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如果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着手进行分类,那么道德教育可以分为社会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教育。过去,往往偏重社会道德教育而轻视或根本不谈自我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一自我道德教育是指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对自己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个体在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影响下,在高度自觉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进行的。其具体过程是:个体正确认识到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要求,于是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产生自我锻炼的动机,自觉地控制  相似文献   

2.
着力培养健全的道德意识当我们在意识层面看待道德问题时,其内在构成上表现出复杂的态势,即知、情、意、信的升华过程。这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在这个序列中,每一个认识阶段的完成都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一次否定之否定。而每一个进步都包含了道德主体执著的认识追求和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和发挥。即创造性的道德思维的积极作用。通过思维,  相似文献   

3.
刘鹏 《学习与实践》2012,(5):117-123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具有必然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它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但由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过程中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着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的程度。因此,为实现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促进个体道德的生成,必须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张扬个体的道德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4.
吴白 《创造》2002,(4):8-9
人作为个体,对于美与善,对于文明人的社会责任,能够具备自我坚守的意识和能力,应当算得上是道德建设的很高境界。很高的境界,实现起来当然不容易,但并非不能造就,而且,就建立以社会成员普遍具有自觉的社会责任能力的“公民社会”而言,还非造就不可。我以为,以今天重建社会道德信用的要求来看,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急着去做的题目。所以说必须“急做”,是因为,在不能把一个文明社会所欲建构的道德内容内化为相当社会成员自觉坚守的信条时,那种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对于道德问题显出很强麻木倾向的集体无意识,可能会使我们的道德建…  相似文献   

5.
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条件及动力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文阁 《湖湘论坛》2002,15(1):32-36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是道德以“实践—精神”方式把握世界的必然环节。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内化社会道德从而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道德的过程。哲学、伦理学及其它实证科学早已证明,道德不是个体先天就有的,一个人生下来并不具备什么道德,那么,道德何以在个体生存活动中出现,又如何成为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基本素质?推动个体道德发生的动力系统是什么?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道德的本质,更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创设激发独生子女道德发生的道德环境。一关于个体道德的发生问题,从…  相似文献   

6.
易玉梅 《湖湘论坛》2007,20(4):43-44
道德内化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使之成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是主体自觉的能动过程,离不开主体的自主选择与认同.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体现了公共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等自愿、自觉的道德行为特征.志愿服务符合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有效载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自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道德个体的活动是主体性的、能动性的 ,这是一种道德承担者、道德接受者和道德创造者三位一体的构成。道德承担者表明个体的道德活动是施爱的过程 ,道德接受者表明个体是接受爱的主体 ,个体作为创造者要体现本质意义上的道德活动 ,通过道德主客体的活动展示精神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10.
刘强 《前沿》2009,(9):18-21
现代社会由于道德缺乏美的感性基础致使道德意志脆弱,欺诈与失德增多。按物质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使各种社会主体间矛盾对立,人的命运被蒙蔽在盲目的劳顿和物质的追寻中。美感导引着人的心意的理想方向,指引着人的生命超越升华过程。审美境界与道德境界在高层次上的同一是培养理想社会主体的最佳途径。美感生成过程中主体与对象的相融相悦能校正生命的对立意识,这种相融意识是改变现代观念影响下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相对抗,构建各种社会主体间和谐相契关系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上的“耻”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否认和贬抑,是一种负面的否定的评价,耻感就是羞耻感和知耻感。羞耻感主要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言行或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的情绪体验。知耻则是对在认识理解耻辱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耻辱的自觉的规避和抵制和抗拒。道德耻感源于人格和道德品质的缺陷。耻感丧失则意味着个人为防止进一步过程而设置的最后防线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从对人应该怎样存在、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才能成为好人这个自我认识最核心问题的深思,结合对外在社会客观要求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身,充分发挥主体性,而对自身的约束。道德自律的形成应主要解决两个大问题:道德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实现道德自律应解决好四个统一:道德自省与道德评价相统一;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德治”与“法治”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编辑工作中,选择社会道德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地位,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并自觉地按照编辑道德要求办事,是编辑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分析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制约因素和固有矛盾,并揭示编辑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对提高编辑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在政府系统中的特殊表现,是包含政治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内容于一体的特殊职业道德.行政道德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即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的信念和善恶标准,理性地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包括行政道德的意识、关系和活动三个方面.行政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社会道德起着示范、导向和楷模作用.行政道德原则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反映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行政管理的终极价值取向.构建行政道德对于改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遏制腐败现象都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志伟 《湖湘论坛》2003,16(1):83-83
责任概念是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 ,所谓的道德良知实际上就是某人对自己的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和履行。不过 ,在元伦理学兴起之后责任概念不仅没有获得含义上的澄清 ,反而逐渐失去了其在伦理学中的核心地位。但是在当代 ,随着各种应用伦理的勃兴 ,责任问题重新又被置于了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道德内化是整个人类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个体道德养成的关键所在。已有研究成果在对道德内化和道德内化动力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显现出有关青少年道德内化动力问题研究文献的缺乏,在分析道德内化动力的构成,增强青少年道德内化动力的有效对策,发挥整个动力系统的作用及具体操作上仍或多或少存在着偏颇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设置必然性。只有当在道德中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种种人类本质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时,道德对于人来说才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才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道德自律包括:获取道德认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进行道德反省;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道德理性、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理性是一种独特的人类理性,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指向的是善,诉求的是善,是心灵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会的秩序。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是道德理性的重要表现。在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文化张力,使之适度,切忌走向偏执,这是道德理性健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道德素质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安明 《理论月刊》2003,(7):115-116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道德的内化来实现的,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和个体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外部道德控制和内部道德修养、道德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用道德来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养成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成为真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