1.
人物     
《小康》2010,(8):18-18
造假者 唐骏 引发精英诚信讨论 中国最著名的职业经理人、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近期因个人学历涉嫌造假成为话题人物,并引发了一场检验社会精英道德诚信的激烈讨论。一直回避正面回应质疑者的唐骏此时面临的不单只是个人前所未有的声誉危机,他已被化身成为某些社会问题的符号,承载着外界对于这些社会乱象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赵素锦 《桂海论丛》2011,27(4):51-55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政治品性、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及社会公德等方面存在着道德败坏现象;其原因既有社会伦理大环境的外在影响,也有领导干部自身道德认知与道德意志的内在始因。必须理性地看待和考察领导干部的道德品性问题,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德行的考评机制。这就需要对于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及综合德行评价等主要问题有一个科学公正的客观认识,既要尽可能地扩大道德监督范围及其效应,更要以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审视与反思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而真正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境界,净化社会的伦理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3.
葛晨虹 《人民论坛》2011,(8):190-192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创新,既要着眼于对道德理念内在引导的挖掘,又要致力于对外在制度机制安排和他律强制性规则的建设。重建道德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加大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弘扬力度,更加关注社会道德文化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各行各业的社会监管,完善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相对应,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冢庭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5.
曹治平 《前沿》2013,(1):56-59
底线伦理从人的有限性出发,强调一种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世俗道德,从一种"神性"的道德高标"退"守属人的道德底线。它是对"革命"道德和"动员式"道德的反思、解构与超越,主张确定合理的、普遍平等的道德义务;它是对道德虚无主义的阻击,主张培养伦理底线耻感,践行基本的道德义务;强调社会底线正义以及政府的相关义务,有助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道德范式构建,实现社会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6.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17.
一个政治社会的稳定有许多内外在因素 ,但社会的法律、道德、信仰却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中国现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法律、道德、信仰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 ,重构法律、道德、信仰体系对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 )完善综合治理的法律体系首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个系统工程中 ,权利与义务是一个核心内容 ,它关系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只有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和全体公民…  相似文献   

18.
行政道德特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在国家行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既具有一般职业道德所具有的鲜明的职业性,特定的对象性,社会的公共性以及实践的操作性等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外在的强制性和社会的示范性等特殊性。新时期我国行政道德应具有如下特点:道德的主体性,主体的平等性及义利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道德建设和个体道德的养成中 ,最困难的环节有两个 ,一是社会道德进入个体道德境界的过程 ,即道德教育效果的真正体现 ;二是个体道德修养中一定的道德信念如何始终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在第一个问题上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道德意识的传输过程中 ,各种外在因素及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 ,道德个体在接受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一些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 ,造成道德意识的变形和传播效果的降低。在第二个问题上 ,由于道德个体已有的道德认识在进入现实的道德实践时 ,往往要面临利益上的让度甚至牺牲 ,也会形成各种心理上的复杂反应 ,导致…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效力是道德原则、伦理规范等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的外在表现,可以从个体道德自律、社会道德秩序、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考察道德效力的实现程度。道德效力缺失问题多发生于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期,而社会治理能力、法治建设水平和公民道德状况是影响道德效力实现的因素。对此,我们应以创新社会治理、优化法治环境、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为着力点,发挥社会道德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