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犯罪隐语的修辞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隐语不是独立的语言系统,它受全民语言的制约。犯罪隐语不仅利用全民语言的语法,借用全民语言的一部分词语,而且也使用全民语言的修辞方式。文章针对全国各地流行的犯罪隐语,考察了析字、藏词、比喻、借代、摹状、谐音、双关、用典、释义、婉曲等十种修辞方式和使用的情况,并指出通过修辞方式了解犯罪隐语的构成,是识别犯罪隐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犯罪隐语具有歪曲形态。犯罪隐语形态歪曲的规律,一是以借用歪曲“所指”语义,二是以编制歪曲“能指”成份。犯罪隐语的形态歪曲往往以共同语的修辞方式为中介来实现,有时靠硬性指代使“能指”和“所指”组成一个言语符号。歪曲是隐语的共同特征,严格的秘密性则为犯罪德语所特有。  相似文献   

3.
当代犯罪隐语,是由若干约定俗成或特别指定而得到使用群体内部认同的符号构成言语符号系统。从共时与历时两方面来看,这个言语符号系统主要是按照借用、编利部门的消息来蒙骗对方,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倘外地客商生疑,自己保管存折,便以帮助登记住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涉毒隐语、行话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办案人员了解吸贩毒者之间的交往、联络、交谈的隐语、行话,有利于核查涉毒线索的真伪、审讯取证和对涉毒人员的帮教。  相似文献   

5.
共同语在一般社会集团内部的变异,会产生隐语这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在方言调查、社会调查中,这是不可忽略的语言现象。不论音的隐语、词的隐语,其交际方式均为口语,使用范围局限于社会集团内部,具有多元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其发展的"瓶颈"--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上银行犯罪现象诸多,其实都是传统犯罪形式的翻新.对于以网络为基础的网上银行犯罪,证据资料易被篡改、销毁,并且在侦查取证时技术复杂、要求较高,此类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较之于传统案件相对困难.因此,必须基于网上情报信息搞好网上银行犯罪案件现场勘查、电子证据的提取以及电子证据的保全工作等,从而有效打击网上银行犯罪.  相似文献   

7.
赵平分 《前沿》2008,(3):172-174
“隐语”是汉字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凝聚了汉民族的文化结晶。“隐语”最初称为“度辞”,表现形式主要有图谶、童谣、字谜和离合诗、拆字令和拆白道字。文章主要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对隐语的源流、隐语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功用进行研究。认为探讨和研究隐语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以及承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犯罪突出表现在:污染水体、大气犯罪增多;盗伐滥伐森林犯罪猖獗;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屡禁不止;毁坏耕地案件增加;破坏性采矿犯罪高发。加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途径有:完善现行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应在刑法中设专章,增设新罪种。环境犯罪中,单位犯罪现象突出,应加强对单位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  相似文献   

9.
犯罪防控的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防控的有效度一般从两种指标观察:一是犯罪的案件数量是否下降;二是犯罪人数是否减少.本研究证实,犯罪人数并不简单地与犯罪案件数量成正比.多数的犯罪人属于人格正常,他们犯罪的问题是因刺激而出现犯罪反应,但他们并不决定案件的数量与性质.相反,在犯罪人群中居少数的惯犯和累犯(即有人格问题的犯罪人)恰恰影响并决定犯罪案件的数量与性质.所以,真正有效的犯罪防控应该针对决定案件数量的少数犯罪人员,他们是犯罪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
关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在学说史上大体上有四类不同的观点,唯有最狭义说符合犯罪学研究的现实并有利于犯罪学研究的深化.从横向看,犯罪现象具有法定犯罪、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等三种不同的形式.从纵向看,犯罪现象由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等两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对个体犯罪的原因分析采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方法,对群体犯罪的原因分析采用社会学的方法.个体犯罪的预防对策应当以干预缺陷人格的形成和减少犯罪机会为目标,群体犯罪的预防对策以促进公平、正义和缓和社会矛盾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虽已初步形成思路,但在具体适用范围上尤其是在死刑案件能否适用刑事和解方面仍尚无定论,以致其在司法界的大胆尝试和学界的谨慎保留中处于尴尬境地.现阶段,死刑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纵然有其合理之处,然其终究难以避免与公权力的权威、公平正义和平等观念之间的冲突.笔者认为,死刑案件中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和解并不符合刑事和解的本义,其实为国家救济制度建立之前的一种迫不得已的救济措施.因此,刑事和解不应延伸适用到死刑等重罪案件领域,国家应尽快建立国家救济制度以代替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救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刑事案件也是一个结构,这种结构是由刑事案件的若干内部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特点组成的,并能体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排列状况。从侦查破案的角度,研究刑事案件基本结构理论,掌握侦查破案的基本规律.对于指导侦查实践,提高侦查破案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权观念和人道主义的深入人心,刑]罚轻缓化已成为世界潮流.近年来我国在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轻刑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应否纳入轻缓化的范畴也成为刑法学者与实务界人士热议的话题.通过对我国渎职侵权犯罪及其轻刑化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渎职侵权犯罪不应纳入轻刑化,进而提出渎职侵权犯罪轻刑化的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侦查讯问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犯罪案件在犯罪嫌疑人、犯罪手段、犯罪证据状况和犯罪发现概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的特点;计算机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具有侥幸心理强烈、畏罪心理不突出的特点。对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讯问要采取“攻心”与“攻城”相结合的侦查讯问策略,运用以使用证据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为主、辅以利用矛盾的侦查讯问方法,并应注意侦查讯问言语的技巧运用。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已被广泛运用,在处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特殊制度,是促使双方当事人和解的一种结案方式和诉讼活动,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成本低廉和对抗性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程序正义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展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程序正义理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意欲借此提高程序的公正性与独立价值。但程序正义理论有其隐含的假设与适用上的局限,再加上刑事诉讼模式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以至于许多刑事案件的实际处理过程并没有体现程序正义原则。为了提高程序正义理论的解释能力,需要补充其内在的评价要素。  相似文献   

17.
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有利于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创新、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体系、维护我国刑事法律安定统一,文章从构建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出发,就刑事司法指导性案例的创制、生效、适用及废止几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刑事案件现场具有的客观性和特殊性,对现场真与假、主与次、变动与非变动、多与少、大案现场与小案现场等,应做辩证分析,抓住矛盾的共性和个性,“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弄清案件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9.
刑事法律制度缺乏对刑事被害人的充分关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并未充分发挥保障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作用。虽然刑事和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刑事被害人获得赔偿的问题,但囿于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遭受严重伤害的刑事被害人的赔偿仍存在较大困难。且在媒体报道案件的过程中,往往侧重关注犯罪人,忽略被害人,从而加大了社会大众对被害人救助的不确定性。故此,应当探索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以形成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有益补充,以为将来刑事诉讼法正式确认刑事被害人的求偿权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盗窃刑事立案标准长期落后于盗窃罪的发展和明显低于犯罪的起刑点 ,造成大量治安案件被立为刑事案件 ,使治安、刑事案件统计数字不能正确反映一方的违法犯罪形势。因此 ,盗窃刑事立案标准应以“有犯罪事实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为依据 ,与提起公诉和犯罪起刑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