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     
2006年夏,又一波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潮峰涌来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为找工作南北转战,东西奔走,各种悲喜故事又轮番上演。兴奋、懊丧、冲动、失落写满了年轻人的脸,就业的压力让临近毕业的“天之骄子”们喘不过气来。为了就业,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有的家庭甚至在思考“举一家之力、倾一家之产”去供养一个大学生是否合算?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与此同时,值得人们去关注、去思考的是:许多的中小企业正在为“用工荒”发愁,农村大量基层组织急需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一边是为找工作发愁,一边却是“用工荒”,二者的脱节,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及大学生们,难道不该好好地认真地去思索吗?今特编发下文,鄂尔多斯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有所启发呢?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长期以来人才却总是从农村到城市单向流动,如何才能既鼓励大学生下乡,促进农村发展,又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成才问题呢?新形势下,一项新的工程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学生村官”工程。它是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一项新工程,既是人才培养和锻炼的新模式,也是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本期我们说“如何才能让这一工程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服务农村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取得双赢效果”这一主题,特别约请了几个方面的代表一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组织的号召,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本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人们把他们称为“大学生村官”。应当肯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公开招考聘用的村级干部,从主观方面而言,他们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面对这个职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保障》2010,(3):36-37
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节后发生“用工荒”。企业用工缺口有多大?务工人员为何拒绝嘲流?“用工荒”是否只是暂时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4日发布的“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用工荒”局限于一定范围和特定时间段,但局部地区的“用工荒”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5.
冀致明  邓继杰 《前进》2008,(10):43-43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与部分农民和村组干部交换了意见,根据座谈中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和个人多年从事农村卫作的体会,对已经到村和即将进村的大学生“村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竞争的残酷。那么,现在抬头看看就业形势的严峻,笔者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大学生们就业时的“惨烈”竞争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大学生们是受到社会百般宠爱的天之骄子,怎么会落到现在这样求职无门的境况?是社会不喜欢大学生了?还是学校没把学生教好?抑或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人认为中小城市就业压力比较小,于是,不少学生蜂拥选择去基层、中小城市、农村就业,但刚刚从“象牙塔”、都市环境里出来的大学生能很好地适应基层生活吗?去基层、中小城市、农村就业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吗?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9,(3):43-45
很多大学毕业生总是有这样的感叹:读书容易,找工作难。特别是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面对岗位供大于求的现实,很多大学毕业生降低了自己的求职预期,部分应届毕业生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还有的甚至打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在这个就业的寒冬里,大学生究竟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声音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在剩男、剩女的时代,难道婚姻也可以定制了吗? 近日,上海一家“找老公培训班”喊出各种新鲜麻辣的口号,称在“找老公培训班”中,90天内可让结婚困难户找到梦寐以求的精英好老公。此举让不少网友惊呼。 我们的教育中有太多高线的道德要求,但是对于基本的做人的准则,却少有涉及。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虽然他们是被命名为“官”的特殊群体,但他们与普通劳动者并没有区别,甚至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照样时有发生。那么,一旦遭遇侵害该怎样维权呢?不妨根据不同情形,动用“法律复方”。  相似文献   

11.
李寅峰 《台声》2011,(3):22-27
从“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到改变成“来来来,来北大;去去去,去大陆”,如今台生西进大陆已成气候,且仍在不断升温。多年过去了,有的学成归去,有的留下创业,有的在这方热土上幸福地生活……那么,留在大陆的台生们现在究竟如何?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好吗?  相似文献   

12.
简历,无疑是大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第一手段。但是,大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个人简历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用人单位对简历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什么样的简历才是用人单位期望看到的呢?  相似文献   

13.
自从在1988年的第一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了以笔名郎郎发表的“我们究竟出了什么毛病”这篇文章以来,在大学生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我们的生活目的应该是什么?我们将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呢?难道就这样看小说、翻杂志、下围棋,看电影,最后混张文凭吗?大学生们在向父母、向老师、向社会诉说我们同代人的苦恼和困惑、丑陋和渴望。在大多数人眼里,大学生是“幸运儿”、“天之骄子”,每个人头上仿佛都笼罩着一个个炫目的光环。是的,当代的大学生是生逢盛世,从小在顺境中长大,从小被父母和老师宠爱,后来又顺顺当当地跨入了多少人为之神往的大学校园,心里好  相似文献   

14.
一句口头禅引发的思考 认识一个在某中大型企业做人力资源的朋友,“我们正招人呢”是他的口头禅。有次,一个朋友打趣他:“你们怎么天天招人?公司就不会人满为患吗?”结果那位HR说:“单位总有些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所以才经常招人。”  相似文献   

15.
“天之骄子”与“村官”,这两个具有巨大落差的概念捏合在一起,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解决的新途径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是权宜之举还是长效机制?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农村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对农业又不了解,究竟他们能在农村有多大作为?”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在2003年就开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的德清县,深入到乡镇社区、村,对这群“新”知识青年进行了一番探访。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一条新闻在网络上走红。说的是四川成都有位网友“家居曹老师”丢失了自己的爱犬,劳神费力寻觅不着。怎么办呢?这位年近60、即将退休的老人在网上发了微溥,对“送还者”承诺重掰房屋一套。一套房屋是什么代价?这条消息立马引起众多网友关注,有的甚至惊呼“别找工作了,赶快找狗去!”当然,这只是网友搞笑而已。  相似文献   

17.
《时事报告》2005,(4):29-36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而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则越来越不受青年人的青睐,在情人节这天,许多在校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半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一束昂贵的玫瑰。情人节为什么越来越火爆?情人节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文化价值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来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几位教授、记者和大学生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时下,在淘宝网上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创业理想之一,而这种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也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如果你冷不丁地问:“你知道目前有多少人在网上开店吗?”即便是“深谙此道”的人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11月的一天,广西自治区某市的一个基层法院门口,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性和一个二十多岁的漂亮女孩正在拉拉扯扯。中年女人一边用力地把年轻女孩往法院里面拽,一边还喊着:“走,跟我告他去,跟他离婚!你说你这稀里糊涂跟他结了婚,难道还要稀里糊涂过一辈子吗?”  相似文献   

20.
李良 《半月谈》2004,(2):56-58
人类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吗?难道茫茫宇宙中就再也找不到地球人的知音了吗?随着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全世界的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