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价值在于通过推定自然人已经死亡的结果,稳定因失踪人生死不明而引起人身关系及财产关系的不确定状态,达到重点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本用于稳定失踪人民事关系,保护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宣告死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却可能为利害关系人带来新的权益损害,弱化法律实施效果。本文将以宣告死亡制度对被宣告死亡人配偶权益的影响为视角,探讨我国宣告死亡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宣告死亡制度存在诸多顽疾,如对失踪人的地位和身份是否需要具备特殊条件、对利害关系人顺位的严苛限制、期间设计标准不尽合理、法律后果的规定语焉不详等。这使该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处于具文的状态。同时,宣告死亡制度还和其他民事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司法实践的考量,笔者认为,未来的民法典应统一规定失踪人制度。  相似文献   

3.
孙勇 《理论月刊》2006,(1):121-123
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在第三十二条中增加规定,“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这是婚姻法第一次对公告离婚的适用范围予以限定,是我国婚姻家庭法律体系建设中的一次重大突破。由于公告离婚的适用范围很特殊,因此公告离婚并不为公众熟知,但它确实是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之一,只是由于鲜为人知,加之适用过程中的种种不当,使公告离婚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明确公告离婚的适用条件,规范公告离婚的适用程序,不断完善这项法律制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问:2007年,我丈夫外出打工杳无音讯,后被法院宣告失踪。2011年我丈夫的父母双双去世,留下的房屋、存款被丈夫的兄弟瓜分。我丈夫能分得财产吗?若能,能分多少?  相似文献   

5.
台湾通过建立智慧财产法院并且允许其在专利侵权等案件审理中一并审查专利无效问题,试图解决以往侵权诉讼必须中止等待行政裁判结果所导致的诉讼迟延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形成了行政机关与法院均可宣告专利无效的“双轨制”.虽然立法仅赋予法院在宣告专利无效方面有限性的权力,但是“双轨制”仍然容易导致权力冲突及针对同一客体出现不一致裁判等问题.事实上,台湾现行专利无效宣告制度是仿效日本法上相关制度而来,因而有必要深入考察日本法相关制度并且予以借鉴,通过强化行政机关审查专利无效职能,加强行政机关与法院信息沟通以及赋予法院裁判对行政机关一定拘束力等制度设计来克服“双轨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宁微 《前沿》2010,(13):73-75
禁治产人制度曾经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维护精神不健全者和意思能力薄弱人的财产安全,避免他人利用禁治产人自身存在的缺陷恶意侵占其财产,还可以起到警示善意第三人和维护社会交易安全的作用。本文对禁治产人制度作了简要介绍,并将禁治产人制度与我国监护制度进行了比较,认为鉴于我国现行监护制度中存在着划分标准简单、适用对象狭窄等问题,借鉴禁治产人制度中的合理部分,用以完善现行监护制度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法眼天下     
《时事资料手册》2008,(5):116-116
用人单位能否“末位淘汰”职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相似文献   

8.
张凌寒 《求索》2013,(10):185-187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呼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的完善。但我国现行网络立法存在着过于笼统、层次单一、操作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权利人的权利救济。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虚拟财产立法的两条路径。根据现行法律体系的协调、对权利人保护周密等理由,提出选择单行制定法规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路径。本文深入分析了虚拟财产立法保护的指导思想,论证了立法层次的选择。尤其是对在立法中具体规则应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构想。并对虚拟财产保护的相关制度完善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9.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及其制度建设成为学界和社会持续热议的话题。世界各国反腐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是公认的“反腐利器”。从长远计,我国应该尽早出台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以此建立完善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政     
《中国民政》2016,(4):4
正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对八类无户口人员如何登记常住户口作出规定。这八类无户口人员情况是: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未办理收养手续的事实收养;被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户口被注销;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户口迁移证件遗失或者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08,(14):68-68
袁某与谭某(女)经人介绍认识,结婚后,袁莱发现妻子谭某与其原来的恋人魏某仍有来往,关系暧昧。后袁某与谭某的儿子出世,随着儿子的长大,袁某觉得他越来越不像自己,心里相当郁闷。由于袁某生性懦弱,最终选择了逃避。袁某以外出打工为由离开家里,不久即与家里失去联系。在袁某下落不明两年多后,谭某向法院申请宣告袁某失踪。法院依法作出了袁某失踪的宣告。但在担任袁某的财产管理人问题上,谭一某与婆婆发生了争议。经查,谭某在袁某外出后,经常住在魏某家,并不时将家里的一些物品搬到魏某家供两人使用。请问,袁莱的财产应由谁代管?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13,(31):64-64
卢晓琳读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二十五条,对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及顺位作了严格要求:(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申请宣告公民死亡的利害关系人不得越位,但对于上一顺位利害关系人缺位时,后一顺位利害关系人如何递补并未规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赋予了被宣告死亡人的生存配偶有限的再婚权,而未涉及生存配偶主观善恶性对婚姻关系的影响、被宣告死亡人的再婚等问题,使得被宣告死亡人与生存配偶的利益无法得到理性的平衡。对此,应通过明确死亡宣告与撤销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确认生存配偶与被宣告死亡人恶意再婚的法律后果等规定,最大限度体现民法的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丽芳 《前沿》2010,(18):96-98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是世界各国所共同认可和采纳的一项制度。从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的前科规定和国际上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来看,在我国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必然性与可行性。为了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体系,更好地完善现代法制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历史使命,应当在诸多方面实施前科消灭制度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9,(9):19-21
“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中南部 台风“莫拉克”引发的“8.8水灾”重创台湾中南部.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公布统计显示截至8月24日.全台已有291人死亡387人失踪。其中.被混石流掩埋的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有129人死亡,311人仍报失踪.经过台军方350人次10余天的开挖至今只找到4具遗体.小林村自救会和村民23日开会.  相似文献   

16.
公司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中所独有的法律制度,公司法人财产权是公司法人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对公司法人财产权的规定不具体也不多见,远远达不到法律规制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司法人及其财产权制度及法律保护日益显得紧迫。本文从公司资本制度及财产清算制度等方面论述了世界各国及我国分司法对公司法人财产权的保护,在借鉴国外立法例,立足我国现实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司法人财产权保护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兴起和精神医学的进步,改善精神障碍者的社会地位,保障精神障碍者的基本权利,已成为国际社会潮流。我国成年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有关制度相比从立法理念到制度层面都存在着缺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明确法律价值,更新监护理念;废除行为能力宣告制度,采用个案审查制度;设置不同层次的监护方式;设置精神障碍者监护登记制度;建立监护人的选任和制约机制;国家公权力的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8.
人格权法在现行民法中尚无独立位置,我国《民法通则》只在“民事主体”和“民事责任”有关规定中有所涉及.纵观人格权法的历史和演变趋势,我国人格权立法应树立现代民法理念,将人格权从传统民事权利的财产权和人身权两分法中分离出来,发挥其前提和统率作用.借鉴各国立法经验,依照本国国情,我国应采取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相结合的立法模式,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重建人格权及其保护的独立体系,从而真正地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  相似文献   

19.
来信咨询 我老伴退休后走失多年,至今生死不明。我到社保办丧葬费。被告知需要提供死亡证明,请问怎么办? 专家解答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人民法院可作出宣告死亡判决。所谓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超过法定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法宣告该公民死亡的一种法律制度。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的法律后果相同,比如单位除名、户口注销、继承开始、配偶可以再婚,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来自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质疑,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科学内涵必须重新解读,其立法完善工作必须从确立“相对再审不加刑”制度、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完善发回重审制度和刑事证据制度等方面着眼、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