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力量是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补充,他们不畏艰险,乐于奉献,诠释着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灾救灾与灾后重建的第一线,有他们挥洒的汗水;防灾减灾知识宣讲和救灾演练现场,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不求任何回报,无私帮助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民间救灾》专栏,以展示社会力量参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救援队伍已成为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也应当得到完善的法律规范。本文从建设主体、队伍成员、培训演练、政府支持、权益保障五个维度对现有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推动自然灾害社会救援队伍依法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社会力量蓬勃前行。通过政策顶层设计鼓励引导,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壮大力量、提高专业化程度、落实保障措施,通过一次次演练比武和实战,浙江省打造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一个样板。有那么一批人,他们没有职责要求,但他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力量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从余震不断的废墟,到一片汪洋的村庄,再到国内外台风灾难一线,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满怀热情、默默奋战,他们不辞辛劳、冲锋在前,他们用行动播撒爱心和希望,他们是应急救援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当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力量不断壮大,他们不仅在灾难紧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日常防灾减灾宣传、演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的发展,努力推动建设社会应急力量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5.
正11月12日,广东省江门市举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应急救援演练。本次演练由江门市减灾委、市民政局主办,江门市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承办。演练模拟渡船失火致人员落水、汽车落水、登山旅客失足堕崖等突发险情救援,参演人员实施了水上救援、野外救援、应急通信、应急运输、遥感拍摄等多个科目演练,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演练,检验了江门市社会力量的专业水平,也为当地政社协同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营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5年3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广东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参与救灾工作方面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5年3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社会力  相似文献   

7.
<正>11月9日,民政部救灾司在江西南昌召开《救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修订工作会暨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推进会。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主持会议,21个省级民政部门和深圳市民政局救灾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讨论了《救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修订稿)》,北京、吉林、安徽等8省市介绍了今年以来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采取的措施、存在的困难问题。与会代表还就下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2月12日,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促进条例》,引导社会力量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广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支持方式以及保障措施,还提出在2017—2019年,省市县三级将分别通过制定政策、构建机制、搭建平台,加快推进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通过成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完善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在地协调站和在地协调网络,实现了社会力量及时高效有序参与救灾的局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减灾兴川"之路,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十年前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开启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的新篇章。社会力量作为一支重要的救灾力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之后的历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公共政策变迁的视角,从社会力量参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引发的问题思考、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不足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变迁三个方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进行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四川:成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9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文件,批复同意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增挂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牌子,增加承担全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日常协调、信息沟通和资源统筹等工作。该统筹中心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是四川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将有力推动全省快速形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2日,广西南宁市民政局组织社会力量在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参加2018年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联合演练活动。本次演练是市民政局组织有关县区民政局、北部湾保险广西分公司、南宁市保安协会进行的联合演练。市民政局党员应急先锋队、防灾减灾志愿服务队、横县民政局、北部湾保险广西分公司、南宁市保安协会约60人参加。演练主要以竞赛对抗的方式,分别完成队列训练、运用现有资源物料完成救灾任务、应急救灾野外技能学习、应急救灾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论减灾救灾中的社会联动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力量参与是减灾救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尽管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减灾救灾格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应在转变减灾救灾观念的同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构建社会联动参与机制,在减灾救灾中实现社会力量全过程参与,打造自救、互救、公救相结合的减灾救灾网络,即建立政府居中指挥协调,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神经,一点动,全线动的全社会联动参与的减灾救灾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0日,为引导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救灾工作,海南省民政厅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关注和支持参与救灾工作的社会组织成长,将其纳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服务平台。该意见强调,要完善社会参与保障机制,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保障救灾工作优先权、健全补助补偿机制等措施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该意见的出台为海南省  相似文献   

15.
<正>9月23—26日,民政部救灾司在北京举办针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人员的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国40家社会组织的6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这是民政部救灾司首次举办面向社会力量的救灾专题培训班,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并讲话。本次培训班主要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帮助志愿参与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3月6日,广东省减灾救灾应急协会在广州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共有43个社会组织和专家会员代表参加。该协会旨在搭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服务平台,协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工作,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快速发展。协会成立后,将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信息资源平台,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深圳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本市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发达的优势,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要求,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加强与社会组织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项目合作,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减灾救灾新格局。尤其是在"12·20"光明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善后处置工作中,深圳市科学统筹协调民间救援组织、社工、义工等社会力量参与救援救助工作,较好地彰显了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援救助的作用,为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之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救灾力量不断涌现出来。他们积极参与救灾,将公益看作延续生命的力量,将滴水之力汇入爱的海洋。然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需要秩序,需要支持和引导,否则爱心的拥堵与浪费,终将寒了整个社会热切的心。顺势而为,民政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地方也进行着各方面的积极探索,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调联动、共同应对"的救灾工作格局正在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也将走上有序、规范、高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9月21日,西安市民政局联合西安市财政局印发《西安市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首次规定了西安市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工作原则、基本条件、参与范围、申报方式、确认登记等内容,还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力量自发组建具有一定减灾救灾技能、能够长期稳定参与减灾救灾工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统筹社会力量、形成救灾合力上作了一些探索,这些探索在抗击2014年"威马逊"超强台风等重特大灾害、支援云南鲁甸地震救灾工作以及日常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章立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