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失踪人宣告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令之 《求索》2008,(10):144-146
从各国立法实践看,失踪人宣告制度主要包括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失踪人宣告制度作为从国外移植的保护失踪人和利害关系人利益、维护社会关系稳定的制度,在我国民法之中确立是必要的。我国现行立法确立了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并存的立法体侧,然而,由于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我国失踪人宣告制度存在明显缺陷。现在世界各国多利用失踪人财产管理制度代替宣告失踪制度。在将来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我国可以废除现行宣告失踪制度,设立失踪人财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现行“宣告死亡”制度,在用语上用“宣告失踪”替代“宣告死亡”。  相似文献   

2.
宣告死亡制度存在诸多顽疾,如对失踪人的地位和身份是否需要具备特殊条件、对利害关系人顺位的严苛限制、期间设计标准不尽合理、法律后果的规定语焉不详等。这使该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处于具文的状态。同时,宣告死亡制度还和其他民事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司法实践的考量,笔者认为,未来的民法典应统一规定失踪人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3,(31):64-64
卢晓琳读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二十五条,对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及顺位作了严格要求:(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申请宣告公民死亡的利害关系人不得越位,但对于上一顺位利害关系人缺位时,后一顺位利害关系人如何递补并未规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赋予了被宣告死亡人的生存配偶有限的再婚权,而未涉及生存配偶主观善恶性对婚姻关系的影响、被宣告死亡人的再婚等问题,使得被宣告死亡人与生存配偶的利益无法得到理性的平衡。对此,应通过明确死亡宣告与撤销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确认生存配偶与被宣告死亡人恶意再婚的法律后果等规定,最大限度体现民法的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5.
来信咨询 我老伴退休后走失多年,至今生死不明。我到社保办丧葬费。被告知需要提供死亡证明,请问怎么办? 专家解答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人民法院可作出宣告死亡判决。所谓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超过法定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法宣告该公民死亡的一种法律制度。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的法律后果相同,比如单位除名、户口注销、继承开始、配偶可以再婚,等等。  相似文献   

6.
若星 《民主与法制》2010,(5):52-53,67
赵军15岁的时候,父亲把他托付给同乡孙旭锋.让他跟着孙叔叔到上海、温州等地卖花。一年后的一天,赵军外出卖花,却再也没有回来。儿子突然人间蒸发,哭干了眼泪的父母,历经十年痛苦折磨后无奈地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向法院申请宣告儿子死亡,由此也引出了新的官司。  相似文献   

7.
法眼天下     
《时事资料手册》2008,(5):116-116
用人单位能否“末位淘汰”职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相似文献   

8.
新政     
《中国民政》2016,(4):4
正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对八类无户口人员如何登记常住户口作出规定。这八类无户口人员情况是: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未办理收养手续的事实收养;被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户口被注销;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户口迁移证件遗失或者  相似文献   

9.
台湾通过建立智慧财产法院并且允许其在专利侵权等案件审理中一并审查专利无效问题,试图解决以往侵权诉讼必须中止等待行政裁判结果所导致的诉讼迟延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形成了行政机关与法院均可宣告专利无效的“双轨制”.虽然立法仅赋予法院在宣告专利无效方面有限性的权力,但是“双轨制”仍然容易导致权力冲突及针对同一客体出现不一致裁判等问题.事实上,台湾现行专利无效宣告制度是仿效日本法上相关制度而来,因而有必要深入考察日本法相关制度并且予以借鉴,通过强化行政机关审查专利无效职能,加强行政机关与法院信息沟通以及赋予法院裁判对行政机关一定拘束力等制度设计来克服“双轨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问:2007年,我丈夫外出打工杳无音讯,后被法院宣告失踪。2011年我丈夫的父母双双去世,留下的房屋、存款被丈夫的兄弟瓜分。我丈夫能分得财产吗?若能,能分多少?  相似文献   

11.
应急管理多元参与的动力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多元参与应急管理中各行动主体的行动动力及其参与机制。有效的多元参与危机管理模式必须基于各行动主体在应急管理中拥有合理的利益。维护既定利益或者实现预期利益构成了多元参与主体的行动动力。多元应急模式必须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来准确地界定利益相关者,合理地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议题为导向的项目解决小组协调多元参与主体的应急行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增长的奇迹"背后却是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从宏观层面而论,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负面结果,但同时需要认识到,它与我国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制度的缺陷有直接关系。现行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制度导致了一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权责不一致、分配不合理、成本外部化"等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产权清晰、税费明确、分配合理、补偿到位"的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治安传唤制度在适用中出现一些诸如强制传唤手段适用的条件、传唤时限等问题需要理顺、区分和解决,以便基层民警在具体案件中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一制度的同时又不损害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和谐执法.通过对传唤制度在适用手段、适用方式、传唤时限等方面加以阐述,就实践中易出现的模糊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定罪剩余的犯罪构成事实转化为量刑情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严格区分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的界限正确认识罪责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定罪和公正量刑的重要保障。定罪情节与法定刑密切相关,而量刑情节与宣告刑紧密相联,二者泾渭分明,然而在量刑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却往往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混为一谈,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估堆”式量刑模式,违反了“同一事实情况禁止重复评价”这一国际通行的原则直接造成了处罚的畸轻畸重,从而严重影响量刑的公正性。如何正确区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特别是揭示定罪剩余的犯罪构成事实转化为量刑情节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是建立相对完备的量刑情节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推进中国量刑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15.
对反腐斗争实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银行存取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财产实名登记制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反腐败新机制,为预防腐败、打击腐败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辉  曾枝柳 《桂海论丛》2013,29(5):100-104
文章阐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权争端的概况;分析了当前这些海权争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海洋权益的切实维护之道:认为要摒弃"重陆轻海"传统历史观念;重视实际控制和主权宣示;建立高层统一协调机制、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和相对统一的海上执法力量;成立中国海权维护委员会;深入研究海洋法和各周边国家法律;大陆与台湾应联手维护海洋主权;采取必要的实际行动等十个方面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7.
李杰  黄艳芬 《思想战线》2007,33(6):88-95
人类社会进化是人类行为导致的,这一行为是依据社会规则而发生的社会化行为。社会规则虽然来自于制度安排,但归根结底源于风俗习惯。人们根据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风俗,形成最初的行为约束,从而使个人利益整合为社会利益,产生社会行为与规则。《巴塔麻嘎捧尚罗》是长期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贝叶经典籍,它记述了傣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文明进步、社会变迁的进程,是了解傣族社会进化与历史意识关系问题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缓刑宣告不属于刑罚裁量制度 ,而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过于原则 ,应予以具体化。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有漏罪的 ,不应一概撤销缓刑 ,而应当区别对待。战时缓刑并非独立的缓刑制度 ,而是缓刑适用的一种特殊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两岸政治互信问题极其复杂,利益认知上的差异和冲突是根本原因;建立互信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追求利益重叠面、构建共同利益的过程。本文从利益认知与两岸互信的关系出发,先后讨论了“台独”势力、威慑战略、制度差异、台湾的“国际空间”、自信与互信的关系等重要因素与两岸互信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是两岸互信面临的诸多困境,最后探讨了破解这些困境、建立两岸互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际传播在捍卫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相一致的意识形态利益,乃至国家整体安全战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利益至上",是我国国际传播最根本的战略原则;"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这一新世纪战略思想,是当前我国国际传播战略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一国两制',维护祖国统一"方针的宣传,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国际传播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软权力"正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聚焦点,为应对复杂的安全战略环境,维护国家利益,我国国际传播必须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