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由传统的政府管理逐步转为多元主体共治的自治模式。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构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化格局,积极推进基层智慧社区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正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十九大更进一步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为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众所周知,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社区文化建设则随之成为了社区建设的核心。因此,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3.
正【调研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圳市龙华区立足区情,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积极探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龙华区观湖街道以"争当高品位建设尖兵,着力打造城市建设精品"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由城镇化引发的乡村治理结构变迁,对于农村社区治理秩序构成了严重冲击。传统农村基层治理在向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秩序转型过程中陷入失序危机,呈现出社区治理机制封闭化、治理角色重叠化以及治理身份复杂化等多重治理挑战。从社会资本视角审视,差序格局瓦解引发社会关系网络错乱,人口异质化引致社会信任普遍衰退,个体行为规范变更导致社会规范体系断裂,这些都是造成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失序的重要因素。融合型秩序是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内容,国家需要以重构社会信任关系、复建社会共识性规范以及修缮社会关系网络为主线,达成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型治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围绕社区治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扩大居民群众参与、反映居民群众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四微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圈子"现象,圈子既可为善也可为恶。问题不在关系本身,而在于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中,任何治理手段,关系也罢、法律也罢,都会被滥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部署。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诸多基本又繁杂的工作任务需要从社区开始推进,因此传统的治理模式受到挑战。在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平安中国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特色,探索新型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加强基层社区的法治建设,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十余年全面铺开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中,面对我国"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受制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及国家宏观发展战略需要,以及社区建设资源被非合理性占有和分配、社区建设阶段性规律等综合因素作用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此模式在实践中却消解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目标的实现,导致社区治理困难,使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失衡,引发了社区本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治理实践尚未出现"多元共治"格局,而是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主辅结构。主辅结构是以基层组织为主导性力量、以积极分子等社会力量为辅助性力量的社区治理结构,基层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社会性力量则发挥着信息媒介和应付任务等辅助性作用。主辅结构的形成与群众动员的传统有关,情面关联、社会性报酬和利益回馈等构成了主辅结构的维持与再生产机制。社会分化加剧会弱化主辅协作的运作效果,通过发展灵活简约的居民自组织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壮大辅助性力量并举,是探索建立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建设包容性社区:居民权利均等化的社会政策想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中国的包容性社会,需要强调国家的责任,也不可忽视基层社会动员的重要性。建设包容性社区针对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社会体制依然带有浓厚的差序格局传统和身份制色彩,户籍制度与等级制的社区组织形式相互固化,形成了自利性的地方性传统。这种状态既可能抑制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需求,也可能带来对包容性社会政策的抗拒。建设包容性社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倡导基于居住的社区成员权均等,增进社区自治权、社区福利分配权、社区邻里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社区建设的动员,将为落实公民权利平等的宪政价值提供社会文化基础,并在追求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联动。这也为包容性社会政策赋予了培育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7,(4):47-50
只有适应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创新党建工作格局,社区党组织才能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主导作用只有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情系居民群众,社区党组织才能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凝聚吸引作用只有把握社区党员队伍的新变化,改革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才能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示范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积极顺应城乡社区发展需求,加强"三社联动"机制创新,增强社区发展活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特大型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创新实践,积极构建"三社联动"格局社区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城乡社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多元  相似文献   

13.
郭祎 《桂海论丛》2011,27(2):100-103
积极推进城市社区民主治理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宥于我国历史传统和民主法治国情,城市社区民主治理仍存在民主权利与民主需求、民主需求与民主实践、民主实践与民主权利之间不相协调的问题,使得社区民主治理陷入"权利-需求-实践"的困境,这严重阻碍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及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结合我国实际,完善民主权利,满足民主需求,深化民主实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民主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我国的社会信用结构是一种特殊主义信用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具有"差序格局"特点。"差序格局"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出现公共利益"私人化"、利益关系"圈子化"、公共权力"特权化"、国家法律"人情化"等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子,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形成"一核引领多方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驱动因素与指导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 ,审时度势地进行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革故鼎新 ,以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自治建设 ,已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里 ,笔者试对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驱动因素及指导原则作一粗浅探讨。一任何一种体制的变革 ,都既有其内在动因 ,又有其外部驱动因素。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不例外。依笔者所见 ,下列四大因素的综合作用 ,使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必然。1、社区需求多样化改革开放以前 ,人们的需求局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 ,生活…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文化功能弱化问题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其多样化的功能体现出来,因此,构建和谐社区亟需发挥社区文化功能。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应有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使社区文化功能弱化,其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有效路径也需要我们从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考虑,多视角探寻。  相似文献   

18.
以党建工作引领社区自治、共治,是将党的领导嵌入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能够发挥政治引领、社会协调和文化融合作用。在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要求我们依托党的组织优势,创新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同时发挥党建的纽带作用,构建党建复合引领的社区治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城乡社区建设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使我国社区建设从以城市为主开始积极向农村拓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此,  相似文献   

20.
李晓斐 《思想战线》2012,38(4):17-20
围绕"差序格局"和公私道德的讨论,已经论及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逻辑,或文化图式。运用文化图式的视角,从文化角度来探讨社区内部自身的动力学,可为理解传统背后的驱动力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并可藉其对理解村落权力关系提供一种解释方式。在近百年的路村"麦货会"实践过程中,村民的文化图式得以再生产并发生变迁,而再生产或变迁了的文化图式又解释了不同历史时期"麦货会"组织者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